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E MAGAZINE
央行降息引發市場聯動 我的“錢途”如何做主?
——央行決定,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這是兩年多來央行首度降息。由于存款利率上浮空間擴大,在當前銀行“存款競爭”激烈的態勢下,此次利率調整被認為是典型的非對稱降息。專家建議,在降息通道極有可能于近期開啟的情況下,投資者宜調整理財策略,“舍短取長”,并更多關注作為實體經濟晴雨表的股市。
APEC北京會議將亞太合作帶入新一輪“中國時間”。
——11月14日,北京APEC會議剛剛落幕。從領導人簽字的“英雄牌”鋼筆,到APEC衣食住行的各類指定服務商,再到關乎國家面子的“APEC藍”,小到商家,大到國家,2014年APEC北京會議將亞太合作帶入新一輪“中國時間”。“預計未來10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達1.25萬億美元。今后5年,中國進口商品累計將超過10萬億美元,出境旅游等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中國制造”的標簽,也在為世界展示中國的信心。
騰訊野心:“連接一切”的“萬物互聯”。
——10月30日,在一年一度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騰訊高調公布了其智能硬件開放戰略,同時推出了“QQ物聯”和“微信硬件開放平臺”,正式宣布QQ和微信平臺將全面向智能硬件開放。現在的預測是到2020年,全球大概有超過200億個智能設備連接到互聯網上。入口的變化猶如引發了王朝更替一般地改變著互聯網的格局。
蘋果CEO庫克宣布出柜的啟示:愛以人為單位。
——蘋果CEO蒂姆·庫克在《商業周刊》網站發表文章,坦然公開了自己的同性戀者身份。震驚、嘲笑、非議,如潮水般涌來。這是一個蘋果浪潮席卷全球的年代,庫克任職于一個偉大的有創造力的公司,“這家公司熱衷于創造和創新,能夠接受人們之間的差異”。同樣,庫克勇敢公開自己同性戀者身份的行為,也證明了他是一個偉大的男人。社會需要進步,而所有的進步背后都有一些人的犧牲,文明的車輪所碾壓的,并不只有舊時代的迂腐,還有先行者的身軀和鮮血。
不愛北大愛技師
——因興趣不符,痛苦的周浩從北京大學退學,上了北京市工業技師學院。從報道來看,周浩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更要恭喜他。即使在這個號稱自由和個人本位的時代,也只有少數人可以掙脫主流的社會評價體系,選擇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今天的社會多元化程度,已經可以讓人放棄北大。不過,那些希望得到更好教育的人,可以在目前公立中小學的主流教育體系之外,有更好的選擇嗎?能選擇更符合人性與個人特質的學習方式嗎?
網友公開信抨擊治霾不力,鄭州問計治霾。
——因為霧霾太嚴重,市民給鄭州市市長馬懿寫公開信求治理,稱“霧霾這樣下去沒法活了”。馬懿則在鄭州市政府官網發表《致鄭州市民的一封信》,表示政府應該認真對待。對于市長的回信和市長秘書“罵罵也無妨”的回應,市民說,態度很對,但“老百姓是憑感覺,不是聽政府怎么說,主要是看有沒有實際效果”。
隨意組合漢字或詞序?廣電總局決定要管管你!真是“人艱不拆”。
——隨著網絡熱詞的發展,許多廣告和電視劇都先后運用了新興網絡生詞。11月27日,廣電總局發出通知,要求嚴格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廣播電視節目和廣告應嚴格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字、詞、短語、成語等,不得使用或介紹根據網絡語言、仿照成語形式生造的詞語,如“十動然拒”。網友大呼,真是“人艱不拆”。
《西游記》已被重播3000多次!
——近日,六小齡童表示,要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的是“家中四代美猴王,是扮演世界名著中同一主角傳承最多代的家庭;以及一部《西游記》重播了3000多次,是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不禁讓人想起那些年的寒假、暑假、寒假、暑假啊。
歷史的燈火通明,顯得現實無比的光影斑駁。目前來看,整個朱仙鎮木版年畫印制規模很小,基本上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上。掌握雕刻印刷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藝人已寥寥無幾,特別是傳統的礦、植物顏色磨制方法已鮮為人知。
深秋的朱仙鎮跟大多數鎮子無異,冷清、蕭條。大概因為被千年風雨打磨過,似乎遠遠比其他滄桑。站在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街頭,行人寥寥,偶有摩托車經過,一溜煙駛過,留下無數升騰的灰塵,將這里曾有過的繁華遮擋得模糊一片。
一刀刀刻出來的歷史
朱仙鎮在開封市祥符區(原開封縣)西南20公里開外,雖然是個小鎮,明至清朝中葉卻為中原商塢要沖,商業發達,經濟繁榮。它與湖北漢口鎮、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鎮合稱中國四大名鎮。如今其他三鎮仍是一片繁華,唯有朱仙鎮卻頗為落寞,而與它一起沉寂下來的還有這里的朱仙鎮年畫。
朱仙鎮木版年畫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誕生于唐,興于宋,鼎盛于明。北宋年間,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將我國雕版印刷業推向繁榮。自此,年畫也由筆畫轉向刻版印刷。據《東京夢華錄》記載,當時的東京開封“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鐘馗桃版、桃符及財門鈍驢、回頭鹿馬、天行貼子”。
朱仙鎮木版年畫的種類豐富多彩,內容多取材于歷史戲劇、演義小說、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每到年關,人們都要買些木版年畫貼到門上,甚至灶房、牛圈、糧倉里,以營造祥和美滿的過年氣氛,表達人民渴望安居樂業、平安富裕的樸實愿望。
據統計,開封及朱仙鎮年畫藝人創作的老版年畫有500多種,流傳至今的有100多種,并出現過許多著名商號。剛解放時,朱仙鎮還有23家年畫作坊,每家的雇工多達三四十人。后來“破四舊”燒毀了大量刻版,年畫作坊從此解散。
行走在朱仙鎮木版年畫一條街,曹家老店、天成老店、萬同老店依次排開。從這些店的名稱便能感受到歷史的痕跡。經過曹家老店門前,見門旁正有一人專心雕刻刻版。旁邊一位婦人正仔細端詳。詳細詢問,恰巧碰見的是曹家老店第九代傳人曹新年、萬秀華夫婦。
“這些印版全是手刻,所有的字也是一個個、一刀刀刻出來的,全套工序做下來得一月多。” 大概是碰到過很多人前來了解木版年畫的緣故,說起年畫,萬秀華便娓娓道來。而曹新年則仔細地雕琢著刻版,全情投入。
明末,曹家從尉氏來到于砦,這個位于朱仙鎮西南的小村子,因土地貧瘠,村民以繪畫手藝為生,老少皆會點染,俗話說:朱仙鎮有三寶,曹家年畫,何家鞭炮,玉堂豆腐干。曹家以手繪年畫、活畫聞名,所繪年畫因加入特殊的材料而能預知晴雨,為當時家家必備的晴雨表。
在曹家作坊里曾經作了多年畫的老藝人張海明在一九八四年進入了朱仙鎮木版年畫社,在這里為朱仙鎮的木版年畫的保護和發展作出了不朽的貢獻,老人先后收了好幾個徒弟,但是由于做年畫不掙錢,他們先后離去,只有曹新年留了下來。
曹師傅于1993年進入朱仙鎮木版年畫社從事雕版印刷工作,經他手修復許多老版,精印年畫數以萬張計,為朱仙鎮年畫的傳播和申遺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還善于制色,是朱仙鎮現有藝人中唯一的集雕版、印刷、制色工藝于一身的中青年藝人。
該怎樣傳承?
