JIANYE MAGAZINE
美國土地管理體制
美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936.3萬km2,人口密度25.4人/km2,境內平原面積顯著大于山地面積,海拔不足500m的地區(qū)約占56%,超過2000m的只占11%。
美國較早對土地管理體制進行變革,使土地管理體制日益成為土地資源的“保護神”和“減災器”。如美國自1776年獨立,聯(lián)邦政府將土地收歸國有,之后,大部分逐步賣給私人。為辦理土地登記和管理土地買賣,于1812年成立了聯(lián)邦土地辦公室。
體現(xiàn)在土地管理體制上是于1846年聯(lián)邦內政部將原土地辦公室撤消,成立了主管聯(lián)邦土地并對州和私人的土地利用行為進行協(xié)調的土地管理局。1973年美國俄勒岡州通過了州《土地利用規(guī)劃條例》,其主要目標是保護農業(yè)用地。另外,美國的紐約州、新澤西州、馬里蘭州等地在80年代開始仿照英國過去實行的土地發(fā)展權轉移的辦法,實行由政府監(jiān)督實施的發(fā)展權轉移。
(資料來源:《Inman News》)
美國的“征地”概念
美國從北美殖民地時期就強調保護土地和房屋的私有財產權,所謂“家就是一個城堡”,“風可進,雨可進,國王不可進”,大量土地為私人擁有。現(xiàn)代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必然涉及征地,在交通和城市發(fā)展中,征用私地的情況非常普遍。土地征收為兩種,一是私人開發(fā)商收購,二是公家征用。
私人開發(fā)商實行開發(fā)計劃,需要向原主購買土地,這種收購不涉及法律上的“征地”概念。美國的私人商業(yè)開發(fā)在購地時很少發(fā)生沖突,因為這種收購是買賣關系,按照市場規(guī)律,自愿買賣,公平交易,價錢談不攏買賣就做不成。開發(fā)商只要算下來合算,可能付出高于當時市場價格的代價收購。萬一有人不論什么價格,死活不賣,私人開發(fā)商也無權強制收購。
正因為國家保護私人財產權,所以“國家征用權”概念是一項受到嚴格限制的權力。這一概念在法理上有兩個核心要件:“公用”(public use)和“合理補償”(just- compensation)。“合理補償”強調“合理”,在美國就是“公平市場價格”。國家征用私地也不能隨意多給補償費,因為征用開支用的是納稅人的錢。被征用者如果認為征用補償金不合理,可以告上法庭,尋求司法裁決,并且有權要求讓由普通民眾組成的陪審團來作出判決。
(資料來源:《Inman News》)
韓國國土資源管理
韓國對土地違法行為者,以行政、經濟和刑罰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嚴厲制裁。韓國為了有效保護農地,規(guī)定農地轉為非農地必須先取得中央政府主管部門長官簽發(fā)的農地轉用許可證后方可轉用農地,并且規(guī)定了宅基地上限度。同時在《農地擴大開發(fā)促進法》中規(guī)定,未經許可轉用開發(fā)的農地,處5年以下徒刑或處1000萬韓元以下罰金,或兩者并罰。
韓國規(guī)定統(tǒng)一由建設部來公布公示地價,由此消除了公示地價政出多門的現(xiàn)象,實現(xiàn)了地價調查體系的一元化領導,并由此提高了公示地價課稅功能的實效性,實現(xiàn)了公示地價制度設立的初衷。
韓國的土地稅制因過度強調抑制非業(yè)務用土地保有的層面,忽略了企業(yè)長期性土地投資的必要性,阻礙企業(yè)事前有計劃的土地買入或為擴大投資做準備的可能性,進而成為企業(yè)活動的障礙。
(資料來源:《東亞日報》)
香港土地管理制度
香港有比較健全的土地法例體系,包括《香港房地產法》、《收回官地條例》、《土地征用法令》、《地契條款》、《拍賣地產條例》等等。政府只是根據這些法例進行管理。實行有償、有期、有條件使用土地。所有要使用土地的人都需要通過土地市場獲得土地。既有壟斷控制,又有自由轉讓。
香港對批出土地的監(jiān)管非常重視,直至批租期滿收回。發(fā)現(xiàn)發(fā)展期內違反契約條款的,輕則罰款,重則無償收回土地甚至控上法庭。
香港的土地批租有嚴格的批地程序和要求,用地要求在《批地條款》中有詳細的說明。批租的形式主要有公開拍賣、公開招標、私人協(xié)議和臨時租約四種,但主要是公開拍賣、公開招標兩種形式。不論何種形式取得土地,獲得土地者都得與政府訂立批租《土地契約》,《土地契約》里對批出土地的發(fā)展要求有各種限制性規(guī)定,如年期、用途、車位數(shù)、完成樓宇時間等。
(資料來源:香港《新島日報》)
新加坡的土地征用制度
新加坡在歷史發(fā)展上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沿用的是英國的土地制度,國有土地的數(shù)量約占國土總面積的60%,新加坡獨立以后,為適應經濟和建設發(fā)展的需要,國家通過強行征用個人土地的辦法擴大了國有地產,用于國家建設。因此全國私人占有的土地面積已由獨立前的40%下降至20%左右。新加坡的《土地征用法》規(guī)定,凡是為了公共目的而使用所需的土地,政府都可以進行強制性的征用,然后由政府和法定機構進行開發(fā)和建設。
關于征用土地的補償。1973年修訂的《土地征用法》規(guī)定,凡是按照《土地征用法》征用的土地,或按1973年11月30日的市場價格支付補償費,或按征用土地憲報公布之日的市場價格等支付補償費,兩者取其低者。所以征地補償價格較低,同時不受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此外,所征土地以征用時的用途和分區(qū)為基礎進行計價。例如,土地功能分區(qū)中規(guī)定為“農業(yè)”用地,就嚴格地按這些用途作價。至于被征用后新的用途,以及產生的更高價值,則不作考慮,結果,無疑使征用補償價格偏低。為此,征地過程中往往因地價而發(fā)生矛盾和爭執(zhí),甚至提出上訴。
在新加坡,一方面政府根據需要強制征用,而另一方面補償費偏低甚至只有市場價格的1/10,這樣必然導致征地者與被征者之間的矛盾,并且這種矛盾愈演愈烈。
(資料來源:《Inman News》)
“新中間階層”到底意義何在?
——11月“新中間階層生活調查”的結果公布,新中間階層家庭月收入底限確定為人民幣2000元。雖然調查者稱2000元這個數(shù)字只是最低標準,但凡有城市生活經歷的人們都知道:即使在中小城市,這個數(shù)字也僅夠滿足一家人的溫飽生活,如何就能進入“新中間階層”了?按照這個標準,當今城市中除了乞討、低保等最低收入人群,大多數(shù)城市居民都可以堂而皇之地進入“中間階層”。因低收入和低保障而帶來的一系列社會難題和矛盾似乎都可迎刃而解,被淹沒在“新中間階層”所制造的快感中。事實上,在中國經濟的急速發(fā)展中,一部分人已經開始享受全球化的消費生活,另一部分社會底層的人們則在相對貧困的生活中掙扎,如何縮小貧富之間的懸殊,才是具有意義的作為。
“不,不是要求上帝站在我們這一邊,而是我們要站在上帝的一邊。”
——南北戰(zhàn)爭期間,林肯的下屬建議林肯向上帝禱告,求上帝站在他們這一邊。林肯如此回答。一句話,道出了對基督信仰的真諦。在基督教中上帝就是真理,站在上帝一邊就是站在了真理的一邊,就會勝過邪惡的勢力。堅守理想主義情懷,并不斷探求規(guī)律和真理,月刊也一直向讀者傳達最樸素的思想。
房地產業(yè)應更多關注住房消費模式。
——中國房地產協(xié)會會長宋春華在11月10日舉行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報告會上指出,房地產業(yè)應發(fā)展節(jié)能省地型建筑,構建健康文明、節(jié)約資源的消費模式。宋春華認為這是實施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一條無形卻有效的措施。住房消費模式的構建不是一個具體的措施,但是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政府與地產商取得了共識,調控措施的落實和貫徹則會比較順利。
中國A股市場今年是全球表現(xiàn)最好的市場之一。
——通過對今年中國A 股市場的走勢得出分析報告,摩根大通在國際投資銀行中首家發(fā)布對2007年亞太股市預測,摩根大通認為中國上市公司未來12個月盈利將強勁增加,國際股票基金將增持中國資產,因此上市公司估值還會得以提升。對于具體板塊,摩根大通看好的一是石油、石化等能源企業(yè),二是壽險以及房地產開發(fā)企業(yè),此外高成長性的非周期性消費企業(yè)同樣會受到投資者關注。摩根大通中國研究部主管龔方雄表示,上市公司盈利情況持續(xù)好轉,勢頭不減,而且國際股票基金目前的配置中,中國資產比重過少,在增持的過程中,全球資金流向中國公司的量還會擴大。
現(xiàn)實中缺少英雄的時候,媒體上的英雄就會增加;媒體上的陰暗面縮小的時候,現(xiàn)實中的陰暗面便已擴大。媒體是掃帚,它干凈了,房子就臟了。
——北京大學學者吳稼祥在他的作品《一杯滄海》中的一段話。在《一杯滄海》中作者把二十多年來茶余飯后、會頭會尾、車后船前所寫下的人生感悟或思想片段總結整理。其實,干凈的“掃帚”從來蒙不住思考和發(fā)現(xiàn)的眼睛,客觀而公正的報道才是更多人愿意了解的。
我們需要比擁抱更適合的。
——近日,一個源自美國的公益行為藝術活動“free hugs”傳入中國,并由長沙開始,在許多城市風行。一些高舉“免費擁抱”招牌的年輕人在鬧市區(qū)與陌生人擁抱,以此向日益冷漠的人心說“不”,倡導一種人文關懷,目的是讓那些原本擦肩而過的人們,因為這樣活動的影響,開始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真心微笑。消除人與人之間的冷漠本無可厚非,人們一直將人與人之間的“零距離接觸”和“無戒備交往”作為一種理想的社會境界,但社會現(xiàn)實和人際隔閡常常給這樣的理想迎頭一棒,如果不加引導與規(guī)制,那么“拒絕冷漠”只能是獵奇與惡搞者的一件漂亮外套。
