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E MAGAZINE
互聯網浪潮的興起,引發了兩次世界性的革命,第一次為“世界是平的”,第二次為“世界是圓的”。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浪潮第一次席卷而來,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對稱化傳播,讓世界的邊界不斷消除。你坐在巴黎的一家咖啡館里,可以即時地掌握美國華爾街金融市場的風起云涌,信息的“零時差、零距離、零邊界”特性,讓世界變得扁平而一體。
互聯網+思潮的興起,則讓世界的組織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革。傳統的商業文明革新,主要聚焦于行業內的管理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以及營銷創新等,變化依然拘囿于某一垂直的領域維度內。互聯網+誕生的最大意義,則是讓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界限不斷消融,并逐漸融合為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具體而言,互聯網+的本質,則是實現了“A行業+B行業+C行業+……”之間的行業共融效應,實現了“投資者+生產者+消費者”之間的鏈接效應,并最終共生于一個無邊界的、圓形的新世界中。
世界變圓了。
2015年7月31日,建業集團與中原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意味著,在互聯網+的時代大勢下,建業積極謀動,迅敏而行,通過“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的全新思維模式,讓自己真正融入互聯網+的生態文明中,進而推動建業+新藍海戰略的扎實落地,推動建業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的全面轉型。
感謝這個時代,讓建業在互聯網思維的時代支點下,順勢正行,踏實耕耘,為中原一億百姓,創造更多精彩生活和幸福可能。
申冬奧成功,憧憬“3億人樂冰雪”。
——國際奧委會第128次全會7月31日下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投票決定,將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交給北京。舉辦冬奧會是國家盛事,滿載著民眾期許。中國在申冬奧的申辦報告中提出,申奧成功后要實現“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標。在此宏愿統攝下,舉辦冬奧會與發展全民體育之間也建立了緊密關聯,可以預見,當更多人都能參與到冰雪運動中,舉辦冬奧的意義也就不止于冬奧會本身,它對大眾冰雪運動乃至全民健身運動,都是種促進。
7月出口大降背后的亮點。
——海關總署8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進出口總值2.12萬億元,下降8.8%。其中,出口1.19萬億元,下降8.9%;進口9302億元,下降8.6%。
6月份進出口狀況的改善,特別是出口的由負轉正,對外貿易將步入拐點,出口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也將逐步增強,7月份再度惡化,不僅反映了出口這駕馬車仍然難以對經濟產生有效的拉動和穩定作用,甚至繼續扮演經濟短板的角色,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
足協“單飛”,期待飛得更高。
——8月17日,足球改革發展工作會議在國家體育總局舉行,會議正式宣告中國足協脫鉤國家體育總局而“單飛”。從此,被熱議了三十多年的“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局面不復存在。中國足協今后將依靠專業化的團隊,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民主科學的決策,不再受制于過去的行政命令和紅頭文件。萬事開頭難,足協“單飛”值得點贊,中國足球未來可期。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系亞洲人首次獲獎。
——北京時間23日下午1時,第73屆雨果獎在華盛頓州斯波坎會議中心正式揭曉。中國作家劉慈欣憑借科幻小說《三體》獲最佳長篇故事獎,作為世界科幻文學的最高獎項之一“雨果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
90后創業的忙與盲。
——“我認慫怎么了”, 90后創業者的典型人物余佳文日前回應對“明年將會拿出一億利潤分給員工”的承諾食言。在“風來了,豬也會飛”的互聯網狂歡里,資本和輿論的縱容,讓年少成名的90后,風光無限躊躇滿志。幾個PPT,一堆計劃書,約個時間喝咖啡,然后就是一輪輪天使投資從天而降,似乎滿世界都是錢等著創業者們去撿,而這其中,90后更是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首當其沖。
傳統紙媒在逆襲,秒變網絡話題策源地。
——8月6日,《南方周末》頭版刊出了一幅來自開普勒星球的廣告,引來一大撥微博大V和媒體同行的轉發。微博話題#開普勒密碼#的閱讀量超過1000萬,討論量近2.5萬。從南都的“張太”,到人民日報的蒼白體,再到這次南方周末的外星語,互聯網時代,憑著好創意、好內容,紙媒們正向網民和讀者怒刷存在感。
人定勝天石碑倒了,人還能勝天么。
——臺風“蘇迪羅”侵襲臺灣,強勁風雨為花蓮帶來許多災情,臨海的臺11線花東海岸公路62公里附近道路路基流失,一旁“人定勝天”石碑遭大浪損毀卷走,景象驚人。景象雖是驚人,但網友似乎并無暇顧及,他們正在以近乎相同的姿勢瘋狂吐槽著“人定勝天”石碑的倒掉:大自然用這種方式告訴人類,人定勝天不過是爾等的意淫而已。
2015年7月31日,建業集團與中原銀行在鄭州建業艾美酒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植中原,造福百姓”共同基因的促使,雙方強強聯合共同助推河南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并創河南構建“金融+地產”新生態的首例,引發國內媒體的廣泛關注。
河南日報
建業集團與中原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摘要:建業集團已成為省內乃至全國發展最快的房地產企業之一,而中原銀行作為“金融豫軍”的領頭羊,擁有強大的地緣、規模、人才、技術優勢,雙方的合作空間極為廣闊,合作成果值得期待。
鄭州日報
建業集團、中原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河南首個地產并購基金將成立
摘要:“根植中原”的共同基因是中原銀行與建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的天然紐帶,但雙方在“互聯網+”方面共識更是促進雙方展開一系列深度合作的關鍵因素。
大河報
中原銀行聯姻建業集團深耕“互聯網+”,將提供300億綜合融資服務
摘要:中原銀行與建業集團在鄭州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未來將在授信、地產全產業鏈金融、社區銀行等領域全方位展開合作,同時還將聯合發起成立河南首個地產并購基金。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
中原銀行聯姻建業集團深耕“互聯網+”, 將發起成立地產并購基金
摘要:中原銀行與建業集團的本次簽約,將有效地整合資源,促進雙方在各自領域的迅速發展。
中城聯盟
【聯盟動態】 建業集團聯姻中原銀行,深耕互聯網+
摘要:建業集團是中國發展最快的房地產企業之一,中原銀行作為“金融豫軍”的領頭羊,雙方以“互聯網+”為出發點,合作空間極為廣闊,合作成果值得期待。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
強強聯手,建業集團聯姻中原銀行深耕“互聯網+”
摘要:在企業轉型、金融創新的大背景下,建業與中原銀行的合作必將探索出一條適合屬地化的金融地產融合模式,為河南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蓬勃動力。
新華網
建業集團攜手中原銀行深耕“互聯網+”
摘要: 一個是河南地產領域領軍企業的建業集團,另一個是河南金融界領軍企業的中原銀行,雙方在“互聯網+”方面的深入合作,成為本次簽約的一大亮點。
投實
300億授信!中原銀行牽手建業集團,服務房地產鏈條的每個環節
摘要:在未來3年,中原銀行將采用“股權+債權”、“表內+表外”的模式,向建業集團提供包括綜合授信、結構性融資、整合并購、債券承銷在內的300億元綜合融資服務。
鑒聞
3年輸血300億!竇榮興握手胡葆森在警示誰
摘要:中原銀行與建業合作,兩者聯手應屬河南構建“金融+地產”新生態的首例。全方位的立體合作對于傳統的金融地產合作模式提出了警示,也凸顯了某種趨勢。
新浪網
中原銀行聯姻建業集團深耕互聯網+
摘要:7月31日,中原銀行與建業集團在鄭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互惠的戰略合作關系。
一個是追求“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的老牌龍頭房企,一個是“立志為河南人民做好金融服務”的金融新貴,為著區域人民謀福祉的共同目標走到了一起,對于整個河南來說,這是一個跨越,更是銀企合作的新探索。
中原地產第一,河南銀行業老大,一個紅本本,一段好“姻緣”。傳統行業的輕資產轉型,金融領域的資本入市,既是融合,也是趨勢。有了充足的資金才能保證房企穩健發展與持續擴張,夯實了與實業的合作才是銀行資本最大化的保障。這一簽,意義重大。