“年畫工藝好不好,首先看線條、人物表情,如黃天霸幾人結拜這張,從表情上都可以看出人物個性。再看線條是否流暢,得具有朱仙鎮年畫的風格,具有北方人的性格,比較硬氣。”萬秀華摩挲著年畫說。
事實上,朱仙鎮年畫的用刀技巧以直刀刻劃,線條粗獷豪放,陰粗陽細,陰陽分明,尤其是在人物的衣紋上表現更為突出,有鄉土氣息,具有北方人的豪爽、純樸、倔強,它那像鋼絲一樣的線條彰顯的是英雄豪邁的藝術風格。
在朱仙鎮的集市上并未看到有年畫賣。“現在看年畫的不多,都是直接來的。過去會出攤。現在門神會都沒了,好多年不搞了。”萬秀華說,現在老年畫跟印刷品也爭不了市場了。人的習慣一旦形成,再改變很難。“破四舊”之前還是貼的老門神,現在老年畫想替代新年畫難度很大了,只能作為一種收藏品、工藝品了。
據清末李步青著《岳飛與朱仙鎮》記載:“紅紙、門神系舊習過新年之消用物,往昔盛時,業此者300余家,大有獨占市場之勢。”每年于九月九日舉行門神會,是日四鄉農民將印刷的門神、神碼帶到朱仙鎮大關帝廟門前設攤銷售,鎮上從事年畫銷售的店鋪從中挑選神碼、門神、中堂等畫,低價進貨,轉手銷售,當然也有外地客商來此進貨,因此門神會規模之大,無可比及。
歷史的燈火通明,顯得現實無比的光影斑駁。目前來看,整個朱仙鎮木版年畫印制規模很小,基本上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上。掌握雕刻印刷朱仙鎮木版年畫的藝人已寥寥無幾,特別是傳統的礦、植物顏色磨制方法已鮮為人知。“如不及時加以保護,朱仙鎮木版年畫制作技藝很可能會徹底消亡。”
直至太陽下山,曹新年還在木板上一塊塊雕刻。臨走,和健談的萬秀華有了這樣的對話。
“現在科技這么發達,既然手工和機器印出來是一樣的用法,為什么不用機器?”
“我也不知道(具體原因),要保護的是工藝,不是保護圖樣。要是單純地需要保護圖樣,那機器肯定印得很漂亮。”
“孩子上了大學回來還干這么?”
“傳承是一個社會責任,不是哪家哪戶。俺也不希望孩子以后一直做這個,他要是能出得去,要是有更好的發展,誰也不想叫他做這個。”
守望開封 期待依然
從1994年的《開封何時能“開封”》到如今,20年光陰流轉,開封在守望中不斷突破,數據顯示:
2012年開封旅游人數達到4416萬人次,同比增長13.2%——游客驚嘆了;
2012年開封文化旅游綜合經濟收入突破180億元,同比增長16%——市場驚嘆了;
2012年開封文化產業吸引外資突破300億元——業界驚嘆了。
城墻修復、水系建設、書店街整修、鼓樓復建等文化提升項目持續推進。這些工程的推出,使開封文化再添宋都古城風貌。
開封不斷推出各種文化活動,同時,用積極的姿態打造以文化為魂、旅游為體、商業為力的“文商旅”體驗式產業鏈。
長久以來,擁有濃郁古城風貌,是開封發展文化產業的先天基礎優勢;
縱觀近些年,游客總量、經營收入、產業門類居于全省前列,開封文化旅游名聲在外;
作為中部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更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了寬松有利的發展環境:
比如,依托開封古城,產業布局全城一景,形成產業鏈條;
比如,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基金,形成宋文化研究與市場開發的無縫對接;
比如,通過政府注資、吸引金融資本參與等方式,實現對文化產業上下游企業供應鏈融資,促進產業鏈整合。
根據規劃,到2015年,開封突破億元的文化企業將達到5家,形成一批叫響全國的知名文化品牌。
變革中的開封,在守望中,令人期待。
近代建筑群
河南大學,我去過很多次,每次徜徉其中,總是能欣賞到其中的建筑之美,感受校園文化的年輕和單純。這次因為專題的行走也是一樣,從大禮堂背后轉過來,就聽見里面傳出的合唱聲,旋律依然安靜和美好,就像建筑的本體。
緊靠鐵塔公園,開封古城墻,擁有近代建筑群,河南大學這樣的天然條件可以說在全國也是唯一的。
大禮堂始建于1931年,由許心武設計,1934年12月28日落成。它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古老建筑,重疊式的屋頂高低錯落有致,周邊四角微微挑起,左右對稱。屋脊之上端坐形態各異的脊獸,檐下雕龍畫鳳,栩栩如生。禮堂入口處四組八根巨柱直通檐口,增強了大禮堂雄偉莊重的氣勢。大禮堂分上下兩層,擁有可容納3000多人的座位,而當時的河南大學卻只是幾百人的學校,可見學校的魄力與設計者的高瞻遠矚。
具有80年歷史的大禮堂見證了中國的歷史變遷和中原教育的歷史滄桑,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河南大學的一部分同學和北倉女中的同學聯合在大禮堂演出了反抗侵略的話劇《阿比西尼亞的母親》。在這次演出的基礎上,他們又聯合了更多的話劇愛好者組成“大眾話劇社”,還組織了唱救亡歌曲的“怒吼歌詠隊”。不久,“上海救亡演劇隊”來到開封,洪琛、冼星海、宋之的等率隊在大禮堂多次公演,冼星海的“上海救亡演劇隊”和河南大學的“大眾話劇社”“怒吼歌詠隊”在大禮堂舞臺上演出救亡話劇和抗日歌曲,對開封的抗日救亡運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新中國成立之后,1954年,河南省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也曾在大禮堂舉行。大禮堂自落成那天開始,便成了河南大學重要的活動場所。遺憾的是,目前因為建筑老化,學生們踏進大禮堂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這棟建筑曾經的風云際會,自由思想的恣意流淌的時光已經不再,現在孤獨地矗立在那里,看著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20世紀30年代末,校園已具相當的規模,采取以大禮堂、南大門為中軸線,6號樓、7號樓、東齋房、西齋房位于兩側的空間格局,構成了一組既具有鮮明中國傳統建筑特色,又吸取了部分西式建筑手法的中西合璧式優秀近代建筑群。
6號樓,現有一個私人博物館,我也是偶然看到6號樓的門居然是開著,走進去,二樓便是科舉文化的展出,看過這個展出,最大的感受是,私塾比現代的教育要細膩很多,老師對學生的教導不僅是針對知識的,更關注學生的身心成長,作業的批改也非常細致,有關于文字的,還有結論和評語。這些文字作業都是小楷寫成,學生對學問的虔誠,寫字時的心境,對比現在的教育體制,讓人唏噓。
東側除了6號樓,還有10座分布整齊的齋房(即“東十齋”),西側有富麗堂皇、古色古香的“7號樓”和“西二齋”。1912年河南大學的前身“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在原河南貢院的舊址上成立,教育家林伯襄為第一任校長,當時的校園只有幾間貢院的舊房。后來,從歐美留學歸國,專攻建筑學的李敬齋、許心武依次擔任河南大學校長,他們對校園做了整體規劃。
詩云書社