褪色遺址迎來耀眼光彩。
——在余秋雨先生的《五城記》中,曾經這樣描述開封:“開封就像我們整個民族,一再地在災難的大漠上重新站立,淤泥下的一切屬于記憶……成了一個褪色的遺址”。如今,鄭州——開封這條城市道路的開通,橫跨兩城市、三區(qū)(縣)連接了街市繁華與古都氣韻,城市品格、人文歷史資源有了它而將得以迅速融合。鄭開大道作為中原城市群發(fā)展的標桿,它打破分割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效率,讓各種要素自由流動,使中原城市群成為一個低經濟成本、行政成本、文化溝通成本和工作生活成本的有效載體的作用將愈發(fā)顯著。
建筑中的國語。
——作為內地傳統(tǒng)中式住宅的創(chuàng)新,這句話曾被聯(lián)盟新城作為項目的推廣語。如今,王受之先生的新作《建筑中的國語》已經開始出版發(fā)行,作為建業(yè)的朋友,這位從事國際藝術設計教育工作的先生一直致力于設計領域的研究和探索,《建筑中的國語》更是因聯(lián)盟新城三期創(chuàng)新現(xiàn)代中式住宅叩醒思路,對中式建筑的民族現(xiàn)代化歷程做了清晰地闡釋和解剖,成為中原探索現(xiàn)代人居的處女作。
(欄目主持——何佳穎)
土地征用制度
日本是實行土地私有制的國家,日本土地65%為私人所有,35%為公地,且多為不能用于農業(yè)、工業(yè)或住宅的森林地和原野。因此,解決公用事業(yè)建設的用地問題,必然要靠私有地。日本國憲法既有在公共需要時可以征用私人財產的規(guī)定,也有保障私人財產權的規(guī)定。日本于1951年制定了《土地征用法》,規(guī)定重要的公共事業(yè)都可以運用土地征用制度,如:根據城市規(guī)劃確定的道路、公園建設,根據河川法進行的堤防建設,根據港灣法進行的港灣建設等。征用土地一般程序如下:①申請征地;②登記土地和建設物;③起業(yè)者與地權人達成征購協(xié)議;④申請征用委員會裁定;⑤讓地裁定;⑥征用終結。
由上可見,日本政府在征用土地過程中,往往需要取得私人財產或對其利用方法進行限制。因此他們認為,當征用這種行政措施直接給私人財產造成損失時,就得既照顧公共利益又尊重私人財產,對私人財產的損失要進行賠償。日本人認為,政府征用土地都是為了公共事業(yè),所以從理論上講,應向受益于這些公共事業(yè)的全體社會成員征用土地,但是,在現(xiàn)實中卻無法這樣做。因此為了興辦起這些公共事業(yè),只得讓某些財產所有者做出犧牲。至于對這些財產所有者造成的損失,則用稅收和這些公共事業(yè)的利用費所形成的公共財源來賠償。
土地歸屬
日本的土地是私有的,而且所有權是嚴格受法律保護的,無論是政府和開發(fā)商都無權剝奪私人的產權。那個在很小的土地面積上蓋出的高樓,往往是一塊祖?zhèn)鞯耐恋兀苍S幾十年前只是一個小小的雜貨鋪,后人不愿意把這塊土地賣掉,而愿意自己來開發(fā),于是就產生了這樣形形色色的“小大樓”。
日本的地產商和政府實在太不容易了。他們看上一塊土地,不能以舊城改造之類的名義,由政府出面動用武裝力量強制居民拆遷。所以只能一家一戶地和土地所有者談判,而日本公民知道自己的權利,幾乎個個都是釘子戶,不付出讓他們滿意的價錢,說再多大道理他們也不會搬家。
不僅開發(fā)商無權剝奪居民的土地,連政府也無權剝奪居民的土地,不能隨便以市政建設或者公共利益的名義來強制剝奪居民土地,必須通過談判來達成協(xié)議,使每一個公民的權利都得到保障。其實日本在1951年也通過《土地征用法》授權日本政府在修筑公共設施時向社會征用土地,但實際上這種“征用”不是依靠國家暴力來貫徹的,同樣需要征得土地所有者的同意。
尊重私人土地財產權也使得日本的土地利用更加合理,日本大多數(shù)富人別墅幾乎都是蓋在山上,不是因為日本富人都愛山,而是因為在城區(qū)不可能專門把土地規(guī)劃成為豪華別墅區(qū),農民也不會愿意讓出自己的土地,所以只能到沒人住的地方想辦法。
在日本,房屋都各具特色,到處可見精致典雅的杰作,日本人用很大的熱情修飾裝點自己的家,即使一個很小的房子,也一定有優(yōu)美的花臺和園藝裝飾,充滿對家園的自豪感。
土地立法完善
國土管理問題十分復雜,沒有一項法律能夠包羅萬象,面面俱到。因此,日本制定的有關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很多,其國土管理法律數(shù)量之多、范圍之廣、要求之明確,為世界各國所公認。日本土地立法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國家基本法規(guī)數(shù)量多、涉及范圍廣。日本由國家頒布的國土管理方面的基本法律達40多部。國土管理各領域的全國性法律,非常繁多,十分完善,構成縱橫交錯、系統(tǒng)完善的土地資源管理法律體系。
(2)附屬法律、規(guī)定多。日本在制定法律時,為了使法律含義更清楚并便于實施,通常在每項法律之后,都附有施行令、施行規(guī)則以及解釋立法條文的規(guī)定等。
(3)每項法律法規(guī)條文具體、細致、針對性強。如日本為限制對土地的破壞,在《城市規(guī)劃法施行令》第二十八條中明文規(guī)定:“挖取土方或堆積土方的深度(高度)超過一米、面積超過一千平方米時,對該挖取或堆積了土方的部分必須采取表土復原、遷土、土壤改良等措施。”此項法律條文具體、細致、目的明確、針對性強,因而可操作性很強,執(zhí)行過程中很少因法律的模棱兩可問題而引起爭議。
(4)對法律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日本法律制定后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時間推移和條件變化,經常對法律的內容進行修改,使其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
公示地價管理
日本自《土地基本法》頒布后,開始實施公示地價制度。但這一制度的實施,也走過了一段彎路。日本開始的公示地價,由建設省、大藏省稅務局、國土廳、自治省等四個政府機關各自公布其標準地價。由于政出多門,一地四價,不但起不到穩(wěn)定地價的作用,反倒給土地投機者造成鉆空子的機會。因其相互之間標準不一,帶來了公示地價的混亂和公眾對其的不信任。后來日本將公示地價統(tǒng)一歸為國土廳管,由此消除了公示地價中政出多門的現(xiàn)象,實現(xiàn)了地價調查體系的一元化領導,并由此提高了公示地價課稅功能的實效性,實現(xiàn)了公示地價制度設立的初衷。
強力抑制土地投機
日本國面積狹小,土地問題直接影響到政治的穩(wěn)定和經濟的發(fā)展。因此國家對土地投機問題非常重視,制定了各種法律法規(guī),并由此形成了地價公示制度、土地交易規(guī)制制度、土地利用計劃制度、土地租稅制度、土地登記制度等各種法律制度,從方方面面想方設法來阻止土地的投機行為。如在全國公布法令,凍結土地市場,停止價格浮動;對房地產市場做出規(guī)定,提出建立標準地價評估體系;實行房地產經紀人許可證制度;增加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和土地閑置稅;建立國家土地開發(fā)公司,以擴展公共事業(yè)用地數(shù)量;建立土地開發(fā)銀行;實施“綜合土地稅”,征收土地增值稅;頒布《宅地所有上限法》;實行土地買賣實名制等。這些措施雖然手段不同,但其根本目的在于防止土地投機。
嚴格保護農用地
日本的可耕地資源很少,大規(guī)模的城市和工業(yè)建設必不可少地又要擠占農地。因此,政府不斷制定各種法律以保護農地。
(1)農地保護立法完善。日本除《國土利用計劃法》中明確劃定農業(yè)地域并加強農地保護外,其他涉及農地保護的重要法律法規(guī)還有:以實施“農地轉用許可制”為主的《農地法》 ;具體規(guī)定了農地轉用許可條件的《農地轉用許可標準制定辦法》等。
(2)農地利用審批嚴格,違法行為制裁嚴厲。如日本1952年頒布的《農地法》第四條規(guī)定,農地所有者將自己的農地改變用途或轉賣他人,超過2公頃的由國家農林水產大臣批準;2公頃以下的由都道府縣知事批準。《農地法》第九十二條又規(guī)定,不經批準,擅自占用農地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和100萬日元以下的罰金。
(曹海紅,專職翻譯。)
信息來源:《日本經濟新聞》
一
中國廣袤的地域上,陳列著縱橫交錯的中國乃至世界最高的山脈群;矗立著刺破蒼穹的冰山雪峰;隆起了凝重的黃土高坡;橫亙著無垠的沙漠戈壁。青藏、內蒙古、黃土三大高原向四面八方延伸出無數(shù)的大小山脈,像一條條大地的脊梁,支撐著亞歐大陸,每一道山的褶皺中,都有如生命般奔涌的大江大河。這里成了山之根、水之源。萬古不息的黃河、長江流出了中 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
歷史上的幾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四夷游牧文化臣服于中原農業(yè)文化,使得西部文化鍍上了農耕文明的亮色。從此,長期生存在沉穩(wěn)的黃土地的中華民族,依土為生,講究“土”樣厚重的人倫道德。特定的人文環(huán)境及文化文明的長期演繹,使整個華夏民族彌漫著濃烈的“土地意識”。
二