胡葆森說,要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說,要通過金融服務,讓中原人民過上好生活! 大佬們殊途同歸。
社區里有了建業的“e+家”社區服務網點,線上有了建業物業和足球的APP,現在又可以期待建業社區銀行和建業球迷聯名銀行卡,作為建業業主和球迷,真的很幸福。
中原銀行聯手建業簽訂如此大的合作協議有著深層次的原因,既是對建業穩健運營、河南情懷的認可,也代表著資本市場的信任,同時,這也是銀企合作的新模式。
7月31日,中原銀行與建業集團在鄭州建業艾美酒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和雙方高管團隊共同出席了簽約儀式。
此次合作將建立長期、穩定、互惠的戰略合作關系,未來將在授信、地產全產業鏈金融、社區銀行等領域全方位展開合作,同時雙方還將發起成立河南首個地產并購基金。
根據雙方協議,在未來3年,中原銀行將采用“股權+債權”、“表內+表外”的模式,向建業集團提供包括綜合授信、結構性融資、整合并購、債券承銷在內的300億元綜合融資服務。中原銀行也將借助建業集團的品牌、客戶等資源,緊密對接建業新藍海戰略,積極布局從房地產開發、銷售、按揭到社區居民、單位員工一站式生活服務的全產業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
“根植中原”的共同基因是中原銀行與建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的天然紐帶,但雙方在“互聯網+”方面共識更是促進雙方展開一系列深度合作的關鍵因素。
根據雙方協議,中原銀行將在線上通過社區金融APP平臺配合建業物業公司的社區APP平臺,線下通過社區銀行配合建業的“e+家”社區服務站,共同搭建社區金融生活圈的一系列配套服務。同時,雙方還將通過建設社區銀行與“e+家”實體門店樣板網點,不斷整合資源、完善運營流程。
中原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在雙方合作樓盤建設的社區銀行將不少于20家,覆蓋全省18個地市,中原銀行向建業集團將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專屬理財產品、專屬社區信貸、專屬理財顧問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服務,雙方還將共同發行中原銀行建業球迷聯名卡、中原銀行建業業主聯名卡、中原銀行建業酒店商業聯名卡等專屬產品,共同發力后房地產市場。”
一個是河南唯一的省級銀行,一個是河南本土最具知名度地產商,兩者聯手應屬河南構建“金融+地產”新生態的首例。全方位的立體合作對于傳統的金融地產合作模式提出了警示,也正演繹著銀企之間的新生態關系。
首先,從大勢來看
新的地產周期下,金融與地產的關系出現重大變化,從簡單的借貸關系向全方位深度融合演進。
傳統的金融地產生態被警示。銀行與房地產企業之間,真真是一對“冤家”,可以愛得死去活來,也可以恨得牙根癢癢。但兩者的關系也隨著大勢在發生著變化,這從中原銀行與建業之間的握手就不難看出,不管是河南首個地產并購基金,還是300億綜合融資服務,皆凸顯了合作之立體與深度。這對傳統意義上的金融地產生態又是一次警示,特別是表現在中小房企身上的民間金融鏈條,不管是從上一輪的“地產+擔保”模式,或是眼下“地產+P2P”的路數,雖可看做是中小房企在打通資本通道上所做的努力,但此種路徑帶有天生的缺陷,在眼下擠泡沫、去杠桿的大勢下,更顯得可持續性不足。
各種資源向龍頭或區域龍頭傾斜的格局更加凸顯。年初,老胡在《尋找建業的藍海》中曾提到:中小型開發商被淘汰出局或變為無新項目開發的“植物人”狀態的數量劇增。眼下,地產行業資金鏈緊張已成普遍現象,而不少昔日里的地產名企也陷入缺緊的尷尬境地。一方面是中小房企成為銀行嚴防死守的對象,而另一方面龍頭企業或區域龍頭的資金通道更加完善與成熟,且這種資源的傾斜日益明顯。放眼全國,比如招保萬金因其規模與背景,已經形成自己專屬的資金通道,比如在今日的合作中,以建業多年的積累與沉淀,自然是中原銀行合作之首選。
其次,從中原銀行來看
服務城鎮化的具體表現。從中原銀行服務于河南城鎮化的屬性角度而言,此次合作具有積極意義。
雙贏之舉。中原銀行剛剛成立,正處于快速成長發展期,這一階段需要穩定的合作伙伴,建業顯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兩者在地域上有高度的重合。“根植中原”的共同基因是中原銀行與建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的天然紐帶,但雙方在“互聯網+”方面的共識更是促進雙方展開一系列深度合作的關鍵因素。
建業省域化戰略,深耕河南,項目遍布18地市;中原銀行作為唯一的省級法人銀行,是由河南省開封、安陽、鶴壁、新鄉、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13家城商行以新設合并方式而成,網點亦是遍布河南。從業務角度而言,兩者契合度極高。
金融創新下的銀企模式新探索。在金融創新背景之下,摸索出一條適合屬地化的金融地產融合模式,亦是發展之必需。
最后,從建業集團來看
立體的資金通道正在形成。從2010年起,建業地產幾乎每年都會進行境外融資。比如說4月中旬,建業地產與海外投資者訂立購買協議,發行金額為3億美元(約18.6億元人民幣),于2021年到期的年利率為8.75%的票據。而今日與中原銀行的深度融合,不僅讓建業的資金通道更加立體,也開啟了河南屬地化銀企合作的新模式。
多年深耕受到肯定。建業在中原地產圈顯然不是跑得最快的,但卻是最穩的一個,多年深耕河南,步伐穩健,獲得了各方資金的認同。另一方面,老胡在朋友圈的個人魅力和信用,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眼下地產行業受到沖擊之下,其與中原銀行之間的牽手,應該看做是又一個肯定。
轉型之年“糧草先行”。2015年被建業內部稱為“大建業大事業”的起始之年,圍繞轉型的一系列動作也正在展開,而與中原銀行的深度融合,其獲得的全方位金融支持亦可看做是一種“糧草先行”。
2015年7月31日,建業集團與中原銀行在鄭州建業艾美酒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互惠的戰略合作關系,未來將在授信、地產全產業鏈金融、社區銀行等領域全方位展開合作,同時還將發起成立河南首個地產并購基金。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建業集團執行總裁劉大勇、建業集團副總裁陳瑛、中原銀行行長王炯、中原銀行常務副行長郝驚濤等雙方高管團隊共同出席了簽約儀式。
強強聯合,助力建業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的轉型
6月6日,建業集團新藍海戰略發布會的成功舉行標志著建業開啟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的戰略轉型。
7月31日,作為河南省地產和金融領域的領軍企業,建業集團聯袂中原銀行,在“互聯網+”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根據協議,在未來3年,中原銀行將采用“股權+債權”、“表內+表外”的模式,向建業集團提供包括綜合授信、結構性融資、整合并購、債券承銷在內的300億元綜合融資服務。中原銀行也將借助建業集團的品牌、客戶等資源,緊密對接建業新藍海戰略,積極布局從房地產開發、銷售、按揭到社區居民、單位員工一站式生活服務的全產業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
同時,建業集團將充分利用雙方共同發起設立的中原建業城市發展并購基金,重點支持建業集團整合步伐,加快推進自身“城市居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戰略落地。
根據雙方協議,中原銀行將在線上通過社區金融APP平臺配合建業物業公司的社區APP平臺,線下通過社區銀行配合建業“e+家”物業社區服務店,共同搭建社區金融生活圈的一系列配套服務。同時,雙方還將通過建設社區銀行與“e+家”實體門店樣板網點,不斷整合資源、完善運營流程。
中原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2016年,在雙方合作樓盤建設的社區銀行將不少于20家,覆蓋全省18個地市,中原銀行向建業集團將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專屬理財產品、專屬社區信貸、專屬理財顧問在內的一系列金融服務,雙方還將共同發行中原銀行建業球迷聯名卡、中原銀行建業業主聯名卡、中原銀行建業酒店商業聯名卡等專屬產品,共同發力后房地產市場。”
因為信任所以簡單,共同助推河南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老胡致辭中指出:“建業選擇戰略合作伙伴必須在四個方面進行對接:價值觀、戰略、計劃、標準。”
建業集團根植中原23載,始終秉承“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價值觀。中原銀行是省內13家城市商業銀行新設合并而成的一家現代化股份制商業銀行,其宗旨就是中原人自己的銀行,為中原老百姓服務。可以說“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共同基因是中原銀行與建業集團達成戰略合作的天然紐帶。而雙方在“互聯網+”方面的共識更是促進雙方展開一系列深度合作的關鍵因素。
在企業轉型、金融創新的大背景下,建業與中原銀行的合作必將探索出一條適合屬地化的金融地產融合模式,為河南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蓬勃動力。
金融地產時代,房企如何突圍?