從河大校園東門走出來,馬路的斜對面就看到詩云書社的招牌了。我們在那里見到了它的老板陳瑤,一個憨厚的80后,跟河大、跟開封的文藝人分不開的一個人。他從河大畢業后,機緣巧合,做了這家書店,一直堅持到今天。要知道書店的生存是如此不易,我一個朋友說過,在當下的中國做書店,幾乎跟做慈善沒有區別了。他說,在書店賺的錢夠養家糊口。但他一直在堅持。那天他為我們講述了很多關于開封的人和開封的事,最精彩的當然是人,他提到兩位開封的詩人,一位開封的攝影家,詩人是蕭開愚和耿占春,攝影家是田野。后來,我在書店遇見了全套的二十世紀詩選,陳瑤說,他的書店的這套詩選,估計是最后的了。
這個社會的浮躁和喧囂已經容不下一套詩歌選集了,誰還在安靜地讀詩,估計會被很多人罵做“傻缺”的,可這正是人類離自我精神最近的文字精華。詩歌的沒落是其次的,閱讀也不再有市場,大塊小塊的時間都已經被手機占據了。
至于還在繼續堅持的書店,我對他們保持敬意。就像陳瑤說的,現在書店增加了一些座位和飲品,這樣可以多一些收入。慶幸有河南大學,慶幸有詩云書社,開封這座小城市也可以多一些向上的豐富內容。
從外邊來看這些青磚青瓦,你會覺得肅穆、神秘。但一旦你走進這院子,你會覺得這就是一個對外封閉對內開放的隔世花園。
無論去哪一座城市,我都喜歡在沒有游客的時候觸摸她。
在開封楊家湖、潘家湖周圍,建了一圈的景區,開封龍亭、天波楊府、翰園碑林、清明上河園、七盛角,它們成了游客的集散地,代表著這個城市旅游業的最高水平。
但除了假山、仿古建筑,真玩意兒不多,但是,這里的商業拉著游客往這跑,看著復制來的文明和生活。
找尋
11月20日早7點,我在陽光納里的客棧里,被隔壁清明上河園門口練習豫劇的喊了起來,我想在這個城市里尋找一點獨特的東西。
匆忙洗了把臉,拎起相機就往外跑,就怕人多了擋住了鏡頭。
晨霧中的楊家湖畔,老人們唱豫劇、晨跑、唏噓呵聲、伸展肢體,復古的轎子被生意人拉到清明上河園門口,等待游客。
野鴨子在湖水里鉆上鉆下。上下班的市民,送孩子的市民,騎著電動車、自行車,開著汽車在街道上匆忙來往。
仿古建筑映襯著太陽,正在沖開的晨霧,顯露出古色古香,甚至夢回大宋。是的,這里是開封的旅游區,是開封的繁華之地,是開封呈現給外界的一張旅游文化名片。
我忽然覺得自己像一個古人,游走在大宋東京,閱覽繁華與文明。可是,當我見到天主教河南總修院上頭的那個破十字架,我被另一個自我拽了回來。
在開封市區東北角的濱河東路上,一處破舊的民宅擋住了它身后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主教河南總修院,只留下一個孤獨的十字架,和若隱若現的白色建筑。
走到總修院門口,大門緊閉,當我還在想“里面有沒有人收門票”的時候,村里的幾位大姐說話了,“進去吧,大門開著哩”。
我站在門口愣了一下,打量著這個民國留下的建筑,依舊會被它的破敗和它的建筑格局震撼。我之所以用震撼,是因為河南省內像這樣保留完整的天主教建筑,很少很少。
破舊的鐵門上面,勾勒出白色的拱形浮雕。青磚門樓上的青瓦,昭示了它存在的時代。“河南總修院”五個大字兩側,分明是徽式建筑中的馬頭墻風格,在向外凸出的位置上,更是放上了兩個代表中國文化的小獅子。
在大門口外,有兩塊文物部門豎立的“河南總修院”的石碑,和總修院一樣破舊和荒蕪。總修院里大部分地方都長滿了雜草,如果不是看到中間的小菜園和洗衣服的男人,還真不知道這里有人居住。
無人看守,無人管護,無人售票,我們就這樣順利地走進了這座天主教總修院。
這里不是天主教河南總修院嗎,怎么會沒有人氣兒,這處建筑從民國到現在發生了什么,這樣的民國建筑怎么會沒有游客來參觀……一大串疑問上來,中年男子一邊洗衣服一邊說,這里現在住的還有五六戶人家,都是原來開封煉鋅廠的家屬,吃水用電都方便。至于總修院的這幾十年的歷程,他都不清楚。
看得出來,這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對于他而言,就是一個吃喝拉撒住生活的地兒,沒恁嬌貴。
從外邊來看這些青磚青瓦,你會覺得肅穆、神秘。但一旦你走進這院子,你會覺得這就是一個對外封閉對內開放的隔世花園。
探尋
這樣的建筑是什么時候修建的?天主教總修院為啥會建到河南開封?
清朝末年,清政府與國外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中國各地“教案”紛起,有教士被清政府認為是為歐洲一些國家“做政治甚至軍事偵探”的。但是,1902年,有6個傳教士沖破政府對其的封鎖,進入開封,在開封教區展開了傳教活動。
這6人之中,有一個名為譚維新的意大利傳教士,看著傳教士們紛紛走散,就覺得培養神職人員太重要了。于是,河南天主教各教區就商量對策,最終,7個教區主教在1929年聯合向羅馬教廷傳信部申請批準辦學,培養神職人員。
羅馬教廷批準了他們的申請,就讓他們選址。1930年,按照天主教的慣例,譚維新作為開封教區的主教,就把地址選在了當時省會開封東郊的羊尾鋪村。
總修院的籌建從1930年開始,1931年建成。其設計為中西合璧型,基本上是仿照天主教會在北京創辦的輔仁大學所建造的模式,即外觀為中國古典式,內部為西式裝飾。采用這種建筑造型設計的主要因素,一是外國傳教士對中國宮殿式建筑的雄偉莊嚴、優美協調深為嘆服。二是因當時羅馬教廷駐華代表剛恒毅認為,要使天主教能在中國發展就應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適應,提倡教堂要建成中國式的,圣像也應繪制得具有中國藝術特色。
1932年,河南總修院竣工,開始招生。招收修士的范圍是河南全省9個教區和陜西漢中教區,入院者必須出身于天主教徒家庭,未婚并在初級畢業的男青年,招生人數無定規,各界相差很大。經費由羅馬教廷傳信部撥給,各教區推薦修士亦交付一定費用。分哲學班和神學班,哲學班修業2年,修業合格,方可升入神學班,在招生的28年間,總修院為河南九個教區及陜西漢中、安康等教區培養了幾百名神職人員。
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意大利戰敗投降,羅馬教廷經費減少,總修院只能勉強維持。
到了1954年,由于總修院在院的修士等太少,當時的副院長就把樓房的一半出租給了河南生物制藥廠。到了1958年,由于社會各種因素,總修院停辦,被政府接管。
“文化大革命”時期,先后被二十中學、生物制藥廠、開封煉鋅廠占用,作為辦公用樓及家屬住宅。
在總修院二樓的東南角,82歲的霍國祥老人和老伴正準備做飯,他們就是開封煉鋅廠的退休職工。
霍國祥說,在“文化大革命”之后,開封煉鋅廠辦公室搬到了這里,后來廠里建了新樓之后搬走了,這里就成了開封煉鋅廠的家屬院。
那時候,院子東側種了很多石榴樹,一到夏天綠樹成蔭,西側是籃球場,老人小孩都在那玩兒,熱鬧得很。
那時候,霍國祥還做過廠里的辦公室主任、工會主席等。他說,前幾年,原開封煉鋅廠一個美國工程師的兒子,專程過來看他父親生活的場景,就住在他家中。
霍國祥說,總修院這房子,房頂和墻壁都非常厚,住在里面冬暖夏涼。因為墻體內有煙囪,冬天還能生火爐,住著暖和得很。
除了兩三家住家戶,總修院一樓和二樓的房間,窗戶幾乎全部被拆除,屋頂的椽木部分也開始腐朽脫落,房間內墻體大面積脫落,原本紅色的柱子也斑駁得不成樣子。
霍國祥說,以前人多,還有人氣兒,房子住著不好,哪里脫落,還有人來修,現在房子就這樣空著,不知道啥時候會有人來修繕。
這個中西合璧的教會大院,在民國時期通電通水,那是何等的輝煌,而今它被時代遺忘在這個角落,卻是一派破敗景象。
誰來保佑你,我們的天主教河南總修院?