以土為祥,祀土為坤,從殷商卜辭即可得證。這是上古社會農業(yè)崇拜的體現(xiàn)。
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世神話和救世神話體現(xiàn)著原始人的思想:我們民族是一個由土變成,而后又得到土的拯救而延續(xù)至今的民族。土地之于農民,是生有所養(yǎng),死有所葬,是世世代代安身立命之所在。三千年前生活在華夏大地的先民們,當他們發(fā)明了漢字時,就為自己定下了富足的標準——一家有一口(丘)田。你可以細細研究一下我們今天仍在高頻率使用,作為信息傳遞載體之一的漢字中的“富”字,便一目了然。那時的“富”不是金錢美女,而是土地,是一丘田。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靠天吃飯”的中國人因農業(yè)經濟的緣故而歷來看重人與土地、氣候和環(huán)境的關系,對大自然有著一種親切回歸的認同感。同時,因為中國是大陸型國家,特定的地理位置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文化為大陸型平原文化,較之富有冒險精神的海洋型文化,大陸型文化更多體現(xiàn)在固守與安定的文化心理上,從而形成有別于西方人“外傾情感型”的“內傾情感型”的民族性格。
三
在以中原為中心的內陸土地上,漢民族長期定居農耕。一代又一代的人生于斯、長于斯,生活在固定的地域和穩(wěn)固的血緣之中。血緣上的親和情與褊狹的地域上產生的重土觀念相互糾結,構成了傳統(tǒng)生活秩序中家庭結構的強烈內聚力和穩(wěn)定性。
上世紀80年代,文學作品中常常以家庭的解體與重建作為世情人性變遷的觀照。如高加林(路遙《人生》)、金狗(賈平凹《浮躁》)和孫旺泉(鄭義《老井》),都曾經是不安分的西部青年農民,但他們都無法擺脫黃土地的溫柔禁錮,由向城市的挑戰(zhàn)回到對土地的皈依。與其說土地屬于人,毋寧說人屬于土地。“安土”也因“知命”,土地即農民的“命”,就像英雄安泰一樣,一旦離開大地母親,生命就如連根拔起的嫩苗,經不起太陽的烘烤。這種與土地相連的臍帶觀念文化,已成為集體無意識積淀到國人的文化心理中,并發(fā)揮著巨大的潛作用。《老井》中的孫旺泉最終選擇了“老井”而割舍了愛情與現(xiàn)代城市文明,是因為意識到“自己的根”太深了,他沒有力量把它拔出來,他只有根植“老井”。在枯干的山坳打出希望之泉,才是他真正的人生支點和歸宿。表面看似乎這是一種個人的選擇,實質是一種集體無意識精神在選擇。這種恪守土地的民族韌性是支配農民世代繁衍在這塊土地上的精神支柱,從而也造就了傳統(tǒng)中國農民安貧自足,堅守家園的心理。
上世紀80年代,華夏大地的經濟大潮開始沖擊著傳統(tǒng)的家庭根基,但農業(yè)群體意識所特有的內聚力和倫理性使得傳統(tǒng)中國農民還未能走出古老的家……正如利普斯所說:“愈是古老和原始的人類,對家的范圍便考慮得愈加廣闊……家的基本概念不是可避風雨和過夜的較長久的或臨時的建筑,而是部落的土地整體。任何入侵者敢于踏上這塊神圣的土地,將為此付出生命。”家是土地內涵的擴展,國又是家的內涵的豐富。國家是由兩個基本事物構成:一是一個個家族,二是一方方與之相連的土地。在中國人的文化觀念中,土、家、國三位一體,當你看到黃土高原上一排排古老的土窯洞和它那“土”色的主人,便不難理解這樣的說法了。
四
有社會學家認為:人的生存狀態(tài)大概分為兩種,或者離開本土“漂泊”,或者“堅守”。本土這個概念,可以是故鄉(xiāng),可以是對一個人的精神成長影響較大的地方,也可以是祖國。每個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條件作出各自不同的選擇。無論是漂泊者還是堅守者,如果心中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有民族文化的“根”,那么,漂泊中會有鄉(xiāng)思,有心靈的歸屬和依靠;堅守中也有認同,不會因為生活的困窘而怨天尤人。
(肖力, 《南方日報》記者。)
2006年7月,一個晴朗的日子,中部一個偏遠山區(qū)發(fā)生了一起小規(guī)模的土地糾紛。幾十名村民站在鎮(zhèn)政府雇用的推土機前,義憤填膺。一位中年人控訴,政府征用了一大片耕地,卻以“極其”不合理的價格補償了相關村民。然后他把矛頭指向站在旁邊的村干部,指責其使用各種顯而易見的手法從中牟利。他的話得到了其他參與攔阻的村民的支持,當日,政府推平耕地的行為以匆匆撤退結束。
但是,一個多月后,這片耕地最終被夷為平地,然后被平分成幾十塊,以市價出售給從鄉(xiāng)下移民至鎮(zhèn)上的農民。按照鎮(zhèn)政府的規(guī)劃,這里將建立起一大片樓房,中間將是一個連接老街的大道。對于鎮(zhèn)政府而言,這里即將產生的景觀遠遠比農民獲得無關緊要的幾斤糧食重要得多。
類似的情景相信在很多地方都曾上演。從法律上講,地方政府和那些拆遷行為的支持者的做法是完全與法律吻合的。此時,關于農村建設用地入市的試點工作僅僅在廣東省進行,主要的做法就是推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直接入市以市價交易,取消中間由鄉(xiāng)鎮(zhèn)政府以低價回購,然后高價賣出的做法。這樣的做法對保護農民和集體的利益無疑是一個大的進步,但是彼時的中部,類似的做法還沒有進入行政程序,廣東省先進的做法在這里還無法落地。這意味著,對于那些大聲呼吁不公平的村民而言,他們還無法獲得法律的同情和支持。
地產界的一位公共知識分子在各種論壇上曾反復抨擊政府壟斷土地渠道,從而人為制造高地價的現(xiàn)象。他說,在“8·31”大限后,政府通過招拍掛程序公開出讓土地,這其中更多被遵循的原則就是競價,在這一原則下,土地價格被推高,政府收獲高利潤。但是,政府最初獲得這些土地的方式卻近乎壟斷,農村建設用地必須首先轉讓給政府,轉變產權屬性后,才能獲得入市交易的資格。由于中國關于土地的相關法律對此予以了確認,因此在這一土地壟斷出讓的途徑被合法化的同時,土地原持有方的利益被犧牲也就成為了一個顧全大局的選項。
然而,了解了這些糾紛背后的制度因素后,再來看這些糾紛,心思可能略微平靜,精力也不會被更多的對抗細節(jié)所糾纏,反而轉向呼吁對政策作出適宜的調整。但是,從目前來看,由于該項法律條文的調整,涉及土地產權屬性的定義和規(guī)范,而這自古又是一個意識形態(tài)的討論禁區(qū),因此,轉向難度可想而知。
當我們討論發(fā)生在中部的這個土地糾紛案例時,一旦話題逐步上升到土地產權制度的層次,便無法不想到這樣一個問題:在土地的商品屬性越來越被充分認知的情況下,再加上一浪高過一浪的城市化、小城鎮(zhèn)化沖擊,維持近30年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土地集體所有的農村土地制度如何嬗變應對。
從大歷史觀念來看,擁有土地一直是反對派動員其追隨者揭竿而起的最佳誘惑,也是普天之下食田階層的最高理想,這樣的規(guī)律即使是當年創(chuàng)業(yè)階段的中國共產黨也難以側身事外。但是,不管怎樣,總有一個邏輯如影隨形:從歷史上看,從戰(zhàn)國時代起的富人階層在重重束縛下,未能變身企業(yè)家,所有的財富均流入土地,資本流向過于單一,便鑄就了土地的神圣地位。這樣一來,土地兼并就成為歷代的一個痼疾,必須通過不斷的改朝換代來加以解決。如今,情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邏輯依然。一部分位于待城市化區(qū)域的耕地的價值在市場環(huán)境下被重新評估后,在耕地國策范疇內,必然流向高增值位置,然而,在這些耕地變現(xiàn)的過程中,法律障礙、體制障礙突兀地存在著,于是,便出現(xiàn)諸多犧牲社會和諧、委曲求全于司法現(xiàn)狀的怪現(xiàn)象。這種矛盾將對現(xiàn)在的憲法和農村集體土地制度做出大多的沖擊,從而引起改良,是一個值得觀察的大問題。
本次糾紛案事實上也把另一相關主題擺在我們面前:農村地區(qū)城市化的路徑問題。這些農村建設用地在間接入市后,最終的用途是為農村鄉(xiāng)鎮(zhèn)的移民提供安居保證。但是長期以來,關于中國這個農民大國如何城市化存在兩種路徑辯論——小城鎮(zhèn)化和大都市圈化。這兩個模式哪一個更能捍衛(wèi)我們血液中流淌的耕地情結——這一點將決定哪一個路徑最有生命力。
小城鎮(zhèn)化由已經仙逝的費孝通先生晚年時刻大力提倡,認為比較符合中國實際,該模式的漸進性和因地制宜一度被決策層認可,這也在全國引起了大面積的實驗。但是,隨著批評者指責小城鎮(zhèn)化其實不是節(jié)約土地而是浪費土地,以及小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很容易忽視環(huán)境保護問題,大都市圈戰(zhàn)略開始進入視野,這也在一些沿海發(fā)達區(qū)域得到實踐。
辯論還沒有明顯的結果,雙方各自有實實在在的城市樣板。對于中部這次小規(guī)模的土地糾紛而言,它反映了小城鎮(zhèn)化戰(zhàn)略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這些已經陳舊的問題還在繼續(xù)困擾很多地方政府,它絕不是一個致命的反例,但是它至少提醒我們,農村的城市化是一個充滿變量的過程,在把麥地變?yōu)闃欠亢徒謪^(qū)之前,我們有一大堆事情要完成。
(張杰,《中國房地產報》記者。)
用不著去研究那些宏觀經濟學家對于“13億多人擁有960萬Km2土地”是多么緊張的人地關系經濟運算算式,我有一句大實話:每個人必有立足之地。這是上蒼給予的。
那么,為什么會有土地短缺?中國相對于美國,人均土地是短缺的,但相對于日本呢?