進入2015年,房企布局金融加速。從規模之爭到新盈利點之爭,
中國房地產企業已經站在了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浪尖上。
從2013年開始,萬科、恒大、碧桂園等房企紛紛“觸金”,此舉一方面是謀求業務利潤多元化,另一方面也是房企拓展新融資渠道的破圍之舉。
“白銀時代”,房企搶灘金融
繼去年險資紛紛舉牌房企后,房企開始主動敞開懷抱,迎接保險等金融資本進入,甚至嘗試與銀行等開發理財產品,多種渠道為企業注資。
3月底,泛海控股宣布收購民生證券73%股權,正式涉足金融業務,搭建完成“地產+金融+戰略投資”跨行業的資本運作平臺。
4月8日,復星旗下的上海豫園商城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投資參股設立廣州復星云通小額貸款有限公司。
4月13日,綠地宣布聯手阿里螞蟻金服和平安陸金所,發布首款互聯網房地產金融產品,旗下互聯網房地產金融平臺——“綠地地產寶”于同日啟動。
4月,保利地產宣布將與民生銀行推出理財產品“利民保”,購買產品的用戶可以用優惠價格鎖定項目開盤時的售價。
7月31日,中原銀行聯姻建業集團深耕互聯網+,未來將在授信、地產全產業鏈金融、社區銀行等領域全方位展開合作,同時雙方還將發起成立河南首個地產并購基金。
從規模之爭到新盈利點的占有,目前的房地產企業已經站到了互聯網金融時代風口上。隨著白銀時代,規模化利潤的削弱,大小房企各自探索轉型之路的同時,“背靠金融好乘涼”,成為共識。除了解決融資難題的路徑越來越多元,不少房企借力金融創新,瞄準更多新興領域。
資金滾滾而來,房企不差錢
上帝是公平的,天平總是不偏不倚。當樓市遇到瓶頸,央媽出手降準降息,房企融資渠道再開閘,資金如滾滾洪水流入樓市,帶來久旱逢甘霖的暢快。白銀時代融資成本雖然有所降低,但財務成本風險較大,除了開源——融資和銷售之外,還應該節流——適當控制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降低財務成本。只有同時做到開源節流,才能讓企業現金流處于一個相對安全的位置。
B2C,房地產金融風生水起
房地產和金融的關系厚積薄發,和房地產行業的整體環境有關,和金融領域的整體環境也有關,但還有一個巨大的推手,互聯網。簡單說,互聯網將原本獨立的面對B端的地產金融和面對C端的地產金融連起來了。
金融行業做的三件事情就是轉、存、貸,而發生在互聯網上的就叫互聯網融資,就是P2P,有線上、線下的出口,對缺少理財產品的中國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產品載體。
對于普通購房者來說,房地產始終是一個超高價格的消費品,銀行貸款的額度以及首付門檻之間依然存在落差,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產品可以填補這項空缺的,它牽線消費者、開發商以及銀行,從銀行借錢貸給購房者,通過向購房者收取低于銀行的貸款利息以及收取開發商的服務費,再以這部分錢進行投資盈利最后和銀行分成,從而達到一個提供平臺以虛擬本金獲取回報的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平臺與地產開發商以及提供金融服務的機構合作,通過互聯網平臺銷售、出租房屋,并提供相關金融服務,實現購房者、房地產企業、金融服務機構、營銷平臺等的多方共贏。
因此,互聯網的意義在于讓房地產金融迅速扁平化,讓地產金融不僅可以服務高凈值人群,也可以服務中低凈值人群,而后者才是最大的生意所在。而對開發流程來說,這一環的補充,使得從前期的拿地,到中期的建設,再到后期銷售甚至入住都可以實現地產的金融服務。
如此,一眾地產商頓悟般開始扎堆做地產金融,招兵買馬,有金融學歷背景的人才身價倍增,不懂金融的高管放下身段,走進課堂惡補知識。一切看起來,都有著一股萌芽初期的欣欣氣息。
互聯網金融生態圈正在形成
對于房地產互聯網金融遍地開花的現象,易居中國執行總裁丁祖昱認為,“房地產+互聯網+金融”正在創造著新的可能,中國房地產市場似乎進入了用互聯網金融再造的階段。國家層面提出“互聯網+”,提倡用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
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過去比較粗放,而未來房地產行業將更加精細化運行,不論是互聯網對房地產行業營銷環節的改造,還是推動商業和物業管理的轉型,亦或者對房地產資金環節的改變,都充分說明互聯網與房地產結合趨勢不可阻擋。而地產金融也迎來了“互聯網+”時代。目前房地產互聯網金融已經進行了較多的試水,并取得較好的效果,但還不夠成熟,因此,存在的機會也比較多。同時,互聯網可結合方向較多,可融合內容也較為豐富,多種需求或可相互嫁接結合,構建出房地產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轉型時代,房企如何突圍
在房地產行業發展周期的以往時代,國內經歷了從住宅地產開始,到商業地產、產業地產、文旅地產、養老地產等多種發展模式。從2015年開始,房地產業更突出的特色將是金融地產,在從增量進入存量的時代,房地產與金融結合所表現出的存量盤活、存量效益的發揮,同時也成為各家地產商關注的重點。即使對于新的增量,從與資本市場對接的角度如何去建設、如何去持有、如何去運營,房地產和金融也將是緊密的合作對象。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地產項目開發和運營首先要考慮金融規劃,甚至可以說已經基金化和證券化,房地產業已經融合為金融業的廣義范疇。
從當前房企布局金融的方式來看,除了上市房企被動接受“野蠻人”購買股權方式的進入外,房企自身對金融行業的主動攻擊也不容小覷。如平安、安邦、生命人壽等保險公司對房地產的直接參與,綠地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板塊,萬科、保利等通過入股銀行或與銀行合作方式加大金融行業的布局。還有很多房企是與基金合作或自己建立地產基金開始地產金融的探索,包括資產證券化、基金化等。
發展金融領域對于企業打通融資通道大有裨益,短期內有助于企業再融資;房地產行業本身的資本依賴度也相對較高,金融的長線布局也利于企業在未來降低負債,規避財務風險,而且可在金融領域培育新的業績增長點。
在未來房地產發展的大趨勢里面,金融無疑是一項重要的資源和助力,并不是去比財務杠桿,而是看誰能把金融產業特性和資產管理結合得更好,誰就能走得更快,走得更安全,走得更穩健。任何一個金融機構或各種角色的房地產商在資本與實業市場的結合中,都有它的功能和特點,每一個都是一個主力推動者,也是一個補充者,是相輔相成,共同前進的概念。
房地產的金融的創新能力,是龍頭房企下一個十年能否繼續笑傲江湖的關鍵,地產企業主動參與金融領域將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
“眾籌”——一直被界定為游走于集資灰色領域的概念,而平安好房正力圖用行動將這個概念“扶正”:借互聯網的“風口”,打造專營房地產眾籌的平臺。
2015年5月29日,平安好房與萬科、綠地、萬通等數十家房企共同發起并成立中國房地產眾籌聯盟。活動現場,平安好房與碧桂園聯合發布了國內首個房地產“開發”眾籌項目——“碧桂園-平安眾籌建房”,該試驗項目位于上海嘉定,是碧桂園在當地的第一個樓盤。同時,平安好房與大華基金共同宣布成立中國第一只地產眾籌基金,規模達50億元,為房地產眾籌創新提供資金支持。
與之前遠洋與京東眾籌首付款等在營銷階段的眾籌不同,此次平安好房與碧桂園所合作的是“眾籌建房”,亦稱作“眾籌開發”。平安好房將與已經拿到地、進入開發階段的開發商進行合作,開發商在“平安眾籌”平臺上發起項目,為樓盤建設融資,把需要的資金和對應的權益分割成很小的單位,以金融產品發售。普通的投資者將按規則持幣購買若干份額。
“從去年7月到今年3月,房地產眾籌,更多體現在營銷階段,是把眾籌當作營銷的概念來做,實則與團購沒什么區別。而眾籌開發則是從開發商拿地之后就開始參與其中,包括項目建設、交房、銷售等全過程。這才是顛覆性的做法。”平安好房董事長兼CEO莊諾言簡意賅地表明了平安好房所做的房地產眾籌的不同之處。
可以投資“1平方米”
平安好房和碧桂園的眾籌怎么玩?