離別前,再想想清晨走過的楊家湖、潘家湖周圍,那些仿古建筑帶來的游客、收入與繁華,我不禁問自己:為啥這些記錄歷史、容納記憶的高價值建筑院內,門可羅雀?為啥這里如此破敗,連那些個仿來仿去的水泥疙瘩都不如?
與其“傍古人大腿,讓今人意淫”,不如朝著經典民國建筑的臉上親一口,與外界的浮夸隔開,走向內在的敞亮,內省靜修,兼濟天下。
開封雖為七朝古都,而今光彩不復——這在去開封之前,編輯部一行還是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的。全國的城市建設都帶有趨同性,想看到特色,就得靠自己的描畫能力,于是我用這樣一篇文字來描畫發生在開封的幾段歷史場景。
之前說起來開封的建筑,總先想起來河南大學的幾棟民初建筑,所謂中西結合;說起來人物也是李大釗、馮友蘭。此次開封之行,聽過地道開封人滿弓的講述,再查資料,發現原來更熟悉更深入人心也更久遠的更多的人,都跟開封緊密相連,項羽、劉邦、曹操、蔡文姬、李煜、信陵君、朱亥、侯嬴、岳飛、王佐等。
陳留鎮、蔡文姬、曹操
乃是春秋時的鄭地,為陳國所侵,故叫陳留,秦始皇一統中國后,廢分封,置郡縣,設立了陳留縣,若是以今天的行政區域劃分而論,相當于河南省東至民權、寧陵,西至開封市祥符區(原開封縣)、尉氏,北至延津、長垣,南至杞縣、睢縣之間的地區。其后,郡治雖然屢有變更,但均未出今開封市境。陳留今為鎮,先秦為國,漢為郡,近代為專區,這由大到小的演變與開封的演變多少相似。
這個地方便是一代才女蔡文姬的故鄉。
史學家評說,蔡文姬文辭有余、節烈不足。她一生坎坷,三次婚姻幾多波折。其父是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文學家蔡邕,蔡文姬在其父的影響下,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年方十六嫁與河東衛家,衛家是河東世族,她的丈夫衛仲道更是大學出色的士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才高氣傲的蔡文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離開衛家回到老家。
此時,董卓已死,軍閥混戰的局面形成。羌胡番兵乘機掠擄中原一帶,在“馬邊懸男頭,馬后載婦女”的狀況下,蔡文姬與許多被擄來的婦女,一齊被帶到南匈奴。這年她二十三歲,這一去就是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了異族異鄉異俗生活的痛苦。當然她也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
在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經基本掃平北方群雄,當上宰相,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曾為蔡邕門生,深得其教誨,得知其女為匈奴所擄,便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璧一雙,把她贖回。被擄是痛苦,離開更是痛苦,“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在悲喜交加之中,蔡文姬創作了傳世之作《胡笳十八拍》。蔡文姬在周近的衛護下回到故鄉陳留郡,但斷壁殘垣,已無棲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田校尉董祀,這年她三十五歲,這年是公元208年,這年爆發了著名的“赤壁之戰”。次年,命運之坎坷再次光顧,董祀犯罪當死,她顧不得嫌隙,蓬首跣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曹操念及舊情,派人追回文狀,寬宥其罪。原本對被安排的婚姻很是不滿的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感情上一百八十度轉彎,二人此后雙宿雙飛隱居山林。后育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文姬在歸漢之后,為滿足曹操愛書之情,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送與曹操,文無遺誤。文姬才情著實堪嘆。其傳世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陳留一地除了蔡文姬,更因一事一人而聞名,這便是曹操興兵。
陋述之,公元189年,曹操于陳留作檄文傳達至諸郡。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曹操發檄文后,有十七路諸侯皆起兵響應。當時陳留太守為張邈。諸路兵馬卻是多少不等,有帶三萬者,有領一二萬者,各自率領文官武將,會盟陳留而來。眾諸侯陸續來至陳留,各自安營下寨,營寨連接起來竟有二百多里。選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
試想當年的陳留也是兵戎重地,出沒著曹操、袁紹、夏侯惇、夏侯淵等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按現在的話來說,一時眾星云集,熠熠璀璨。
朱仙鎮、朱亥、侯嬴、信陵君
朱仙鎮在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原開封縣)西南22.5公里處,因傍賈魯河,水路轉淮河可遠達揚州。朱仙鎮自唐宋以來,一直是水陸交通要道和商埠之地,明朝時是開封唯一的水陸轉運碼頭,朱仙鎮因此而迅速繁榮。到明末,朱仙鎮已與廣東的佛山鎮、江西的景德鎮、湖北的漢口鎮,并稱為全國四大名鎮。明末清初是朱仙鎮最繁盛的時期,當時全鎮民商有4萬余戶,人口達20多萬。
傳說,朱仙鎮是戰國人朱亥的故里,因朱亥的祖宗原來住在鎮北一個名叫仙人莊的村子里,故稱朱亥為朱仙,遂又把朱亥的故里稱為朱仙鎮。從開封出發赴朱仙鎮,過一個收費站,那收費站所在之處便為仙人莊,而今仍然稱“仙人莊”。
說起朱亥,便不得不說他的好朋友侯嬴,此人因受信陵君魏公子無忌的知遇,秦國圍趙之危急時刻獻“竊符救趙”一計而留名于史。俗話說,小隱隱于山林,大隱隱于市,他們二人便是這后者,侯嬴為大梁城(即今開封)守門小吏,而朱亥是一個屠戶。太史公的《史記·魏公子列傳》中有詳細的記錄,魏公子無忌如何禮賢下士,結交市井之中的賢能之士,魏無忌多次拜訪這侯嬴和朱亥,并不因為二人的傲慢和其他門人的閑言而認為這二人不值得結交。最終,侯嬴一計救了趙國救了魏無忌,“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自剄”。此種俠義氣概正是《史記》等諸多史書中記錄的激蕩回繞在中國歷史中“義”的重要體現。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這大梁便是開封,也就是說當年70歲的侯嬴守的便是開封的東城門。
而朱亥,更值得一說,他力大無比,居然可以袖藏四十斤的鐵椎,也就是這鐵椎要了大將軍晉鄙的性命,幫魏公子取得軍權,救得趙國。
還是太史公的文字刻畫得生動:
公子行,侯生曰:“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請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與俱,此人力士。晉鄙聽,大善;不聽,可使擊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晉鄙嚄唶宿將,往恐不聽,必當殺之,是以泣耳,豈畏死哉?”于是公子請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所以不報謝者,以為小禮無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與公子俱。公子過謝侯生。侯生曰:“臣宜從,老不能。請數公子行日,以至晉鄙軍之日,北鄉自剄,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于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