為什么每個急速發(fā)展的中國城市都聲稱土地不夠用?難道每個城市是一個獨立的、邊界清晰的城邦,它們不是聳立在土地公有制的大地上?
原來,城市建設用地的指標有限,針對這個“科學的”、“人為的”指標,城市的用地緊缺。
我希望生活在一個從容不迫的國度,即使我現(xiàn)在仍生活在鄉(xiāng)村,今天進城和十年后進城,均有我一席之地、一宅之地。是什么聲音強迫我形成土地的焦慮感?
鄉(xiāng)下人占有的土地肯定比城里人多,那么鄉(xiāng)下人離鄉(xiāng)進城,不是空出了更多的土地嗎?目前的土地制度和戶籍制度,使得鄉(xiāng)下人即使進了城,占用了城里的土地,而鄉(xiāng)下那塊地卻仍然掛著,不能投入有效開發(fā)利用,所以才會造成城市用地緊張。此其一。
在城市及其郊區(qū)發(fā)展工業(yè),需要大量土地,但工業(yè)的產值應該比農業(yè)高,所以農田置換為工業(yè)用地應該是合算的。一旦工業(yè)生產過剩,農業(yè)產值還高出工業(yè)產值,則推翻工業(yè)種稻子也未嘗不可,但這個逆向過程從來沒有發(fā)生過,不是因為建廠房把土地污染了,做不回稻田,而是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工業(yè)用地總是比農業(yè)用地值錢,工業(yè)用地偏少,這是令求財者不知足的。此其二。
已發(fā)跡的城市商人和城市政府希望土地升值,而需要一種強烈的土地緊缺意識。此其三。
中央政府從糧食安全、穩(wěn)定大局出發(fā),力爭做到手里有糧、心里不慌,天天在強調耕地危機,這樣加劇了土地緊缺感。此其四。
如是四者,一起造成了今日中國土地危機意識。這個危機意識唯一的好處是促進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集約用地,而不利之處在于為某些房地產商賺取暴利提供有效的土地意識形態(tài)。
泱泱大國,地大物不博,可建房子的用地應該不缺。這就是我對土地的基本判斷。
土地不缺,并不等于可以鼓勵個人大肆擴占土地空間。這個道理與我們并不缺紙張但仍應節(jié)約用紙一樣。節(jié)儉合度是美德,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義。有人說,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這話既對又不全對。土地不可再生,但由土地衍生的空間可繁殖。一層房子建二層、建高層,就是空間的繁殖。這就可以保證人類的適度需要。所謂集約用地,就有賴于空間的繁殖。
至于像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城市,土地短缺的局面是由當代人急功近利、投機的心態(tài)造出來的。北京人擠人,我不到北京住,不就完事了;深圳彈丸之地,中央政府一聲令下將它的地盤翻幾倍也并非難事。如果有人以為今夜進北京,還可以到皇城根下挖個寶貝,明早就沒有了,所以非要現(xiàn)在進城買高價樓,那也是他自個兒傻冒。政府有時候嚷一嚷也就罷了,要保證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但不能保證每個中國人都上京城里悠著住著。
深圳劃了個生態(tài)控制線,近50%的土地是綠的,可從珠三角航拍照片上看去,深圳這條生態(tài)線所圈的,也不過是更大的一片綠色中的一小片綠而已。
從全國范圍的城市化和產業(yè)聚集來說,多大的產業(yè)用地規(guī)模對于深圳是最有效的,這個數(shù)應該由國務院來測算,而不是由深圳市政府來算。
這些年,中央在和地方的關系中,時而往下放權,時而往上收權,但一刀切總是切不好。張五常教授非常贊賞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造成了全國經濟活力,這句大抵不錯。但對一些大型、超大型城市,一些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區(qū)域,應該“高看一眼、厚愛三分”,說白了,就是要求其城市建設產業(yè)發(fā)展中一定要治理好污染,但土地的盤子可適當放寬。免得這些城市動不動叫土地不夠,把地價擠上去,并且發(fā)揮不出引導中國城市化的應有作用。
(賀承軍,深圳市規(guī)劃局公務員,知名建筑評論家。)
奧運會的賽場文化
希拉克總統(tǒng)在接見法國足球隊的時候,衣著考究,溫文爾雅,對齊達內說的是:“親愛的齊達內,我要把敬意和喜愛獻給你……法國人民永遠愛你。”他的法語和發(fā)音非常優(yōu)雅可親,令人頓時對浪漫的法蘭西多了一重敬意,這個民族優(yōu)雅如斯,我從電視里看到這一幕,不能不油然而生尊敬。人性高于賽事。天才齊達內在賽場上頭槌馬特拉齊,為自己贏得一張紅牌和法國隊的落敗,就在中國媒體以中國人的思維定勢揣測齊達內的下場時,金球獎照樣頒給了齊祖。法國人照樣愛他,我也照樣愛他。如果齊達內生在中國,等著吧,檢查、處分等著他呢;即使他沒犯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搬了獎杯回來,在慶功宴上等著陳詞濫調的轟炸吧(拜托,請給我一句優(yōu)美的贊賞,我會幸福地領受)。當然,很可能,他的天才早就被扼殺了,成為一個中國特色的足球運動員了。
同樣是激情錯誤,黃健翔的下場卻截然不同。健翔辭職鬧得互聯(lián)網地震。據說他辭職是被人排擠出來的。健翔在那場著名的解說門事件中,突然激情如火山爆發(fā),喊了一嗓子“偉大的左后衛(wèi)”,他倒是痛快了一時,回來后就被區(qū)別對待了。某央視領導說,這種人我們永遠也不會再用。小黃工作量驟降,接著開始走穴,拍時尚照片,主持央視的某晚會,去說相聲,然后是同事的檢舉信(注意,署名是體育頻道編輯部),小黃滾蛋。激情,這世界上最偉大的火花,在法國紅白藍的地界受到尊重諒解寬容,在這里卻被毫不留情地掐滅了。
說到賽場文化,剛剛結束的上海大師杯,費德勒和布雷克領獎的那一幕也足夠優(yōu)雅。我們的領導“成功舉辦”、“感謝領導”之后,老外領導則稱獲得亞軍的布雷克為“王子”,稱費德勒為獅子王:“費德勒,我們?yōu)槟愕那诿恪⑻熨x、力量而驕傲,我因為能和你結識、交往而感到榮幸。 ”這馬屁拍的,兩位如沐春風,勝者敗者都笑得開了花一般。這樣美好的稱贊,讓你不開花都不行啊。 讓賽場和生活的空間都多一點人性真好,洋溢著愛、尊重、浪漫、向上的力量。
假如奧運賽場上在揮汗如雨拼來勝利也或許落敗,運動員的激情換來這樣的慰藉和欣賞,如此真誠,一切都會有意義。這是一種平等,一種知音之感。
關于奧運吉祥物
關于福娃,你作何感想?在某個著名專欄作家的博客里,有這樣一段文字:
“專家們終于發(fā)現(xiàn),
原來的福娃的英文名‘Friendlies’,
看起來是‘朋友撒謊’,聽起來是‘絕無朋友’——倒是能自圓其說。
于是決定改名‘Fuwa’
挺得意的?還是繼續(xù)改改吧,
它不僅是一家工廠的名稱,
更是日本的一處地名。”
不是名稱,是形象,讓我不爽。不夠簡潔,缺乏直接的認同感。韓美林可能夠民族,但卻不夠國際。
期待改變
關于開幕式和閉幕式。上屆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已經領教了張藝謀的審美。張藝謀定義的中國,鄉(xiāng)土味太濃,卻不夠精華。夠熱鬧,卻不夠審美。中國人有倜儻的一面,有清雅的一面,有幾乎快要失落的紳士的精神,等等等等,不妨讓全世界看看。 一位影評家對張藝謀的評價堪稱到位:張藝謀看重場面和“視覺沖擊力”,類似于靠人體堆出豪華的美國導演伯克利,可以稱之為“伯克利情結”。這位影評家認為,張藝謀展示了軍事舞蹈美學,但是缺乏“人”的視覺效果。究竟是游戲還是藝術,或者說是匠品還是藝術品?這里說的人是人性的人。中國文化已經夠抹殺個性,張藝謀的宏大場面,最好不要嚇到國內外觀眾,以為這個國家還有專制遺風。
關于國民品格。奧運要來了,硬件應該跟得上,中國人的勤勞舉世聞名,引以為豪,這下派上用場了。鳥巢和水幕夠創(chuàng)意和個性。但是,最令人擔憂的還是民眾素質。奧運是一個展示國民品性的舞臺,到時候老外可不僅僅待在賽場,運動員和觀光客、體育迷肯定會東跑西顛,作為愛國分子,我最沒面子的就是同胞把臉丟給外國人。不排隊、吐痰等陋習已經夠糗的了 ,但還好糾正。據說,羅素認為中國人有三個大缺點,一是貪婪,二是膽小,三是冷漠。相比之下,他說得最多的是冷漠,也就是缺少人道主義的沖動,不僅很少做慈善賑災,而且看到別人的災難往往會產生一種快感,而缺少同情。這種冷漠,我曾不止一次地目睹過。
要補充的是,羅素在中國考察九個月,考察的感想是:在今后的兩個世紀,不管中國變好變壞,都將對世界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他還說,其中文化最重要。只要文化的問題能解決,無論中國采取什么樣的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我都接受。
最有希望為中國人長臉的,除了包辦體制下的運動員,應該是那些奧運志愿者。他們中很多來自高校,在信息開放的互聯(lián)網時代,現(xiàn)在的年輕人更多具備了現(xiàn)代素質,他們身上還保持著純潔率真熱情, 還沒有被社會不良習氣污染,前提是他們沒有被某些抹殺人性的教育污染。參看魯迅的呼喊“救救孩子”。如果是這樣,不僅僅能從他們身上看到美妙的奧運的未來,也能看到生機勃勃的國家前途。
早在1900年,奧運會在巴黎遭到了冷淡,但在更多城市迎來的是公眾的熱忱。但過于鋪張是沒有底氣的表現(xiàn)。查看一下雅典的地圖,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設施都是建在軍事基地或者是政府原有的像舊的機場這些地方,這顯然是為了節(jié)約成本,合理利用原有資源。經濟實用、充滿人文,期待北京奧運會的平常心。
(顏清晨,自由撰稿人。)
當我走進聯(lián)盟新城并閱讀完《聯(lián)盟新城三期設計師手冊》后,兒時的記憶,揮之不去。
聯(lián)盟新城對中式家居的構思,讓我追憶起塵封了半個多世紀的生活中逐漸淡去的美好記憶。
那些在朱紅大門內北京四合院的兒時記憶,值得珍藏!