與營銷階段的眾籌不同,“眾籌開發”在開發商拿地及之后的開發階段就可以在平臺上開始眾籌。4月29日,碧桂園以6.08億元競得上海市嘉定區徐行鎮02-05地塊,平安好房與碧桂園確定,將“1平方米”作為單位投資標的在平臺上眾籌。投資者最少只要出“1平方米”的價錢——通常最多幾萬元,就可以對碧桂園項目進行投資。上線后,會標注每份(即每平方米)的眾籌價格,以及眾籌目標總額等信息。
作為金融產品,投資者最終買不買房,其實無所謂。當然,如有意購房,到開盤時,就可以用手中相應的份額(平方米數)進行兌換。
直到達到眾籌的目標總額,第一階段的眾籌即告結束。然后則進入第二階段——在平臺上進行流通和交易。碧桂園嘉定項目預計在2017年上半年交房,在此之前,投資者都可以在平安好房的平臺上進行交易和流通。
舉例來說,如果投資者想買套一室一廳,可以先在第一階段眾籌時買“50平方米”金融產品。交房后,假設想購買的一室一廳最終定為53平方米,那么就可以在流通交易環節,在平臺上再買“3平方米”,補齊面積。
開發商在拿到銷售許可證之前的兩三個月是流通最為活躍的時期,那時戶型和面積信息都已公開。當平方米數湊齊成自己想買的戶型之后,就可以轉為產權,開始選房。
需要注意的是,兩次購買的價格可能不同。之前已購的50平方米,可能是按照每平方米2萬元的價格購買的;而后期補充購買的3平方米,則是按照屆時交易平臺上的市場價來購買,有可能高也有可能低。
“在市場正常的情況下,眾籌的定價為開盤價格的8折左右。距離開盤時間越近,交易會越活躍,溢價空間就會越高。相應的,前期只買幾平方米的‘散戶’,就可以把屬于自己的這幾平方米面積按最新市場價賣給購房者,從而獲得溢價收益。” 平安好房董事長兼CEO莊諾說道。“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如果在交易流通過程中,你的定價高于市場價太多就很有可能砸手里,這樣的風險是要投資者自己承擔的。”
首個“試驗品”的成功與否將關系到以后是否能夠復制到更多的項目中去。因此這個“模型”的設計十分重要,特別是其中的三大關鍵要素。
首先是產品結構。莊諾表示,短期內平安好房都會按照1平方米作為眾籌單位,不會有更多的玩法。
其次是定價。目前,“眾籌開發”的定價標準是成本價加開發商的管理費用。碧桂園項目的眾籌定價是銷售價的8折,再加上碧桂園收取的6%~7%管理費。但進入流通交易環節時的價格則要取決于市場,會有一定幅度的漲跌。
最后是平臺。開發商不能自建自籌,所以需要有第三方進行資金監管,要有完整的風控體系來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
“首先我們要保證的就是投資者的本金不會被開發商騙走,如果出了問題,平臺會先行賠付。眾籌的資金也會先放到平臺上,再按照事先與開發商談好的條件,由平臺轉給開發商。我們也會和開發商簽署‘反擔保’條款,一旦開發商拿到錢之后出現卷款等違規行為,我們將有措施去制衡,保證資金安全。”莊諾稱。
所以,選擇靠譜的開發商和項目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平臺方,平安好房有專業團隊對合作的開發商進行盡職調查。
眾籌結束后,平安好房專門設立了籌后管理部來負責眾籌資金的管理、眾籌資金如何使用、項目進度等工作。并請第三方審計公司來審核成本及相關費用,將所有的信息都在平臺上公示,面向所有投資者開放。
對于投資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證資金安全。而對于開發商來說,則要保證眾籌成功,獲得足夠的資金進行開發建設。
平安好房聯合大華基金成立了中國第一只地產眾籌基金,規模達50億元,主要通過內部募集,同時開發商也有參與。這筆基金有兩大作用。
一是用于領籌,比如現在有一個項目需要眾籌10億元,我們就可以用眾籌基金領籌其中的4億元,剩下的6億元再向大眾眾籌。
另一個作用則是用于眾籌不足時的補足資金。假設一個項目在眾籌截止日仍未籌足目標額度,眾籌基金就發揮“補齊”作用來完成眾籌。
平安好房首個眾籌開發項目落地碧桂園,有“親上親”的意味。今年4月,平安集團向碧桂園投入62.95億港元,持股9.9%,成為第二大股東。
作為開發商的碧桂園,能從“眾籌開發”中獲得大筆的資金支持,亦能減少營銷成本,拓寬客戶渠道。那么平安好房怎么盈利呢?
莊諾表示,目前平臺只向開發商收取一定的平臺管理和操作成本,所有的成本支出都將在平臺上公開,不會賺取額外的利潤,將最大的利益讓給投資者。
行業的顛覆者?