救趙之后,魏公子留趙十年。《東周列國志》記載朱亥的后來事——朱亥往秦:
(秦王請信陵君入秦)信陵君亦不愿行,言于魏王,使朱亥為使,奉璧一雙以謝秦。秦王見信陵君不至,其計不行,心中大怒,蒙驁密奏秦王曰:“魏使者朱亥即錘擊晉鄙之人也,此魏之勇士,宜留為秦用。”秦王欲封朱亥官職,朱亥堅辭不受。秦王怒,令左右引朱亥置虎圈中,圈有斑斕大虎,見人來即欲前攫,朱亥大喝一聲:“畜生何敢無禮!”迸開雙睛,如兩個血盞,目眥盡裂,迸血濺虎,虎蹲伏股栗,良久不敢動,左右乃復引出。秦王嘆曰:“……若放之歸魏,是與信陵君添翼也!”愈欲迫降之,亥不從,命拘于驛舍,絕其飲食。朱亥曰:“吾受信陵君知遇,當以死報之!”乃以頭觸屋柱,柱折而頭不破,于是以手自探其喉,絕咽而死。
嚇退老虎,撞斷梁柱,真是一血性漢子。而如此血性之軀便生于朱仙鎮。待我們抵達朱仙鎮,那兒豈一個冷清了得,只能憑我們內心對壯士朱亥那強烈的敬佩來感受這鎮子上的古意。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瘋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
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一生崇尚俠客風范的詩仙李白此一首《俠客行》古風,寫的便是侯嬴和朱亥。好一句“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賈魯河、項羽、劉邦
發源于新密市,向東北流經鄭州市,至市區北郊折向東流,經中牟,入開封,過尉氏縣,后至周口市入沙潁河,最后流入淮河,全長255.8公里,我們熟知的金水河、索須河、熊兒河、七里河、東風渠都是它的支流,它就是賈魯河。
賈魯河橫穿朱仙鎮,將鎮子一分為二。秦末,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也曾在此對峙,約定“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以東者為楚”,這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鴻溝就是今天的賈魯河。若此說成立,那賈魯河就是一條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河流。
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黃河決堤,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55歲的賈魯受命于危難,出任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征發河南、山東15萬民工和2萬士兵,開始了浩大的治河工程。在堵住決口的同時,疏通了故道、開鑿了新河道,其中就包括而今的賈魯河。此舉不但平息了水患,也復興了開封一帶的漕運,商業也很快興盛起來,盛極一時,朱仙鎮成為當時華北地區最大的水運碼頭,后成為享譽全國的四大商業名鎮之一。
明朝弘治年間黃河再次決口,賈魯河淤塞,明政府在治理黃河的同時,也對賈魯河進行了疏浚,并對河道兩岸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整。至此,賈魯河迎來了自北宋以來第二個漕運的黃金季節,其繁榮達到頂峰,據說當時賈魯河上的朱仙鎮碼頭日泊船200艘以上,考古學家在此挖掘出相當重量的船錨證明,當時賈魯河上曾行駛過載重量相當大的貨船。試想一下,滔滔河水上船只穿梭,碼頭上民工緊張勞作,岸邊堆滿了各種貨物和糧食,街市上車水馬龍,船工的號子悠揚而動聽……
賈魯河的這種繁盛局面一直持續到清朝中葉,19世紀末黃河再一次泛濫,賈魯河又一次淤塞,此后水流逐漸縮小,終于無法通航,所有的繁華不復存在,成為歷史的過往。
當我們走在賈魯河畔時,河內基本沒有多少流水,滿目殘荷,偶爾還有垃圾散落,不禁唏噓慨嘆。而兩岸冷清之至,原本野心勃勃的政績工程,隨著領導的換屆,沒落得只剩下房梁上的鳥窩。試問一句當地人,這河叫什么名字,原來早已更名為“運糧河”。
而今,雖然淤塞,它仍然是為鄭州等城市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提供水源的輔助河流。
朱仙鎮、岳飛、王佐、陸文龍
愛聽劉寶瑞先生的相聲,最愛的莫過于《八扇屏》,說起歷史人物那是栩栩如生,其中有一段“苦人”一說,便發生在朱仙鎮,如下:
金宋交兵,北圣人掃南將軍昌平王四太子金兀術,率領三入二十四洞蒙都督,與精忠兵元帥大戰朱仙鎮,兀術連打數十敗仗。事出無奈,才把二世子完顏兀河龍調至軍前。世子年不滿二十,身高八尺,膀闊三停,面如美玉,頭戴虎頭盔,身穿大葉連環甲,內透大紅袍,足蹬戰靴,手持一對雙槍,真乃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由清晨戰至日沒,殺敗金銀銅鐵八大錘,狄雷、岳云、嚴成方、何元慶四將俱都大敗而歸。岳帥一見心中大怒說:“何處小將如此猖獗?明日待本帥親臨戰。”話猶未盡,由左班中閃出一人,此人姓王名佐,字文成,走上前去,深打一躬,口稱:“元帥,昨日戰場小將,非是兀術親生之子,乃是我國將門之子,名臣之后,昔日兀術兵困潞安州之時,潞安州總鎮姓陸名登字子敬,人稱小諸葛,只皆因失陷城池,全家盡節。陸將軍自刎身死,頭掉死尸不倒,受兀術三拜,許他不傷子民,撫養孤兒,與他夫妻并葬,陸將軍死尸栽倒塵埃。兀術將陸文龍帶到番邦撫養,至今更名完顏兀河龍,此子驍勇異常,不宜強戰,只可用計收伏,須用離間計、詐降計、苦肉計。”岳帥言道:“賢弟你要見機而作。”這一日,王佐故意冒犯軍法,岳帥大怒,令下將王佐扯到軍前,重打四十軍棍。只打得皮開肉綻,右手拿著左臂。偷出宋營,來到金營去見兀術,口稱:“王爺,我家元帥不仁不義,勸他歸降,他不歸降,將我重責,又將我左臂斷下,逐出營外,無處投奔,望求王爺開天地之恩,將我收歸帳下,巡更守夜,當一小卒。”兀術一見,心中不忍,傳令下去:“將王佐收留帳下,命他與大家說些南朝風俗,講些南朝故事,王佐所到之處,不準難為于他。”皆因他乃是六根不全斷臂一苦人兒也。
其實這王佐是自己斷臂,打算只身到金營,策動陸文龍反金。為了讓金兀術不猜疑,才出此苦肉計。王佐利用能在金營自由行動的機會,接近陸文龍的奶娘,說服奶娘,一同向陸文龍講述了他的身世。那陸文龍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決心為父母報仇,誅殺金賊。此時,金兵運來一批轟天大炮,準備深夜轟炸岳家軍營,陸文龍便用箭書報了信,使岳家軍免受損失。當晚,陸文龍、王佐、奶娘投奔宋營。后猛將陸文龍回到宋朝,立下不少戰功。
這苦人斷臂破金一聞便是發生在朱仙鎮。
其實,比這個更有名的是岳飛在此以猛將帶領背嵬軍騎兵五百名大破金軍,取得朱仙鎮大捷,一時間士氣高漲,正此時,趙構、秦檜一天之內用金字牌發出十二道詔書,催岳飛班師。“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岳飛被迫下令撤軍。
在今天的朱仙鎮,依然有岳廟,祭奠當年的英雄。
孫李唐莊、李煜
在今開封市西北十余里的地方,有一個村莊,名為孫李唐,其實為“遜李唐”之訛。
據說,當年李煜被俘入汴,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七夕之夜,李煜四十二歲生日。他命前妓在小樓作樂,含淚歌唱了而今大家都熟知的一首詞《虞美人》。聲聞于外,太宗大怒,遂派人送毒藥。一代婉約派詞人李煜便最終于此歸入塵土。
今日,那小村子難尋當日痕跡。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千年之后,科技互聯網牛逼哄哄,但開封城墻之中的繁華早不如當年。且不說開封省會的名頭被鐵路拉起來的鄭州搶走,單看這座古城的城墻,就能想象,這些年來,這個被冷落的城市吃了多少苦。
從五月份開始,我沿著國道318,開啟了一個遲到的間隔季,從舟山群島開始搭車,一直懟到拉薩,甚至忍不住跑到了尼泊爾。可是,每當別人問起我的家鄉河南時,我卻講不出文化,講不出逼格,甚至拿不出一點特色來。
厚重,這可能是文化人最喜歡給河南貼上的標簽,但是對于我這個人而言,河南怎么厚重了呢?用那些古代的風華來裝門面嗎?用那些逝去的古人來當河南人嗎?