我出生在北京一個四合院的深宅中, 父親當時從法國留學歸來,在北京大學謀得一份不錯的職業(yè),于是在北京府右街購置了一座500多平方米的四合院。父母、祖父母、叔嬸等都住在一起,我們幾姐妹也相繼出生在這里。朱紅色的大門旁邊有兩個獅子,院中兩棵茂盛的海棠樹是我和小伙伴們玩耍的好地方。每當父親和祖父外出,我們便會偷偷地溜進南屋客廳,雖是中式四合院,但客廳卻是中西合璧,房間四周一式的紅木茶幾和鑲著大理石的圓凳,客廳中央擺放著套著白色罩子的沙發(fā),那兩個紅色帶著紅絲穗子的長長的中式吊燈,曾經寄托過我許多兒時的遐想并讓我記憶終生。南屋的一端是祖母的佛堂,我們偶爾嗅到香火的氣味,知道祖母又來此拜佛了。
祖父母和父母住在北房,西房是叔父和嬸母,我們幾姐妹和奶母,都住在東屋。因為房子大,也因為是中國式的建筑結構,我們家經常有許多親朋好友及鄰里來串門,鄰家的小朋友大英是我兒時最好的伙伴。
因為父親工作變動,后來我們全家遷往上海。大城市的高樓,使家庭之間和鄰里關系日漸疏離,人際關系也淡漠了。
最近在北京看到了“北京洋房”和建業(yè)的聯(lián)盟新城,中國式家居的構思給了我一種久違的親切,頓時讓我首先想到了我們家白色的影壁、白墻青瓦下寬敞的東西南北房和種著許多樹木的院落。啊!久違的中國式建筑,終于又在現(xiàn)代的生活中出現(xiàn)了!
然而,使我想得最多的是,在現(xiàn)代生活方式已經發(fā)生重大轉變的時期,房地產業(yè)如何面對我國傳統(tǒng)的建筑理念,如何保留我國曾經繁衍千年的建筑模式,不能不說這是房地產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新課題。
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我為傳統(tǒng)文化在房地產業(yè)中的突現(xiàn)而歡呼!
(尹紀燕,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
廣州中西合璧經典
中國傳統(tǒng)建筑和現(xiàn)代建筑的結合,是經歷了一個非常艱苦的歷程,可以說到現(xiàn)在才開始有了逐步成熟的苗頭,期間兵災戰(zhàn)亂雖然是一個巨大的妨礙性因素,但是人們思想中對于現(xiàn)代建筑和傳統(tǒng)建筑涇渭分明的認識,是一個更大的障礙。
我小時候是在廣州過的,住在市中心的連新路,家是81號,這個家在1990年代居然僅僅為打通交通的目的被拆了,那個打通連新路的人,我想一定對連新路不通解放路是為形成市政府寧靜的圍合的規(guī)劃目的一無所知,反正我出生的那棟房子就沒有了,人家問我在哪里出世的,我就說是在連新路通到解放北路的紅綠燈下面,是千真萬確的。
我家正對著府前路,那里就是廣州著名的建筑家林克明在1930年代設計的廣州市政府大樓,完全一派宏偉的傳統(tǒng)宮殿感覺,當時卻是非常現(xiàn)代的建筑群。早年是國民黨政府辦公的地方,1950年解放軍入城,在那里搭臺閱兵,我家保姆帶我到天臺上看,近在咫尺。這個大樓對我來說,就是童年的一部分了。后來長大了,也進去看過,當時的設計,把市政府的各個功能部分分開,特別是六個局,這種可分可合的設計,可真是把傳統(tǒng)的布局和現(xiàn)代功能結合得非常好的典范。因為住在那里,天天可以看見這個建筑,走路就到中山紀念堂,也是一個體量龐大的傳統(tǒng)形式、現(xiàn)代功能的大會議中心,久而久之,我自己感覺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之間的結合是理所當然的。這點,我自己現(xiàn)在感覺很慶幸,因為有這么一個生活經歷,有這么多年天天看那幾個在中國當時絕無僅有的經典中西結合的好作品,自然對中國建筑的認識是有很特別的傾向的。
百余年的艱辛探索
把傳統(tǒng)建筑和現(xiàn)代功能結合起來,在中國的探索歷史已經有一百多年了,其中也有不錯的例子,可惜沒有人去整理它們而已,如果我們把鴉片戰(zhàn)爭作為一個轉折點,到1949年為止,中國現(xiàn)代建筑走了第一個階段,其中戰(zhàn)亂不斷,在戰(zhàn)亂的空隙之間,比如兩次鴉片戰(zhàn)爭之間,辛亥革命前,民國建立到北伐之前,1928年到1937年期間,1945年到1949年期間,都有少許建筑高潮,建筑受西方影響,特別在通商口岸城市里,好多建筑都是西式的,新古典主義、新藝術、裝飾藝術風格,五花八門,也有中國人自己演繹的西方風格,好像天津五大道、廣州沙面,甚至上海外灘的某些大樓,都有中西合璧的折中傾向。其實,如果仔細查查,這個時期民族形式的現(xiàn)代建筑也曾經出現(xiàn)過,雖然數(shù)量不大,但是對于民族化和現(xiàn)代化的結合來說,卻是很重要的啟示。
這類建筑,大約分了兩大類型,一類是完全走民族復古的方向,就是建造古宅大院,好像張作霖在東北沈陽建造的宅子,河南地區(qū)現(xiàn)存的若干莊園,杭州的西泠印社之類,基本是傳統(tǒng)的,只是內部裝有現(xiàn)代設施而已;另外一種就是取中國傳統(tǒng)的形或神,現(xiàn)代化建筑的空間和結構,大部分是公共建筑,學院、政府建筑、圖書館、博物館這類,住宅倒很少,我覺得最有趣的作品應該是這一類。這類建筑的設計師,中國人有,但是好多卻是外國建筑師,好像北京燕京大學幾個大樓,武漢大學整個校區(qū)的設計,都是外國人做的,神形兼?zhèn)洌m然功能未盡完美,還是很可貴的探索。這些作品,因為一律被說成是外國人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沒有什么人研究,甚至連建筑師的名字、建筑事務所的名字都不知道了,其實是很可惜的。
解放以后,民族化和現(xiàn)代化結合的問題依然存在,梁思成先生其實早就提倡民族化、地域化的現(xiàn)代建筑,可惜在1957年的反右運動之后,加上蘇聯(lián)專家的橫加干預,扼殺了這個本身就很脆弱的爭議,以后就沒有什么探索了,極少數(shù)具有一點點民族裝飾的建筑,也都是貼在西方形式結構上出現(xiàn)的。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還是西方的、現(xiàn)代主義的建筑壓倒一切,直到最近才出現(xiàn)一點點探索的影子。
90年代以來,開始出現(xiàn)了一些比較明顯找尋民族形式感的新住宅區(qū),我其實對這類建筑興趣最大。因為我自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還是喜歡住有中國感覺的住宅,西方現(xiàn)代建筑功能合理、空間科學,是應該毫無疑問地接受并且發(fā)揚光大的,但是居住形式、審美感覺卻依然應該是中國的,好像吃飯一樣,我自己在美國住了二十多年,還是最喜歡中餐,就是這個道理。飲食如此,居住也應該如此。有些人現(xiàn)在好像打了“現(xiàn)代化”的旗號,建筑上完全拋棄傳統(tǒng),我不認同,就好像要你天天吃麥當勞、肯德基不行一樣,中國人在居住上幾千年的傳統(tǒng)中所造成的居住審美感,是很牢固的。不要以為你講得一口好外語,人家就當你是個外國人,我走遍世界,和好多人聊天,他們一開口還是說我是中國人的。
(王受之,美國洛杉磯設計學院終身教授。)
王東艷——只因一句“不踏實”
商業(yè)地產對于建業(yè)而言是一方新領域,不到一年的時間,王東艷已經看過了全國所有知名的商業(yè)形態(tài)。集團執(zhí)行總裁閔閔對她的評價是“認真”,同事們則直接稱她為“工作狂”。她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專業(yè)實踐在建業(yè)住宅的土壤中結出的一朵商業(yè)奇葩。
濟源項目推出商業(yè)街時期,她帶領商業(yè)地產團隊前去協(xié)助。某天,已經工作到晚上9點了,她的腰椎間盤突出加重,在同事的指引下到一家診所按摩,結束后本應遵醫(yī)囑立即臥床休息,但她一句“心里不踏實”,夜里零點多又再次跑到濟源的商業(yè)街、餐飲一條街重新研究一番。建業(yè)這些商業(yè)項目中都少不了她所帶領團隊的心血;同樣還是濟源,商鋪認籌的前一天晚上,編輯恰巧與她同在外地出差,見她批復公文到很晚,仍用信息辦公平臺鼓勵濟源同事,結束后因頸、腰的積痛趴在床上無力翻身而昏然睡去。因心系認籌活動,她半夜3點醒來一次,早上6點多便起床,只因一句“不踏實”。“不踏實”是將崗位職責真正當成自己責任的另一種版本,盡管商業(yè)地產的探索還在征途中,但是她令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明天。
(王東艷,建業(yè)商業(yè)經營管理有限公司)
劉榮峰——比工作想得更多
接觸過劉榮峰的人無不為他的熱情周到而感染。三門峽公司同事們的業(yè)余生活豐富而精彩,管理部的于燕和劉榮峰功不可沒。