那么讓給投資者的利潤在哪里呢?答案就是房價。
與傳統的開發模式相比,通過眾籌,可將借貸融資成本、營銷成本和管理成本極大程度地降低,從而讓房價在無形中下降18%~20%,原萬通董事長馮侖甚至認為能夠下降30%。
對于確有購房需求的投資者而言,參與房產眾籌如同購買期貨,等于提前鎖定幾年后的購房成本。如果后期房價持續上漲,無論是自住還是售出,都將獲利。此外,由于平臺實現全程透明,投資者能夠看到資金的流動、用途等信息,甚至通過遠程視頻等技術,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監督。增強投資者的參與感,這無疑也頗具吸引力。
而對于開發商,眾籌也是擺脫資金成本重負、“大象起舞”的好辦法。
房地產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從拿地到開發建設,占用資金量都是以“億”計算。現在巨大的融資成本,成為所有房企的焦慮。目前開發商的融資成本已經占到總成本的10%~15%,連行業龍頭萬達、萬科都紛紛提出要“輕資產”。眾籌或許是“輕資產”的實現路徑之一。
眾籌讓開發商在融資上“不愁錢”,還能在營銷上“不愁客”。
眾籌是在房子還沒造的時候,潛在買家就已經來了,能省下的營銷成本占到總成本的3%~5%。在建設初期就有現金流進來,這對現在的許多房企來講很重要。
莊諾認為,通過眾籌,開發商變成了與耐克、蘋果一樣的“殼公司”, 甚至連項目的基礎建設都可以找專業公司來代建。開發商更多的是運營,把樓盤的質量做好、產品設計好。所有的成本端、生產端都成功外包,甚至可以輕松鎖定利潤。
“眾籌可以讓客戶購買房屋產品時,感覺到節省了20%~30%。”這是馮侖在房地產眾籌聯盟成立大會上的原話。不過,“感覺”二字耐人尋味。按照莊諾的說法,碧桂園嘉定項目,未來價格也將與周邊項目持平。而且距離開盤越近,在平臺上的交易價格越高。因此對于真正想買房的購房者,要想“節省”就只能早早買好相應的份額。
繞不開的“雷區”
雖然好處多多,但占據“風口”的房地產眾籌,并非完美先生,可見的風險亦如影隨形。
首先的質疑就是:“房產眾籌”先交錢再建房的模式,不就是多年前被叫停的集資建房嗎?
“當然不是。”對此莊諾給出了判斷依據。“集資建房是以買房為目的,眾籌開發則是以投資為目的。在房屋封頂、取得預售許可之前,第一階段就是賣金融產品;房屋開始預售后的第二階段,才是賣房。前后兩個階段是分隔獨立的。可以只投資,不買房。”
同時,“1平方米”除了凸顯互聯網的草根參與精神之外,其實本質上也是為了區別于集資建房。法律規定,商品住宅在結構封頂前不得預售。如果投資時以“套”為單位,難免有“賣樓花”的嫌疑。莊諾還強調,平安好房只做金融產品平臺,與開發商合作。“不做開發商的事情,不參與開發建設的投資,平臺收益只來源于向開發商收取的平臺管理費用。” 由此可見,房產眾籌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房地產的投資屬性。
價格更讓人擔心。上海易居房產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房產眾籌項目到了產品銷售環節,定價會有爭議。“現在的做法等于是先成交,再定價,這可能會有扯皮現象的出現。”還有市場人士指出,目前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市場風險已經表現出來,小散戶參與房地產投資,如果錯判市場走勢,可能就會產生損失,這與股市中小散戶面對的風險并無二致。
“所以這就是平臺要去做的,也是平臺的價值所在。之前已經說過,平臺會選擇大開發商的大項目來做,會對開發商進行盡職調查,保證開發商將資金用于項目開發運營,不會拿錢跑路。同時,也會對當地的房地產市場進行調研和評估。”莊諾說道。
但也正如莊諾所言,投資者自己也要承擔市場風險,畢竟不能像理財產品那樣承諾保本保息。要謹記“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面臨可能出現的法律風險,是“最麻煩的一件事”。
從股權眾籌的概念來說,《公司法》規定的紅線是,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人、個人投資金融資產不得超過300萬。但平安好房的房產眾籌并沒有股東,也有房產作為標的,是一個金融產品,也就避開了“股權眾籌”這一緊箍咒。盡管近期國家開始鼓勵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但在相關細則明確前,平安好房并不打算提前越界。
房地產眾籌真的來了,卻又還很遙遠。從“看好”到“做好”,還需經過時間、市場和法規的考驗。
(馬君姝,《地產》雜志記者)
2014年開始,房地產行業告別增長發展的高速和超高速時代,進入了精細化、輕資產化、平穩緩慢的下半場,轉型成為房企自我調適的重要命題。其中,轉型的重點動作當數金融房地產。越秀地產收購創興銀行,萬科控股徽商銀行,恒大地產牽手華夏銀行……一系列產銀融合項目落地,而在2015年7月31日,建業集團也與中原銀行強強聯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將在授信、地產全產業鏈金融、社區銀行等領域全方位展開合作,積極推進建業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的轉型。
隨著近期中國房地產市場逐漸降溫,逐漸進入了“白銀時代”,地產商、開發商“日進斗金”的狀態已然一去不復返。在房產大形勢趨于穩定的今天,找到新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劃分市場、尋找新的發展方向和增長點不僅是房產大亨的當務之急,同樣也成為近期房地產創業團隊拓寬新思路,尋找新突破點過程中,必須思考的問題。
新趨勢之一:地產的互聯網金融解決方案
地產金融的互聯網創新無疑是這個時代最為膾炙人口的話題。這個時代是個疊加放大的時代,地產行業本身需要輕起來,需要打通金融的血脈,互聯網疊加上來的是各種新的可能,尤其是脫媒的可能。互聯網金融正在以各種方式影響著地產行業的行為規則,重塑贏利模式。我們看到萬達有了快錢可以自己就“眾籌”了100億!鏈家敢于“自宮”革自己的命,在于他們做起理財來一點也不遜色于其他人!高和在用互聯網金融的方式解決商業地產的持有難題,平安好房因為互聯網金融的切入短短時間就足以迅速占領C2B的市場,成為房地產眾籌的排頭兵!地產行業的下半場必然是金融化,金融化的破局就在互聯網金融!
新趨勢之二:聯合辦公等新型辦公解決方案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中,大部分人對于互聯網的關注還只是停留在恐慌、排斥和概念炒作階段,但事實上,互聯網已經在實質改變人們的生活,已經足以影響到人們對物理空間的重新認識。這樣的改變對于地產業態來說,最早顯現的就是辦公。辦公的本質就是業務模式的空間組合,好的辦公一定是符合組織形式,能夠最大激發業務效率的。當互聯網時代來臨,每個組織面臨的問題都是如何提高反應效率,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持新鮮,保持開放。在這種情況下,傳統封閉的辦公,“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傳統組織方式就面臨巨大的挑戰。聯合辦公的革命意義就在于共享經濟,不僅是成本的共享分攤,而且是思想的共享、業務鏈條的共享。因為有了共享,組織可以無限切下,可以是集中于一個專能,甚至可能是“一人公司”!在這樣的變革浪潮下,辦公業態的被顛覆順理成章,聯合辦公作為新型辦公解決方案的一個代表被資本所認可也就順理成章。
新趨勢之三:商業地產與消費金融的結合
商業地產如今面臨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電商的沖擊,電商帶來的更多的還是心理影響,商業地產真正的困難在于過剩的供應和過高的負擔!這樣的問題導致在今天的市場上,想簡單通過散售來解決現金回流都變得極難!老潘都放棄散售了,王健林都在輕資產化,還有誰會比他們在散售上做得更好?剩下的問題就是:“如果商業地產必須持有,如何解決終極的現金流問題?”答案是:作為消費的載體,終極問題的解決必然還需要回歸到消費上,有人來消費的商業地產才是好資產,才有可能通過金融的手段來解決問題,與其各種拆解,不如就消費金融吧!