我很慚愧,我不了解我的家鄉。
三個月的旅行歸來,我一直嘗試找機會行走河南,在河南的山水中,在河南的建筑中,在河南的街道里,找到那些讓我感動、讓我興奮的文化元素。
遺失的“味道”
11月20日,剛好有朋友相邀,去開封走一遭。我們從鄭州政治經濟發展集中的鄭東新區走起,沿著連霍高速一路向東,去往曾經的省會——開封。
提及開封,很多人喜歡在開封前加一個七朝古都的定語,但七朝古都和我有什么關系呢?在我看來,過去的輝煌更加映襯了現在的沒落,而今人又沾不上“古”字上一點福氣。
穿過河南大學明倫小區東門的城墻,走到那條學生們吃飯集中的西門,和我同姓的河大畢業的小伙伴要順著記憶去找那家火鍋店。
她和室友在這火鍋店吃了三四年,就想回味一下老味道,只可惜火鍋店老板已經變換,這味道已不如從前。
火鍋店的老板不能疊加,味道不能疊加,但城墻可以。開封的城摞城,不僅增加了城的文化內涵,還用城墻講述了這個城市的歷史。
從唐朝到現在,城墻承載著幾個朝代的記憶。唐代的時候,這里是中原重鎮汴州城。宋朝的時候,這作為都城的地方,“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已經是國際化大都會。清代的時候,這里的城墻成就了現在的開封城。
開封的城墻歷史,已經被文物部門扒開了一個口子,在大梁門北側,你就能看到古馬道遺址。
開車進入大梁門,你猛一下感受到了開封的文化,灰色的城墻作為古代城鎮的象征建筑,無異傳遞出古樸、滄桑和厚重。
進大梁門左轉,10元,買了一張古馬道門票。進門時,在門口曬太陽的老大爺還說,“10塊錢,
不多,里面都是歷史”。
他這話不假。進了屋,是一個大坑,里面有第三層馬道,第二層馬道,還有門樓倒塌處、人體遺骸、清城墻等。
通往城墻之上的馬道口,將大坑照亮。第三層馬道在地下大概三米,磚面渾圓,景區推測,這層馬道是1739年清乾隆年間的馬道。第二層馬道,和第三層馬道的青磚垂直疊壓,棱角分明,景區內懸掛的簡介上說,這是清道光年間的。
一邊爬城墻一邊看著城樓,這個有著標明城門、防御外地、監控出入的城門,讓我想起了千年之前的東京城。
我在想,如果我在宋朝,我是否在城墻上就能看到東京開封的繁華。千年之間,開封遭受了多次水災,一座又一座城埋在了黃土之下,唯有那個賣花生糕的還在拿著錘子敲打,賣羊霜腸的依舊用那一鍋湯。
我在大梁門外的羊霜腸店喝了一碗,為了這碗湯,我鄭州的學姐,曾往返騎了四個小時的摩托車來到這里。
遺留的痕跡
城樓上,讓我有一種錯覺,這里是不是西安。我去過西安兩次,每次都要去城墻,那里是西安人的驕傲,可是開封城墻為何這般沒落。
大梁門兩邊的城墻并不長,只留下了城門兩側的城墻,向北走200米,一個大坑和一堵墻,砍斷了城墻。留下一派慘淡的景象,一棵土樹、一堆雜草和展覽完畢留下的菊花。
可是,如果回到歷史上,大宋東京大搞“改革開放”,水系盤活了交通,思維沖破了城墻。
相比在外表展露酥胸的盛唐,宋人在思維中解放了嘴巴和褲襠,他們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宋代打破了隋唐而來的坊市格局,做生意的不再限定交易市場的地點,哪里都能做。除了放開空間之外,宋代還瓦解了“宵禁”制度,出現了繁華的夜市。從這一點來看,開封夜市是中國夜市的祖師爺,為此我決定,以后吃夜市兒再也不去西安了,而是去開封。
而今走在開封的書院街,這種古的東西較多,但是外國進口的東西卻不在街上。可是,這座城市幾千年前可是世界貿易的大都會。
在對外貿易上,當時的東京開封改革開放,把絲綢和瓷器通過航運送到東南亞等多個國家,換來了貿易的暢通,開封成了最全的洋貨市場。
當時在交通方面的經濟實力,估計比現在的中國高鐵要牛逼,因為當時人家都愿意坐上大宋的船只,可見當時宋朝的時候船的速度、安全度都應該是最牛逼的。
那時候的宋人,是自由的。這種自由,不僅體現在城市文化,還體現在遷徙自由上。你像漢唐時,你要從西安去開封,得先向官方申請通行證,就像你來鄭州要辦暫住證一樣。可是,宋朝的時候,不講這個。
商業的核心就是流通,商品的流通,人的流動。而且正是這種遷徙自由,才造就了那個曾經百萬人口的繁華都市。
自由遷徙、打破坊市空間格局、打破商業經營的時間限制、大搞改革開放,這使東京文化很接地氣兒。
走在鼓樓夜市、武夷夜市、七盛角夜市,看著這些商販招攬生意,我不由想起了一句話,“商人才是這個社會的良心”。這話不知道誰說的,但想來自由的買賣是平等的基礎,這玩意兒脫離意識形態,脫離政治,你體驗好、你覺得值、你有感覺,你就可以自主支配你的錢給我。我呢,千方百計滿足你的需求。
正是這種商業化,促使了整個東京的通俗化、大眾化。最終,北宋一個叫張擇端的畫家,看著這個繁華的東京,提筆畫出了《清明上河圖》,也讓而今的清明上河園,借助這個概念,在開封風生水起。
你說一個城墻有啥好看的?但當你發現,這堵墻能夠讓你想古徹今,你就會發現她的魅力。
因為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城和市是兩個概念。
城,是指有防御性圍墻的地方,是能扼守交通要沖,防守軍事據點和軍事的要塞。開封之所以成為城,就是因為國內主要經濟命脈汴州是大運河和黃河的交匯處,它就是要沖,它就是要塞。
唐中葉后,西安傳出軍令,在開封駐兵10萬。這樣一來,開封城迅速擴大,成為包圍漕運的軍事重鎮。五代時成了首都,人口迅速增長,城市居住開始出現擁擠。后周世宗柴榮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要求,對城市曾進行大規模的改建擴建,疏通水道、拓寬道路、增加城市綠地,等等,適應了當時的城市生產和生活方式。
市,是商品交換之地。中國傳統城市空間在構成形態上呈現出一種邊界原型,它強調空間的內外分隔性,在物質形態上構成上表現為對墻的極大關注,墻構成了院、城市(城墻)乃至國家的形態。
古人云,“筑城以衛君,造廓以守民”。不少城市,城郭之間成了市,但后來時代發展了,這些都弱化了。城市在商業市場的作用下蓬勃發展,而商業為城市注入了發展的動力和活力。開封在北宋時候的“改革開放”,讓商業細胞在開封活蹦亂跳,使得這個依水而興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展得一發不可收。
時間帶來了什么?又改變了什么?
千年之后,科技互聯網牛逼哄哄,但開封城墻之中的繁華早不如當年。且不說開封省會的名頭被鐵路拉起來的鄭州搶走,單看這座古城的城墻,就能想象,這些年來,這個被冷落的城市吃了多少苦。
在歷史上開封城墻經歷過多次水淹、炮火,但屢毀屢建。
走在而今的中山路上,一處殘垣斷壁展現在了濱河路上。在這個寬度10米左右的“大南門”東側,開封市人民政府豎立了一塊碑,上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開封城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布”。
碑文上顯示,大南門是金代在北宋里城基礎上向外擴展而來。明代稱為“南熏門”。1927年馮玉祥主持豫政,曾一度改為“中山門”,1931年因拓寬馬路把舊城樓拆除,改建為三孔道,上筑碉堡式城樓。1948年毀于戰火后修整城門如現狀。
見我們四處打探城墻,一位騎車的老教授指著墻上的小坑說,開封城墻的歷史太久了,近代的戰爭在這里還能找到遺跡,墻上很多坑就是抗日戰爭和內戰的時候用槍射擊的。
看我的小伙伴指著一個小洞,他趕緊奪過話來,指著城墻上的一個小坑說:“你那不是,子彈打的,坑是向外發散的。上面那個才是。”
提起開封城墻,在城墻根兒曬太陽的老人,忘不掉1958年左右扒城墻大磚用來鋪路的經歷。而今,這個被黃河水侵害多次、保護城內老百姓的城墻,墻根兒青磚有些已經風化,用手指就能捏下來一層土。
沿著墻根兒向東走去,這里已經被開發為公園,青草地映著老城墻,在下午三四點的陽光里格外鮮明。
我一會兒靜靜地品味,用我的孤獨去與城墻與城市碰撞,放浪形骸,愜意往事。一會兒爬上城墻,看著眼前的殘垣斷壁,看著沒有土層的單面城墻,看著廠房、居民樓依靠著城墻,看著城墻上的垃圾。暢想的過去越是風騷,眼前的景象越發失落。
沒有敬畏的城墻,失去的何止是幾塊磚頭。古人說,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可這座記錄開封千百年歷史,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規范開封城市格局、影響街道網絡的開封古城墻卻如此的沒落,這鏡子恁破,又照出來什么呢?