劉榮峰經濟專業(yè)出身,管理部的工作中雖學不常用,但他依然毫無怨言,主動而認真的態(tài)度贏得大家一致好評。身為項目特約記者的他對項目的報道及時精準,文字生動干凈,努力把三門峽的每次精彩都展示出來,為此編輯部曾授予他“字斟句酌獎”,并由老胡親筆簽名。劉榮峰常常第一時間關注集團網站、信息辦公平臺上的每日一帖,及時發(fā)現(xiàn)并使其成為三門峽公司學習和整合的資源。當文化資源中心在每日一帖上發(fā)布希望各項目整理所在地市郵寄地址的消息時,劉榮峰第一個和編輯取得聯(lián)系。2006年快結束了,他又在思考對三門峽公司這兩年工作的總結。在集團過去兩年以回款為導向的的氛圍里,劉榮峰安于并樂于做好服務性的管理部工作,他永遠不怕沒事做,因為他想得更多。
(劉榮峰,三門峽公司管理部)
胡文勤——專業(yè)源于用心
從當初集團運營中心那個積極張羅寶葫蘆營銷沙龍的靦腆女孩,胡文勤終于成長為主抓營銷的項目副總,這個過程如此之快,是集團戰(zhàn)略推進速度下一個年輕人成長的縮影。豫西的一年多大篷車式的奔走,使她在大虛擬團隊多項目的實踐基礎上積累了豐富而專業(yè)的項目營銷經驗。她常說“謀定而后動”,勤于思考與敏于執(zhí)行的結合是她得以迅速成長的原因。曾經把開盤的活動細化五大環(huán)節(jié)數(shù)百項細節(jié),在細化執(zhí)行能力的基礎上,和曾經的豫西營銷同事一道,將大家的實踐加以總結,《銷售員實戰(zhàn)手冊》、《銷售流程攻略》得以成型,如今被她帶到焦作項目上進一步完善。
當年那個愛觀察、愛琢磨、愛學習的女孩形象在大家心里還沒褪去;今天仍會為了第二天活動緊張得睡不著覺,打電話給同事將活動細節(jié)從頭到尾述說一遍的副總一次次又交出新的成績。如她所言,她永遠在經歷一個“學習——積累——釋放”的螺旋式上升過程。相伴集團發(fā)展模式的進一步優(yōu)化,相信她會更進一步成熟起來。
(胡文勤,焦作公司。)
蔡斌——潤物細無聲
胡文勤曾寫溫和的蔡斌完成了由“羊”到“狼”的轉變 :“報告他寫得最詳細,公文他發(fā)得最及時,活動他執(zhí)行得最徹底,細節(jié)他關注得最完善”,是在歷練中堅持的結果。
由文化資源中心策劃主導的“中原崛起與民營經濟”系列論壇一路行到南陽,蔡斌以其一貫的條理與細致在原有的策劃模式上進一步細化,使其發(fā)展為其后論壇的執(zhí)行模板。“你所能考慮到的事情一般不會發(fā)生”,蔡斌曾舉李東升的話證明細節(jié)的重要性,只有盡可能細化,才能盡可能將意外拒之門外。無止境的細節(jié)其實行來不易,努力、負責并且善于學習,尤其“永遠感謝那個給你挑毛病的人”。正是這種平和的心態(tài)使他很吝于談自己的成績,現(xiàn)在還存在什么問題,對手有何長處,改進的方向是什么……是他的話題。謙和是立足項目扎實工作的另一種自信。
熟悉蔡斌的人開玩笑說外表之下的他實為憤青,時不時有驚人之語,令人跌破眼鏡。這就不難理解南陽桃花島開盤時,春風未曾至,“桃花”開滿園的創(chuàng)意了。
(蔡斌,平頂山公司銷售部。)
羅生偉——不走尋常路
在2005年的項目特約記者聯(lián)席會上編輯部曾為他頒發(fā)“長篇大論獎”, 頒獎詞里說:他幽默又可愛,講究個人形象,對待工作就像對待自己的頭發(fā),總是一絲不茍,他寫的新聞最具小說家的氣質,發(fā)散思維為他的新聞內容增色。
正是以這種小說家“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手筆,羅生偉和同事們一道策劃著聯(lián)盟新城一個又一個引領市場的活動。而他骨子里的驕傲與“創(chuàng)造地產傳奇”的聯(lián)盟新城融為一體,他曾豪言,在區(qū)域內,“聯(lián)盟新城從不模仿”,言語里對聯(lián)盟滿腔的自豪。
極富個性的羅生偉在個人行事方面也少落窠臼,2005在集團信息辦公平臺中一水的“通知”、“邀請”、“公告”中一則名為“掀起財富的蕾絲花邊”的公文一時吸引了大家的好奇,而那次聯(lián)盟新城車庫/車位投資說明會也因這個新奇而略帶曖昧的開場首先在集團內部先聲奪人地賺足了眼球。
仗義,是大家對羅生偉的公認。他的仗義表現(xiàn)在工作上,雖然乙方們無不認為羅生偉是一個非常苛刻的甲方代表,但是乙方卻也因為他仗義的懷柔甘心情愿地為聯(lián)盟新城貢獻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方案。
(羅生偉,鄭州聯(lián)盟新城銷售部。)
黃四海——忙并幸福著
看黃四海第一眼,爽朗的言笑,你會覺得她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事實上,負責豫西管理部的她,心細如發(fā)。大家的生日,同事家里的事情,她都記著。管理部的事情最瑣碎,豫西項目活動頻繁,大區(qū)的他們就像預備役兵團一樣奔來跑去,“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黃四海往往把各項服務工作安排得有條有理,讓大家在忙碌之余沒有后顧之憂。
好在這個管家身后有一個極盡體貼的家庭,在豫西項目間不停奔忙無暇疼愛兒子的時候,她的先生和公婆都給與了極大的理解與支持,當我看到在項目活動現(xiàn)場忙并快樂著的黃四海看到丈夫帶著兒子前來鼓勵而露出的笑容時,實在想不到還有比那更燦爛的笑容了。
(黃田海,豫西大區(qū)管理部。)
吳亞峰——篤定目標而前行
從2004年走到今天的聯(lián)盟新城一直站在市場的前沿,成為了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一些人走了,一些人來了,吳亞峰則是其中資格最老的銷售人員之一。
“即使要走,也要做到最好再走。”從2004年倒數(shù)的業(yè)績,到2005年的第三,到今年沒有懸念的第一。好業(yè)績源于好心態(tài),他說自己不去想太多,患得患失無法留住激情,一年一個目標,篤定地走下去。他已經達到了他想要的第一,但是他不會離開了,建業(yè)的前方有更多的風景,他已經知道了自己明年的目標。
客戶的信任,讓吳亞峰對這個行業(yè)產生激情。雖說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建業(yè)長期的發(fā)展有賴于人才專業(yè)化的不斷積累,培養(yǎng)長期做一件事情的能力,收獲堅守崗位的自信與幸福。
吳亞峰可以作為一個代表,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那些堅持在崗位上的銷售人員。
(吳亞峰,鄭州聯(lián)盟新城銷售部。)
胡順鳳——把青春獻給建業(yè)
美麗干練的川妹子自98年進入建業(yè),在河南一呆就是8年。她說起自己在建業(yè)的日子,一幕一幕,某年某月某日,仿佛都是昨天的事。銷售出身的她待人周到熱情,極有親和力和凝聚力;而她性格的另一方面則有著頑強的對不可能的挑戰(zhàn)精神,這精神傳遞給她的團隊,是一種勇于面對任務的積極狀態(tài)。
胡順鳳的生活中大都是她的工作。接手濟源項目后的胡順鳳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檢查出多項病情,但是這些病檢報告好像都跟她無關似的,她該加班加班,該出差出差;連買車后,在和汽車銷售人員的交流中,都能悟出新的工作方法。
2004年的月刊在《遲到的愛》中記錄了她對于生活的期待,今天的她依然以綻放的姿態(tài)投入到她火熱的工作中。
(胡順鳳,濟源公司。)
楊素萍——亦師亦友
1984年剛畢業(yè)即分到一家建筑公司的楊素萍,在20年的積累之后,本著學有所用的觀點毅然來到建業(yè)。多年的專業(yè)積累,使她熟悉掌握住宅建筑規(guī)范標準,從設計、施工到土建安裝以及園林景觀綠化,她都能隨手拈來應用自如;她性格穩(wěn)重認真,在工作中嚴格把關,并組織編制了一系列工程管理規(guī)章制度。
楊素萍的孩子如今已上初中,她卻無過多精力疼愛孩子,但是對建業(yè)的年輕人們,她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言傳身教,無所保留。通過她招聘培養(yǎng)的人員在近兩年項目工作中,都非常出色受到項目公司的好評,有的已經走上管理崗位,像岳朝臣、崔洪山、郭俊珂、田悅等,都是她的伯樂慧眼為建業(yè)選拔、培養(yǎng)的優(yōu)秀人才。在這些年輕人眼中,她是好大姐、好師長、好朋友。年初,豫北大區(qū)拓展訓練結束后,大家都跑來找楊工,這個也要合影,那個也要合影,以至于有人商業(yè)靈感突現(xiàn),吆喝著“找楊工合影,一位十元嘍”。
(楊素萍,豫西大區(qū)設計工程部。)
(文字執(zhí)筆:鐘慧)
劉大勇 ——以謙和贏得信任