新趨勢之四:資產證券化
這個選項說起來不新鮮,甚至還只能說是希望,但是它被排到了這么前的位置,足以說明人們心中的期待。是的,資產證券化是解決不動產的流動性問題的正解,是金融機構都能夠接受的正規軍打法。可惜,在中國正規軍總是受到管制最多的,總是要戴上無數的枷鎖跳舞。于是,資產證券化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就在年年期盼年年落空的等待中成了那個泡影,雖然每次總有人在做各種嘗試,比如中信證券的啟航,比如萬科在前海做的所謂“公募REITS”,但是仔細分析起來總是不夠純粹,總是帶有某種特定性,而無法大范圍去復制,難以形成氣候。當然,我們必須肯定這樣一次次的嘗試,讓人們的希望不滅,讓與夢想的距離一點點在縮小。據說,當房地產不再是讓經濟發燒的洪水猛獸,甚至是需要救命的“救心丸”,就有可能把束縛的繩索多解掉一些,資產證券化就有可能早日在地產領域實現推進。讓我們保持期待吧,夢想還是要有的,也許幸福會來得突然呢。
新趨勢之五:民宿與鄉村再造
久困于鋼筋水泥叢林的都市居民正在對鄉村對自然爆發出來普遍的熱愛,這樣的熱愛體現在周末大城市出城高速上的擁堵,體現在回歸農村的真人秀節目的火爆,體現在鄉村再造后產生的巨大價差!當人們解決了日常生活的基本居住問題后,需要的是更豐富的人生體驗,鄉村作為人類最原始的居住形態是最貼近人的天然本性,而融入文化元素的鄉村又極大彌補了我們在文化傳承上的缺失,因此在人們解決了基本的居住需求之后,精神需求成為更加迫切的需求,以民宿為代表的鄉村再造運動在近年來開始興起并不是偶然,而是一個巨大的填空市場。
新趨勢之六:新型的社區商業綜合體
對于這個方向是需要加定語的,前面需要加“新型”,后面要加“綜合體”,這是因為我們不希望將社區商業簡單等同于社區底商或者街鋪。新型是因為這樣的社區商業將是主要定位于社交和體驗,減少賣貨的內容,增加人與人交互的內容。綜合體是因為需要裝入盡可能多的內容,成為社區生活的中心。這樣的社區商業是不會畏懼任何形式電商的沖擊的,甚至是有可能去整合各類社區O2O,成為“最后一公里”的終極接駁站。至于在這樣的社區商業里能夠做些什么,其實是有無數種可能,比如社區養老,比如社區影院,比如社區銀行,比如社區親子中心,這樣的物業將成為社區生活方式的載體,因為幾乎可以解決社區生活的一切的問題,也就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用戶黏度自然就高,不就是所有資本燒錢苦苦找尋的社區入口嗎?
新趨勢之七:長租青年公寓
作為一個風口代表,長租青年公寓只能排到這里,我想還是有原因的。首先這不是一個當即就能實現較大盈利的模式(似乎大多數從財務上還是虧損吧),其次這也不是一個清晰能顯現未來價值的投資方向,雖然是面向具有成長性的青年人群,雖然是具有一定的社群屬性,但是其對應的數據基礎畢竟是小,而能產生的黏度也依然是階段性。長租青年公寓之所以能成為風口,能成為創新方向的一個選擇,是因為解決了青年人如何能有品質地在城里居住的痛點,是租售比不合理下的一個自然選擇。不過長租青年公寓之所以會遇到經營上的問題,是因為它一直是走在各種細分的夾縫中,需要精準定位,產品稍微有所偏差就會令自己陷入被動。這個細分行業未來必然容不下這么多的試錯者,品牌與資本的結合是必然的方向,未來的決勝取決于產品的高下。
新趨勢之八:醫療大健康
以養老地產入手容易著眼于地,就容易“掛羊頭賣狗肉”,以往靠概念低價拿地也就罷了,房子總是能賣得出去,現在隨便拿塊地,哪怕再便宜,恐怕也有可能砸在自己手里。其實養老就是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管理,有很大一塊就是健康管理,與醫療密切相關。醫療大健康在中國會成為一個大的投資方向,根本還在于基本配置的不足,在于醫療沒有做細分,大病小病混在一起,基本服務與高端需求混在一起,救死扶傷與健康管理混在一起,因此存在無數切分的可能,而任何一個精準的切分都是一個強勁的剛需。至于說這個方向與地產有何關系?我想與商業地產一樣,做的都是一種服務的運營。
新趨勢之九:親子體驗中心
這塊能成為大家選擇的新趨勢之一在于為人父母者的切身痛點。作為現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家庭將占到越來越重的比重,而在家庭消費中,用于兒童教育和成長體驗的比重也是一個大頭,因此能抓住這一塊的消費也就抓住了家庭的錢包,進而抓住了一個有充足消費能力的細分人群。就親子體驗中心的概念而言,目前還不好固化為某種具體業態,可以是某種角色扮演,可以是親子農場,可以是親子度假線路,也可以是互動教育,等等。以《爸爸去哪兒》為代表的親子節目的火爆可以映射出人們心中的痛點,再也沒有一個更好的方式可以如此完整地包容全家人的消費需求,這是一家人快樂的成長記憶,是會令人快樂的買單。迪斯尼樂園、地中海俱樂部的成功就在于抓住了這樣的需求,在國內這方面做得最好的無疑要數長隆做的系列度假區,這才是最成功的旅游地產。
新趨勢之十:引導產業轉移的新型產業園
排在第十的選擇原來是并列兩項,另外一個是“以物業為基礎的社區O2O”,繼花樣年的彩生活大獲資本市場的認可,已經有很多地產企業在紛紛剝離物業公司上市,我比較認可這種方式對物業公司管理效率的提升,但是否物業會成為社會O2O的入口我還是持保留態度,因此這第十重點講新型產業園。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邏輯:其一是產業向優勢地區轉移,尤其向人才高地、政策高地集中;其二是產業園區的再造,園區是某種意義的大聯合辦公,除了基本的產業服務和政策配套外,園區流程的物理化再造和社群的構建也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由于產業轉移就意味著產值和稅收的轉移,與地方政府的政績密切相關,因此也就更有機會去獲取優質的土地資源或者盤活存量資產,這是一個輕巧的切入。
2015年8月16日,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佩甫的作品《生命冊》獲獎。《生命冊》是李佩甫繼《羊的門》、《城的燈》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巔峰之作,全景展現中原腹地人與時代命運的畫卷式力作。一部優秀作品的呈現,是情懷、閱歷的沉淀,《生命冊》的成功緣于李佩甫在自己的創作領地——豫中平原的堅守、熟悉、深耕。與老友一般,建業深耕中原23載,在自己的“創作”領地,建設和“種植”。建業創立20周年之時,李佩甫曾著文《一個人與一座城市》,表達了自己的建業印象,這里與讀者分享,看看建業老友李佩甫眼中的建業吧。
想一想,不由嚇了一跳。
在這樣的一個城市里,已住了快三十年。三十年,近三分之一個世紀,就這樣過去了,是該說一點什么,你說是不是呢?
我一直認為,像鄭州這樣一個地處中原腹地的省會城市,它就是一個十字路口,一個國家的“十字路口”。雖然是一個“十字路口”,可它的歷史很厚,厚到了不可言說的程度。“十字路口”行走著南來北往的人。剛來時我以為,人來人往的,這怕是一個叫人淡忘記憶的地方(倘或也可說是一個喜新厭舊的地方?)。它的商業氛圍是含在骨頭縫兒里的,欺生又怕生,是那種一次性交易、不要回頭客的做派。但一旦呆的時間長了,它又是寬厚的、極具包容性的、有情有義的。這就是我對鄭州的最初印象。
曾記得海德格爾有一句名言:“詩意的棲居。”那就是說,建筑一旦矗立在大地之上,它就是有生命的。它是活在時間里的、具有生命力的一種物質形態,是人類的庇護之所。在時間中,它的存在方式代表著、也導引著人類生活方式的改變。
我記得,認識胡葆森先生,大約也有一二十年的光景了吧?最初知道的,也就是兩個字:“建業”。“建業”二字是以建筑形態出現在這個省會城市的。它的一座座樓盤,它的廣告效應,都以“詩意的棲居”為目標,慢慢地進入了千家萬戶,進入了中原人的視野。而后,它逐漸就成了生活質量的象征。居住方式的改變,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它無聲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態度,改變著中原人舊有的生活習慣。鄭州,這個地處中原腹地的省會城市,開始一天天亮麗了。也許,“建業”蓋的樓房并不是最多的,但在中原,“建業”二字卻是最有影響力的。這可以叫做“品牌”吧?