開封,作為曾經世界上經濟最發達國家的首都,這里市井繁華,人聲鼎沸,那時,富庶的中州吸引著四方商賈,甚至西域、波斯、阿拉伯以至歐洲的商人。
大宋的東京,樓宇密集,街巷似網,飛檐相連,翹角相望;車水馬龍,游人如織,一幅《清明上河圖》形象地記錄了這段繁華。
背負著厚重的歷史前行,沿著城墻根兒,穿梭在遺跡中,聽老開封人講述當時的金戈鐵馬、人潮涌動。時空交織,繁華如過眼云煙。
鄭汴融城之后,它的節奏是否會變快,是否會成為面目相同的另外一個城市,本期,編輯部與“豫記新媒體”一同帶著這樣的思考行走開封,從不同的角度和路線,深切感受它的呼吸與脈搏,希望發現這座城市與眾不同的氣質和歷史。
我們始終相信,只有敬畏一座城市的歷史,才有可能擁有真正的城市未來。
1994年3月1日,《開封日報》在第一版全文轉載2月28日《經濟日報》題為《開封何時能“開封”》的通訊,這一組關于“開封”的報道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開封如何“開封”很快成為干部群眾議論的焦點和熱門話題。
這組報道擊中了開封的要害,抓住了開封落后的癥結,既是對開封落后原因一針見血的剖析,又充滿對開封工作的信任、支持和鼓勵。
開封何時能“開封”?這是呼聲。開封人盼“開封”,這是愿望。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具時代意義,發人深省。再次呈現此文,以期帶來思考。
開封落后了。
人稱“鄭汴洛”,曾以“豫老二”自居的開封市,在全省17個地市中的位次,連連下滑,1992年再次落入低谷。
經濟增長速度——全省倒數第一。
國民生產總值——全省倒數第四。
人均生產總值——全省倒數第六……
統計局的同志開玩笑說,過去查開封,從上往下看好找;如今找開封,從后往前數好查。
1992年如此,1993年如何呢?這一年,河南省國民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5.2%,開封市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5.2個百分點;河南省鄉及鄉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1%,開封呢,一半不到,只增長10.2%!
說到企業效益,更讓人慚愧。1993年,全市預算內工業企業盈利9388萬元,比上年增長28%,虧損企業卻虧損5064萬元,比上年上升148%!
落后就要被動,落后就得受窮。由于經濟沒搞上去,市財政收入捉襟見肘,囊中羞澀。財政局的同志紅著臉不斷往省廳跑,跑慢了,全市干部的工資就有可能發不出;教育局的同志屢屢為拖欠教師工資而坐臥不安;勞動部門則為職工年均工資比鄭州、洛陽低800多元而搖頭嘆息……
袋里沒錢,城市也受委屈。開封的破爛陳舊,在河南各地市“名列前茅”。有人戲稱,幾十年前的“老開封”回鄉探親,不用問道兒絕不會找錯,連廁所都是老樣子;有人調侃,開封人上下班是“擠電影院”,“坐車沒有騎車快,騎車沒有走路快”。為錯開擁擠高峰,人們想出了不是辦法的辦法:學生7點半上課,工人8點開工,機關干部呢,請稍等等,8點半上班……
開封落后了,原因是什么?
開封市民在思考,開封領導在思考。記者到開封采訪調查,也在苦苦尋求答案。
——有人說,開封落后,主要是前些年地市合并,5個富縣劃走了,5個窮縣留下來,“一個討飯娘,領著5個要飯孩”,哪能不窮?
——有人說,開封落后,主要是國家投入太少,多年沒有大的基建項目,經濟怎么可能搞上去?
——還有人說,開封落后,關鍵是領導班子換得太勤。從1983年以來,10年換過5任市長、5任書記,板凳還沒坐熱就走了。
——也有人說,開封落后,主要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一會兒以農業為主,一會兒以旅游為龍頭,一會兒又要全力以赴抓流通,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經濟豈能持續穩定發展?
…… ……
原因擺了一條條,癥結找了一個個。在與開封市領導、企業廠長經理和干部群眾的座談中,記者強烈感到,人們在不甘落后、苦覓對策中,愈來愈把焦點集中到了人的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上。
市委書記王日新說:“這理由,那理由,都是開封落后的理由。但關鍵的關鍵還是開封在思想觀念上太封閉落后。不解放思想,打開封閉,開封就不可能擺脫被動,抑制滑坡。”
市長馬連興的話,說得更干脆:“開封人思想解放的程度,決定開封市經濟發展的速度。”
開封“三大件”的興衰經歷,為書記、市長的剖析作出了生動注腳。
電視機。早在20年前,開封無線電一廠就生產出了“河南第一臺黑白電視”,此后又率先生產出了彩電。可是由于求穩怕風險,小富即安,滿足于手工作坊式的小打小鬧,形不成規模,成本遲遲降不下來,競爭也就處于劣勢。如今,企業固定資產僅1400萬元,累計虧損欠款已達9800萬元!
電冰箱。曾是“河南第一家”、“全國第10家”,只因為陰錯陽差沒被“定上點”,只好小手小腳猶猶豫豫干。眼看著別人的冰箱頻頻進入尋常百姓家,眼看著一些冰箱廠成了全國知名的大企業,只能用“1993年實現利潤55萬元”的成績聊以自慰。
洗衣機。上馬時也是“全省第一”,上自動洗衣機時還奪了個“全國第二”,可惜好景不長,沒兩年就因嚴重虧損而下馬,如今已是風流云散,又成“一張白紙”……
說到開封的封閉落后,自滿自足,人們回憶起當初要搞股份制又怕說成是“資本主義”,想發展非國有經濟卻又怕是搞“私有化”,以致至今鄉鎮企業和私營經濟都很弱;人們一面為每天的上下班擁擠而罵娘,罵完又心安理得悠悠閑閑回到自己照樣擁擠的小窩;人們最愛向外人夸耀的是“北宋的輝煌”“汴京的繁華”,動輒說當年咱是“七朝古都”,如何如何……
說到開封的封閉落后,自滿自足,人們吃驚地意識到,精華與糟粕,常常只有一步之隔。輝煌的歷史很可能成為沉重的包袱,古老的文明也許正因其古老而像巨石壓住了新生嫩芽。
剛上任的常務副市長梁緒興一到開封,便對這座四面被古墻包圍、長寬不足4公里的老城中竟擁擁擠擠住著幾十萬人而不勝感慨:“城里擠得氣兒也透不過來,又破又舊;城外呢,沒多遠便是新區的高樓大馬路,不少人卻不愿去住,實在不可思議。”
這位中年副市長忙碌一天后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叫司機把車開出城去,在寬馬路上跑一圈。“要不然,心里憋得真難受。”
開封人已經意識到落后。
開封人不甘于繼續落后!