皮膚白凈,外表看似文弱書生的劉大勇非常細心,從炎熱夏日,項目銷售部外專門為客戶搭起的臨時車用遮陽棚就可見一斑。他對漯河的評價是“人情味很濃的小城市”,在這里,他以謙和虛心的姿態(tài)贏得了政府、同事和客戶的認可,也被編輯們戲稱為“戰(zhàn)略新時期的好男兒”。 因為可靠的為人,劉大勇在這里也認識和結交了很多朋友,又有誰會和一個謙和的人過不去呢?漯河一些業(yè)務單位的工作人員見了他都喜歡親切地稱呼“小劉”,而不是“劉總”。
企業(yè)在進入新市場時,需要向市場傳遞出信息。項目操盤手向外部傳達的信息更多時候不僅代表了個體,而是代表了企業(yè)的立場和態(tài)度。
(劉大勇,漯河公司。)
許靜 ——用激情溫暖現(xiàn)實
溫和而不甜膩的聲音是對許靜的最初印象。從2004年集團營銷中心,到豫西大區(qū)營銷部,再到三門峽,最后到今天距集團最遠的信陽,是她的職業(yè)經歷。在地市的日子長了,現(xiàn)在的許靜說自己已經習慣了這種“5+2”或者兩周回家一次的生活。同時,也把這樣的生活過得更加從容。平衡在事業(yè)與家庭的鋼絲繩上,她用激情溫暖現(xiàn)實。縱然如此,我們還是不能忽視信陽在省內最南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種種不便。
每個人對自己的經歷都會有獨特的感悟。 佛說“舍得”,許靜對此非常認同“有舍才有得,集團前期的戰(zhàn)略布局需要有人做出犧牲,必須舍棄一切東西,才能得到收獲和成長”。
講話清晰有條理的許靜談到管理非常有自己的心得,比如將性格融入管理中,比如管理者的技巧等等。她說最初來到信陽,看到這塊有山有水的土地時,內心的沖動和澎湃幾乎達到了頂點,唯一想的就是怎樣把自己的經驗和思路更快更好地用在這塊土地上。從她興奮的語氣中,我們似乎看到了這片土地未來的旖旎美景。
(許靜,信陽建業(yè)天明住宅建設有限公司。)
唐永霞 ——嚴肅外表下的細膩內心
最開始接觸唐永霞的人可能會有些怕她,因為時常看到的是她稍顯嚴厲的神情。城市花園,南陽,物業(yè)公司,運營中心,豫東南大區(qū),一直都在沒有脫離項目的她有著豐富的操盤經驗。她也曾介入過一些操作時機不成熟的項目而未能施展才華,目前在豫東南大區(qū)任職的她對商丘桂園項目的推進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她對自己的性格評價和同事們對她的評價驚人地一致,就是直接、直率。工作上既嚴格要求自己,也嚴格要求員工的她在大區(qū)中主張資源共享,建立了“大區(qū)一盤棋”模式。在大區(qū)內,成立“營銷、工程、成本、客戶、管理”等專業(yè)小組使項目收益不少。
(唐永霞,豫東南大區(qū)。)
張明亮 ——“劉翔式語速”的工程師
工作中管理嚴謹,生活中風趣幽默是同事們對張明亮的評價。作為森林半島工程部經理的他講話語速非常快,剛開始參加工程部會議的同事很多都不適應,因為聽到了聲音,卻不明白說的是什么,因為速度實在太快了,這一點,在編輯采訪他的時候已經有了切身體會。不過時間長了,大家也就慢慢習慣了他的這種“劉翔式語速”。2005年9月,為了完成小區(qū)內天然氣管道、自來水管道和市政管網的對接,又要在白天不影響小區(qū)外道路的暢通,他和工程部同事只好在晚上連夜施工。與劉工“劉翔”語速相反的則是森林半島精雕細琢的建筑和幽靜自然,毫無斧鑿的景觀。它的森林生活藝術館因實現(xiàn)與周圍環(huán)境的完美切合,四季美景不同而得到王受之先生的贊譽。
(張明亮,鄭州森林半島工程部。)
王賀偉——可愛又可靠的管家
王賀偉算不上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美男子”,皮膚黝黑,有些精瘦的他是個從金水花園普通管理員做起,時刻把維修工具放在身上的年輕人。重視小區(qū)內的每一處設施,對待小區(qū)環(huán)境就像對待自己家一樣的認真態(tài)度使他逐漸得到了業(yè)主和同事的認可。
致力于品牌建立和維護的企業(yè)在物業(yè)管理模式上很難兼顧到贏利。在行業(yè)內,對于很多從事物業(yè)管理的員工來說,他們的行為十分自然,表面上看似簡單的維修與管理,其實都是他們下了十足功夫的結果。當你看到小區(qū)內的一切都井然有序、一絲不亂,你就能體會到他們作為“管家”的可愛,把小區(qū)當成自己的家一樣精心打理,這種可靠則是男人的另一大優(yōu)點了吧。
(王賀偉, 商丘物業(yè)分公司。)
于燕——堅強、樂觀的強者之為
微笑時,嘴角兩邊幽深的小酒窩;講話時,能迅速準確地捕捉到對方的信息。她是依然堅守三門峽為數(shù)不多的老員工之一。從公司成立最初的銷售部,到管理部再到現(xiàn)在的總經理助理,于燕已經在這里工作了三年半。為了同事們的革命本錢,于燕甚至充當過獵頭的角色,幾度挑選,如今三門峽員工食堂的“美女廚師”和美女廚師精湛的廚藝讓三門峽公司頗為自豪。
2003年,建業(yè)過早地進入了縣級城市,項目推進的阻力,員工的頻繁流動,使每個人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在管理部時,所有的計劃管理、行政事務,以及員工的日常生活管理,事無巨細,她每樣都要一一經手,而且頗費心思。從早期的壓力走到今天,在市場最困難的時候,所擁有的堅持和樂觀才是強者之為。
(于燕,三門峽公司。)
裴云歌 ——每樣工作都有自己的制高點
從幼兒園被“點將”到焦作公司的裴云歌,因為之前的名字是“云鴿”,熟悉她的人都喜歡叫她“鴿子”。編輯們一直認為是她溫柔善良,加上名字中有這個字,叫起來又親切自然,才有了這樣的稱呼。沒想到管理部的夏雯又給了我們另一個答案“因為她任勞任怨的性格就像信鴿一樣”。管理部的事務最為瑣碎,又很難體現(xiàn)個人的價值感,是很多人的看法。其實,每樣工作都有其制高點,越靠近企業(yè)價值鏈后端,經營操作的風險雖越小,但對品牌的影響和客戶忠誠度的建立卻非常重要。在企業(yè)中,通常有著兩類員工,一類有著獨特的技能和一定的積累;另一類就是像鴿子這樣每天和瑣碎事物打交道并做了大量基礎工作,讓人把一切交給她打理都會十分放心和安心的人。但經過實踐和歷練,第二類員工又會逐漸轉變?yōu)榈谝活悾拐麄€企業(yè)不斷向專業(yè)化的方向邁進。
(裴云歌,焦作公司管理部。)
邱漢榮 ——體驗操盤的投資人
“2001——2002年德意志銀行, 任投行部經理;2002——2003年工商東亞, 任投行部聯(lián)席董事……”單看邱漢榮的簡歷,就會讓人覺得不簡單。然而,正是有著如此讓人羨慕的履歷表的他卻來到內陸省份的一個小城市操作項目,更讓人覺得不簡單。 現(xiàn)實中的他膚色略黑,表情不多,笑容平和。從投資人到項目操盤手是邱漢榮身份的最大變化。曾經在英國留學,在國際投資銀行擔任重要職務的他,有著豐富的投資經驗。“平易近人,與員工關系融洽”是同事們對他的評價。他的特點是認真,曾經在漯河參與項目運作的他為了更多地了解工程方面的相關知識,經常在工地和工程師們泡在一起,處處留心。深入了解項目的他發(fā)出過這樣的感嘆:“絕對不做開發(fā)商!”可是如今,堅持學習的他還是做起了項目操盤手,希望在實踐中得到更多新鮮的東西。機會的獲得和經驗的積累對年輕人來說非常重要,目前在濮陽負責項目操作的他,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邱漢榮,濮陽公司。)
杜曉亮——敏銳的觀察力
這個帶著眼鏡,圓圓臉的小伙子,剛和他接觸的人都會覺得他本分老實。按照鄭州森林半島項目和他一起共事的同事的話來說則是“貌似忠厚老實”,實則是個觀察力敏銳,對身邊事物有獨到見解的人。在鄭州森林半島項目之前的網站中,有個叫做“半島日記”的欄目,是員工關于在半島工作生活感悟的隨想與思考,身為策劃的杜曉亮自然不能袖手旁觀,于是一篇洋洋灑灑的“大作”不久就呈現(xiàn)在了同事們面前。大家原以為看起來憨厚老實的他寫出的文字也一定十分中規(guī)中矩,誰料單是文章的題目就把大家給弄懵了——《我看森林狼》。文中,杜曉亮記錄了森林半島中每個人的“狼性”,原生態(tài)的語言潑辣凌厲,很多人的細節(jié)特點被他描述得淋漓盡致,但由于文字過于大膽,內容過于爆料,最終無緣半島網站。于是,這個“貌似”的說法就被大家叫開了。
身為策劃的他,時常靈光乍現(xiàn),新鮮的點子和敏銳的觀察力密不可分。
(杜曉亮,鄭州森林半島策劃。)
(文字執(zhí)筆:何佳穎)
每個員工一個月可以讀50本書,這是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
——三門峽公司要求每位員工每個月讀兩本書,并寫出讀書筆記,在公司內部網絡上發(fā)布。總經理許光平如是總結。這樣算來,每個月在網上發(fā)布的讀書筆記就有50余篇,每位員工可以看到50 本書的精要,遇到感興趣的書目可以隨后深入閱讀。閱讀使團隊更具思考性,分享讓他們更有凝聚力。
您是否還能記起兒時玩過的游戲?您是否還能想起兒時的玩伴?您的耳邊是否時常會蕩起嘹亮的歌聲?