后來就認識了老胡,胡葆森先生。在我的印象里,葆森先生國字臉,身材魁梧,目光炯炯。尤其是他那雙眼睛,有一種光,很正。是那種帶有理想主義光芒的。這怕是在過去單一年代里唯一保存下來的、最好的東西。那里包含著“底線”和“尊嚴”。在我見到的商人里,有這種“光”的人很少了。這種東西,也可以叫做“品格”。
我以為,在這個世界上,凡“有用的東西”都是有價的;“無用的東西”都是無價的。比如,一把椅子,無論多么好的椅子,哪怕是金子做的,都可以計算出它的價格來。而國際田徑運動百米賽跑了第一名,國際足球賽聯賽中踢進了一個好球,或者說凡·高的一幅名畫,卻是無法定價的。因為它體現的是人類體能、智能或藝術想像力的極限。
從這個意義上說,葆森先生作為一個知名的房地產商,一個大型民營企業的董事長,曾經做了許多“無價”的公益事業。一個代表著一億人口大省的足球隊,將要辦不下去的時候,是他接手的。掛名為“建業足球隊”。后來又成立了“建業俱樂部”。每年都會請作家、藝術家到這個栽種著各種果樹的建業足球訓練基地去度假、休閑。當然還有別的……這都要花錢的。尤其是養一個足球隊,是要花大錢的。一個房地產商,為什么要做這些看似“無用”的事情呢?以我的理解,這就不僅僅是熱愛和嗜好,而是心胸和氣度了。這是“建設”和“種植”。先生要建設的是國民心理的精神高度,是在推介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種植”的是一個省份的審美的價值取向,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上的文化建設。這就不得不說是品位了。
對胡葆森先生,我著實知道得并不太多。我們甚至沒有私下里單獨說過話。但我知道,在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中,他并不是最富有的。比他富的人,比比皆是。但作為一個地產商,當他有了錢之后,他首先做的,是建設和種植文化,一個民族的文化。
在一座城市里,有這樣的人,是一種境界。
(本文選自建業集團二十周年紀念圖書《百人講述建業》)
劉洋在河南本土作家的獎牌榜上,“茅盾文學獎”一直空缺。8月16日下午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名單公布,歷史終于被改寫:省作協主席李佩甫的《生命冊》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獲獎消息傳來時,李佩甫如往常一樣在書房寫作。“接到通知心里還是很高興的,”李佩甫說,“我多吸了兩根煙。”
因為一句話,他廢掉七八萬字初稿
作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生命冊》幾乎傾注了李佩甫全部的心血。李佩甫說,整部作品寫了3年,但積累的時間用了50年。創作過程中,李佩甫廢掉了已經寫了七八萬字的初稿,原因是“沒有找到開頭的第一句話”。
“我是一粒種子”,這是《生命冊》第一章的第一句。“我把人當植物寫了,剖析當代農民的精神,并通過他們的成長過程,反映中原文化的獨特生存環境,寫出這塊土地上的生命狀態。”李佩甫說。他回到當初下鄉的地方待了兩個月,親身感受中國農村的新變化,而后重新開始創作。為了寫得順暢,他索性離開書房,在臥室里完成了這部38萬字的作品。
這些文字記錄著中國鄉村的變化,表達著自己對生活、對社會更廣闊、更深度的認知。“這應當是我比較成熟的作品。”李佩甫說。
寫作離不開最熟悉的土壤
省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喬葉,用“完美”、“破冰”、“用50年的認識來照亮生活”等來表達對李佩甫的祝賀之情。李佩甫則把此次獲獎看作是對我省作家集體創作實力的褒獎,“我是站在中原作家崛起的新高度上,在很多因素的綜合下獲得了這個獎”。
李佩甫說,他一直期待著我省文學創作尤其是長篇小說創作方面早日出現震動中國文壇的巔峰之作。省文聯、省作家協會舉辦了多屆文學研修班,并啟動“文鼎中原——長篇小說精品工程”。這些舉措極大地促進了我省本土作家的創作,涌現出了一大批中堅力量。正是有了他們的崛起,“文學豫軍”的成就在全國越來越有影響。
李佩甫說:“你看,美國作家福克納終生都在寫他家鄉那塊‘郵票般’大的地方;土耳其作家奧罕·帕慕克也通過寫故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我就說過,中國作家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作家幾乎沒有差距,因為他們也在自己的文學領地上辛勤耕作著。作家是生活在大地上的植物,我們的寫作離不開自己最熟悉的土壤,只有深入書寫自己熟悉的領地,才能游刃有余。”
創作就像“泡豆芽”
以鄉土小說著稱的李佩甫每年都會去豫中平原的幾個縣市深入生活,不一定是在尋找素材,而是補充那種對生活的鮮活的感覺。李佩甫說,這是努力在突破創作中的“短板”,是在一次一次超越,尤其是對自己的超越。寫得久了,創作時一不小心就會滑進舊有的、習慣了的表達方式;而回避這些,并尋找新的表達方式又非常困難,這是中國作家共同面臨的一個難題。
他說,現在的鄉土已經不是原來意義的鄉土了,許多人已經找不到“故鄉”了。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我們思考的還遠遠不夠。文學其實應該走在時代的前面,但是在這個階段,我們的文學落后于時代。
如今的李佩甫,用他自己的話說,創作“就像泡豆芽一樣,每天都把生活素材浸泡在自己的腦海中,等到這些‘豆芽’膨脹了,就該寫了。至于想抵達的文學高度,一直在努力著,但還沒有達到我所期望的那個高度”。
而對于50萬元獎金,李佩甫淡淡地說:“多吃一碗燴面吧。”
(劉洋,《河南日報》記者)
強強聯合,建業集團與中原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5年7月31日,建業集團與中原銀行在鄭州建業艾美酒店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中原銀行董事長竇榮興、建業集團執行總裁劉大勇、建業集團副總裁陳瑛、中原銀行行長王炯、中原銀行常務副行長郝驚濤等雙方高管團隊共同出席了簽約儀式。雙方將建立長期、穩定、互惠的戰略合作關系,未來將在授信、地產全產業鏈金融、社區銀行等領域全方位展開合作,同時還將發起成立河南首個地產并購基金。
在企業轉型、金融創新的大背景下,建業與中原銀行的合作必將探索出一條適合屬地化的金融地產融合模式,為河南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蓬勃動力。
建業中心奠基儀式隆重舉行
2015年8月10日,“建業中心”項目隆重奠基。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崔紹營,常務副主任史占勇,副主任李國立,副主任師淑君,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建業地產首席執行官陳建業,建業地產執行副總裁胡冰,建業地產副總裁閆穎春,建業集團執行總裁劉大勇及執委會的其他領導出席奠基儀式。
老胡在致辭中以幾個關鍵詞概括了項目特點:體育、健康、文化、時尚,并堅信在經開區政府的支持下,在建業人努力的基礎上,一定能把“建業中心”建成經濟技術開發區、鄭州市乃至整個河南省一個新的城市標志,為河南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做出新貢獻!
胡葆森董事長蒞臨安陽區域總公司視察工作
2015年8月13日~14日,胡葆森董事長蒞臨安陽區域總公司視察工作,先后到滑縣、濮陽、林州、鶴壁等城市考察項目建設情況,并在鶴壁壹號城邦項目與安陽區域總公司員工親切座談。
老胡要求安陽區域總公司,謹記“得道多助”,不要把贏取客戶口碑當成一個目標,而是一個結果。用心做好業主服務工作,全員做好社區入住率工作。從客戶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讓更多的業主真實感受到建業房子的品質,享受到建業大服務體系的承諾,為建業由房地產開發商向新型生活方式服務商的轉型提供保證與支撐。
河南建業少兒足球夏令營正式開營
8月10日,河南建業少兒足球夏令營正式開營!來自全省18個地市的55名建業小業主們,在家長的護送下,來到鄭州市航海體育場,參加河南建業少兒足球夏令營活動。
開營儀式結束后,統一前往位于中牟的建業基地,接受為期7天的全封閉式訓練。全體成員將有機會和國內一線聯賽球星共同訓練生活,并接受國內頂尖教練團隊的專業指導。
俱樂部計劃今后常年、定期舉辦此類活動,也將會讓更多建業業主參與進來,同時大力推廣社區足球,真正實現“住建業,最幸福”。
建業集團“智慧建業”平臺上線發布暨操作培訓會成功召開
8月8日上午,建業集團“智慧建業”平臺上線發布暨操作培訓會在集團總部成功召開。建業地產CEO陳建業、執行副總裁胡冰、副總裁閆穎春,建業集團執行總裁劉大勇、副總裁曹仰鋒及集團各中心、區域總公司、酒店、文旅、商業、綠色基地、建材商貿、建業控股、物業、足球、嵩云科技等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智慧建業是“全價值鏈”流程體系和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一體化移動辦公平臺”,順應了大數據時代集團信息化建設的目標和要求,承載著集團通過信息化加速戰略轉型的使命。
建業地產CEO陳建業為“智慧建業”點贊,并指出基于移動互聯的“智慧建業”平臺是建業信息化管理的一個新的里程碑,為集團效率提高貢獻力量;通過“智慧建業”平臺讓每個人都能實現互聯互通,能更快、更好地聚集全體建業人的力量,為企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股市暴跌 全球最富400人損失1820億美元
全球股市度過了今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周(8月17日~22日),很多股民損失慘重。不過,和世界頂級富豪的損失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本周全球最富有的400人一共損失了1820億美元。
據彭博社報道,因為中國疲軟的制造業數據和大宗商品的潰敗令全球股市暴跌,納入巴菲特和嘉能可CEO伊凡·格拉森伯格的彭博億萬富翁指數單周跌幅創2014年9月以來的最大水平。該指數成員的合并資產凈值僅在周五就下降了760億美元,當時標普500指數正結束2011年以來最糟糕的一周。
“雖然1820億美元是個大數字,但對他們來說卻只是個小數目。這一周感覺確實很糟糕,但當你退后一步,從一個大的局面來考慮,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災難。”Aspiriant投資咨詢主管約翰·柯林稱。柯林為高凈值客戶服務,管理的資產超過80億美元。
周五的損失令全球最富有的400人遭遇虧損。目前他們在2015年的凈資產減少740億美元至3.98萬億美元。
巴菲特也遭遇到了當周最大的挫折,他的財富減少了36億美元,相當于其掌控的伯克希爾哈撒威公司的市值下滑超5%。彭博社數據顯示,巴菲特是世界上第三富有的人,財富達到634億美元。
由于原油市場供應過剩現象加劇,原油已經創下自1986年以來的最長連跌周期,導致全球最富有的能源富翁損失了152億美元的資產。總部位于北達科塔州的美國大陸資源公司董事長哈羅德·哈姆本周損失8.95億美元,占其資產的9%。
隨著大宗商品價格降至13年來最低水平,大宗商品巨頭嘉能可公司CEO伊凡·格拉森伯格本周損失2.37億美元。此外,在嘉能可公布上半年利潤下滑56%之后,該公司股票周五在倫敦市場觸及紀錄低點,較一周前下跌超8%。伊凡·格拉森伯格的財產在2015年已經減少超過40%至31億美元。
中國最富有的26人在本周損失188億美元,主要是因為我國香港熊市和疲弱的日元。萬達董事長王健林損失35億美元。
但是,仍有11位億萬富翁財富得到增長。最大的贏家就是印度太陽制藥的迪利普·桑哈維。他在全球富豪排名第39位,資產增加了4.67億美元至189億美元。
彭博億萬富翁指數是以市場和經濟變化以及新聞報道為基礎,對全球最富有的人進行測量。每一個資產凈值都會在每個交易日的紐約時間下午5點30分更新,以美元為單位。
消息來源:彭博社
中國為支撐世界經濟傷痕累累 不會繼續埋單了
參考消息網8月19日報道,外媒稱,中國最近突然貶值貨幣,引起廣泛關注。那么北京的舉動對全球經濟會產生什么影響?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8月18日以《中國不再為世界經濟埋單了》為題報道稱,《每日電訊報》在一篇報道中引述資深經濟學家警告說,這意味著如果再次發生經濟危機,全球經濟就將沒有了穩固支撐。
匯豐銀行高級經濟顧問史蒂芬·金(Stephen King)說,自經濟危機以來,中國“為支撐世界經濟增長而承擔壓力”,比任何國家做出的貢獻都多。
但是他表示,中國今后不會繼續這樣做了。
《每日電訊報》文章引述專家的話說,中國貶值貨幣的決定顯示北京感到害怕了,顯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處的境況比外界認為的要糟糕。
文章說,世界主要信用評級機構穆迪也認為中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是今年全球經濟面臨的最大危險。
穆迪說,中國股市最近大幅下挫就說明中國經濟在放緩。
文章繼續引述史蒂芬·金說,中國承擔全球經濟穩固器的角色,導致其“傷痕累累”。
報道稱,2008年經濟危機發生后,盡管全球需求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出口疲軟,中國仍準許其貨幣大幅升值。
他說,中國成了“全球經濟的減震器,變成一個拳擊袋,接受經濟蕭條的打擊,不然的話,全球經濟就會脫軌”。
報道稱,中國穩固經濟的行動導致房地產市場過熱、債務累積以及股市的大起大落。
史蒂芬·金說,但是現在看來,中國已經停止繼續扮演這個角色。
消息來源:BBC
印度自稱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
印度財政部長阿倫·賈伊特利(ArunJaitley)在8月5日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印度將有機會成為全球制造業中心。同時,賈伊特利再次對國大黨沒能通過商品服務稅(GST)表示遺憾。若該稅法通過,將能刺激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上漲1%至2%。
“如果議會能夠允許實行商品服務稅,印度將成為一個統一的市場。它的結果會是帶來1%到2%的經濟增長。” 賈伊特利在回應關于補充條款的爭議時說道。關于商品服務稅的法案需要得到下議院的批準,但是它遭到了國大黨和其他一些反對黨的抵制。印度政府對于間接稅改革的最后期限是2016年4月1日,不過鑒于GST一直得不到議會的通過,改革恐怕很難完成。
不過,賈伊特利依然把印度稱為全球經濟的“亮點”之一。他表示,印度可能取代中國,成為新的全球制造業中心。“我們今年可能面臨不利的全球形勢,如果我們能達到8%的增長率,或是想要達到8%的增長率,那么就要采取這些經濟措施,恢復擱置的項目、實行GST、向銀行投入更多資本、增加基礎設施支出……” 賈伊特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