——看到這句話,你是不是也會想起小時候,在大院里和小伙伴一同跳房子、丟沙包、拍畫片的畫面,這就是“建業(yè)會”舉辦的趣味運動會中宣傳單頁里的一句話。讓業(yè)主重溫過去的美好時光,讓生活更多運動和快樂。
以下是該雜志的精彩章節(jié),發(fā)出來與你一同分享。
——這是一位名為“隴海線上行”的球迷在大河論壇球迷版塊中所發(fā)帖子的題目。看到“隴海線上行”將49期《建業(yè)》“足球在那里,精神在那里”專題中的精彩圖片和文字一一翻拍并發(fā)在帖子中,編輯們感動不已。隨后的跟帖中也不斷有球迷表達了希望看到月刊的愿望,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奉為珍寶,組稿時付出的艱辛也值得了。
收到雜志,有種歷史感,很契合你們足球的13年。
——49期月刊撰稿人《杭州日報》記者李坤軍在MSN上與編輯溝通時說到對月刊的認同感。
志向遠大,戰(zhàn)略超前,結構合理,營銷先進,管理滯后,文化健康,團隊一般,企業(yè)狀態(tài)整體優(yōu)良。
——在11月18日的項目成本案例分析會上,老胡在總結建業(yè)走過的近十五年歷程時,用麥肯錫的7S框架來客觀地評價建業(yè),并強調管理將成為企業(yè)今后的著力點。
建業(yè)強調立足河南,讓每一個建業(yè)人熱愛河南,成為一個對河南大地有感情的人。這樣的隊伍,更像人民的隊伍。
——《建業(yè)》撰稿人賀承軍在他的博客《房地產開發(fā)需要人民的隊伍》一文中,表達對建業(yè)集團省域化發(fā)展戰(zhàn)略的理解。在他看來,對房地產開發(fā)商來說更為重要的責任感在建業(yè)得到了體現(xiàn)。
老師們能夠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并掌握一門樂器。
——建業(yè)教育公司對孩子的素質教育體現(xiàn)在使用流利的英語和掌握一項特長,比如書法、樂器、繪畫。不僅如此,教育公司從事非英語教學的老師們也要同學生一樣,英語流利,精通樂器。每天下班后,老師們就會在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英語情景對話的練習和樂器的訓練。相信不久后,在中學樂團的演奏上,可以看到師生同臺獻藝的精彩畫面了。
我們一直堅信,堅信能看到彩虹的那一刻。
——駐馬店公司在集團辦公平臺上所發(fā)喜報中的一句話。在48期《建業(yè)》中,我們倡導駐馬店團隊在困境中決不放棄的精神,并號召全集團向他們學習。如今,駐馬店團隊果然不負眾望,成為集團第二個提前完成年度考核任務的項目。
城市地標——影響中國20盤
11月12日的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由中國房地產報與南方日報報業(yè)集團《南方人物周刊》共同推出的“影響中國·20城20人20盤”大型推介活動。旨在于中國房地產市場最活躍的20個城市中,評選出20個該城市最有代表性的樓盤,從以樓寫城的角度,見證中國城市發(fā)展輝煌歷程,評估城市的價值,推動房地產行業(yè)及城市化進程在新一輪大發(fā)展中實現(xiàn)新的跨越。 建業(yè)置地廣場項目以其卓越素質榮膺 “影響中國”20盤之一,這也是鄭州市唯一獲獎樓盤。
在10月23日《中國房地產報》上,載有專家和媒體對建業(yè)置地廣場的入選理由和特色點評,“入選理由:建業(yè)置地廣場不僅僅是建業(yè)住宅集團(中國)有限公司從純居住到涉足商業(yè)地產運作的歷史性跨越,更是鄭州房地產市場發(fā)展的一個重大標記。建業(yè)置地廣場項目是鄭州唯一一個超大規(guī)模體量一次性開工建設的項目,也是唯一一個境外融資3.5億人民幣的房地產項目,在推動鄭汴商圈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同時,更加速了鄭州市北擴東移的戰(zhàn)略實施”。
黑夜中他們是一盞燈
在建業(yè),禮兵決不僅僅是保安,而是“禮儀之兵”:既有軍事化的嚴明作風,又有中國禮儀之邦的傳統(tǒng)美德,還要剛柔并濟,笑容如春風般和煦。在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禮兵的名字讓我們不能忘記:勇救落水小女孩的建業(yè)廣場禮兵王磊,抓獲偷車賊的建業(yè)城市花園禮兵孫小偉,拾到業(yè)主巨額現(xiàn)金、分文不動歸還業(yè)主的桂園禮兵李中浩……這一件件感人的事跡讓我們看到,作為建業(yè)發(fā)展鏈條中最接近客戶與業(yè)主的一環(huán),禮兵們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讓客戶與業(yè)主體驗著建業(yè)的思想理念、產品服務,更證明了那句話:風雨中他們是一把傘,危難中他們是一堵墻,黑夜中他們是一盞燈。
給孩子完整的人格教育
尊敬老人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尊老意味著感恩,意味著繼承,意味著一個人人格的健全。在建業(yè)小哈佛的每個幼兒園,老師們不僅在生活上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在教學中給孩子定制的“奢侈”,更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完整的人格教育。重陽節(jié)這天,幾乎每個小哈佛幼兒園都組織了各式各樣的敬老活動,讓孩子們身體力行地敬老,相信這樣的體驗式教育,也會使他們一生受益。
走進校園發(fā)現(xiàn)設計新秀
一直以來,建業(yè)不斷關注年輕人的成長,比如“新動力”招聘,比如在高校舉辦的各種講座,比如對新入職大學生的培訓。今年,在人力資源中心的組織下,2006“建業(yè)杯”大學生設計競賽于10月展開。競賽中的設計背景位于信陽市南灣新區(qū),來自鄭州大學、河南工業(yè)大學和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優(yōu)秀學子在宗地進行了現(xiàn)場考察。11月初的集團總部會議室里,四周的隔斷、辦公桌上、座椅上布滿了學子們繪制的作品。雖然作品中線條稍顯青澀,但從嚴謹?shù)墓P觸卻還是可以看到他們的用心。走進校園的活動,不僅可以在大學生中傳播企業(yè)品牌,增加品牌美譽度,也為企業(yè)設計研發(fā)人才儲備了后備力量。
于城市高度中體現(xiàn)完美品質
11月,建業(yè)集團所開發(fā)的聯(lián)盟新城、森林半島、置地廣場亮相2006鄭州房地博覽會。森林半島美茵湖畔的雅致,歐洲之巔的生活體驗;聯(lián)盟新城建筑中的國語,傳統(tǒng)中式里的創(chuàng)新空間;六種業(yè)態(tài)合一的都市綜合建筑群置地廣場,即將成為城市地標;三個項目雖然設計定位各不相同,卻同樣要求在城市的高度中體現(xiàn)建筑的完美品質。
丹尼爾·平克在其著作《全新思維》中說到:『我們曾經低估和忽視的『右腦』的能力——創(chuàng)造性、執(zhí)著、快樂感和探尋意義——將越來越能決定未來世界誰主沉浮。對于個人、家庭、公司來說,職業(yè)上的成功和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要求我們有一種全新的思維。』而建業(yè)無疑正在今天的河南城市中扮演著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角色,它的『右腦』尤其密集地體現(xiàn)在建業(yè)各個項目的營銷策劃崗位。
羅生偉版
1. 建業(yè)策劃的活動中,你認為最有創(chuàng)意的是哪次?
2006年4月1日,由聯(lián)盟新城和《鄭州日報》聯(lián)合主辦的中原首個汽車主題公園盛會——2006春季汽車主題公園活動。創(chuàng)意點:巧妙地整合資源,以較少的費用撬動了極佳的品牌和客戶效應。
2. 你認為最有創(chuàng)意的品牌是什么?
可口可樂,品牌理念非常有創(chuàng)意。
3. 你的策劃樂趣何在?
享受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有幕后黑手的成就感。
4. 你認為自己在朋友眼中最顯著的特點是什么?
仗義。
5. 生活中做過的最有創(chuàng)意的事情是什么?
為女朋友準備禮物(內容保密),贏得美人淚。
6. 工作之余最喜歡做什么?
睡覺。
(羅生偉,聯(lián)盟新城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