就在記者前往開封采訪前些天,開封召開了動員全市430萬人民“破釜沉舟,大干五年,深化改革,實現翻番”的三級干部會。市委書記王日新坦率中肯的報告,使與會干部激情難捺。這位1992年從許昌調來的書記,一反作報告總是先講成績后講問題的慣例,一上臺,開門見山講問題。他歷數開封位次排列情況,尋找經濟落后差距,剖析思想觀念根源。面對上千聽眾,剛過50歲卻已兩鬢斑白的王日新慷慨陳詞:
“開封已到了拼命干的時候了!痛下破釜沉舟加快發展的決心,是不容退卻的歷史選擇。如果不奮力拼搏,加速發展,不僅保不住應有的位置,人民生活不能得到提高,就是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會穩定也會成為大問題,我們就會愧對黨的重托,愧對創造開封輝煌的先輩,愧對開封430萬父老鄉親,也愧對我們的子孫后代!”
寬大的禮堂里,黑壓壓坐滿聽眾,連門外和后臺也擠著人。他們是開封430萬人民的帶頭人。他們一個個神態專注,表情嚴肅,心里像墜著鉛塊,沉甸甸的。
開封何時能“開封”?
開封430萬人在思考,在企盼。
本文作者研究興趣為商業模式創新、領導力與組織變革,長期跟蹤研究海爾、華為、聯想等企業的創業創新機制和國際化戰略,在《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商業評論》、《北大商業評論》、《清華管理評論》、《中歐商業評論》等雜志發表文章數十篇。
現任建業集團副總裁兼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監。加盟建業之前,曾任職于丹麥哥本哈根商學院。本文在“大變革”時代提出“三環理論”,引人深思。作者認為,在轉型和變革的過程中,只有在“人”、“知”、“行”和“恒”這四個影響變革的要素上下功夫,企業方能獲得變革和轉型的成功。
2014年9月19日,對全球互聯網企業來講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來自中國的阿里巴巴正式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交易。截至當天收盤,阿里巴巴的市值高達 2314.39億美元,超越臉譜網成為僅次于谷歌的第二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巴巴及馬云富有傳奇色彩的創業故事更是挑動著許許多多領導者的“轉型神經”,他們夢想著把自己的企業轉型為一家互聯網企業。
向互聯網企業轉型,這是最近幾年企業家們在互聯網時代集體吹響的變革號角,然而,鮮有成功者,組織轉型成為他們的“心病”,在企業的管理中更是出現了所謂的“互聯網轉型焦慮癥”。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產生了極大的沖擊:新的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新的管理術語不勝枚舉,新的創富故事比比皆是……讓管理者們眼花繚亂,心神不寧,方向漸失。更有一些依靠販賣管理或者技術概念為生的“大師”乘機興風作浪,推波助瀾,把企業推向了變革和轉型的深淵。
“開弓沒有回頭箭”,轉型亦沒有退路。但是,企業不能成為新技術和新概念的試驗品。將企業的商業模式中植入一點移動互聯的概念,在企業的管理模式中建立幾個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溝通和傳播平臺,不會就此轉型為“互聯網企業”,也不可能創造像阿里巴巴那樣的財富神話。
當然,在互聯網時代,沒有企業能獨善其身、固守不變,變革和轉型將成為企業的常態。但萬變不離其宗,企業當前更應該做的事情是遠離喧囂,思考變革和轉型的本源,正如《大學》中所告誡我們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組織變革的三環理論
任何組織進行變革,其核心目的是為了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進而使自身獲得高績效。那么企業如何才能通過組織變革獲取高績效呢?
通過對華為、海爾、聯想和阿里巴巴等企業轉型和變革過程的長期跟蹤研究,透過紛繁復雜的現象,我發現了組織轉型和變革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和核心要素。我把這些原則和要素概念化為組織變革的“三環理論”(圖1),這一理論觸及了組織變革的本質所在,可以解釋組織變革為什么成功?為什么失敗?
“三環理論”包括促進組織變革成功的四個“核心要素”和四個“核心原則”。四個核心要素分別是:卓越領導、本真之心、躬身實踐和慎始慎終,正是在這四個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企業變革才能真正獲得高績效,四個要素缺一不可。相對應的四個核心原則分別是:從我做起、自以為非、人為本源和持續學習。
“人”:卓越領導。這是組織變革的最為核心的問題:誰來變革?匹配這一要素的核心原則是從我做起,它是變革的基礎條件。
“知”:本真之心。涉及兩個基本問題:為什么要變革?為誰變革?匹配這一要素的核心原則是自以為非,它是“知”的前提條件。
“行”:躬身實踐。關乎變革的兩個基本要素:什么時候以及從哪里開始變革?如何進行變革?匹配這一要素的核心原則是人為本源。變革的本質是“變人”,即改變人的心態和行為。
“恒”:慎始慎終。這一要素觸及了變革的另外兩個問題:堅持和改進。匹配這一要素的核心原則是“持續學習”,這是組織變革能夠持續進行的動力來源。
卓越領導+從我做起
離開了卓越的領導者,企業不可能進行真正的變革,只有他們才是推動組織變革的原動力。哈佛商學院約翰·科特教授認為,組織變革之所以失敗,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缺少有力的變革領導團隊。
華為、海爾和聯想也不例外,他們之所以在每個發展階段都能夠踏上時代的節拍,取得每一次變革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企業擁有 “黃金變革團隊”。比如,華為的任正非和孫亞芳,海爾的張瑞敏和楊綿綿,聯想的柳傳志和楊元慶,這些強有力的領導者精誠合作,優勢互補,為企業成功變革奠定了基礎。比如,張瑞敏被譽為企業家里的“哲學家”,長于戰略創新,總是能夠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和企業發展的方向,而楊綿綿則是一個雷厲風行的執行者、大刀闊斧的改革者以及富有親和力的管理者。張瑞敏曾經這樣評價她:“楊總裁最大的特長在于,本來期望的是二,但她可以發揮到十。”
卓越領導之所以卓越,是因為他們勇于在變革中“革自己的命”,也即堅持在變革中“從我做起”。眾所周知,對海爾的變革者而言,每周六都是一個“黑色的星期六”,因為每周六的上午,高級經理人都要研討如何進行變革,如何將變革的愿景落地,如何讓海爾踏上時代的節拍。
有一次,我到一家企業里分享了海爾的“高級經理人周六會”,該企業的總裁聽后非常震驚,他簡直不敢相信,海爾的領導者竟然有這么強的工作節奏。他更不相信,作為全球知名的商業領袖,張瑞敏還每周六都要堅持參加經理人會議,還要了解一線的運行。
“太難以置信了!”他不停地搖頭,“我還以為張瑞敏早就不了解一線的具體經營了,因為,海爾規模這么大,他會有很多重要的事情去做。現在,我知道我的企業為什么做不大了,主要原因在我,我自己過得太舒服了。我從來不會在周六開會,也早脫離了一線。”
這位總裁的自我反思是深刻的,也點中了“要害”,領導者的過度舒適是這家企業成長緩慢的原因。當然,這也是許多中小型企業之所以“長不大”的共同原因。華為、海爾和聯想今天的成功是靠這些企業的領導者十數年艱苦奮斗換來的。
因為給一些商學院總裁班講課的原因,我結識了許許多多中小型企業的領導者,其中有卓越者、成功者,也不乏一些濫竽充數之人。我發現有一些領導者過早地給自己搭建了一個“舒適的安樂窩”,游山玩水,玩物喪志。企業規模不大,領導“架子”不小,基層員工要想見到他們堪比登天還難,總是期待把管理的責任交給別人,自己喪失了奮斗的精神和變革的勇氣,豈不知領導者成長的止步就是企業發展的止步。企業領導者創造新思想、新知識的能力是組織變革的源泉,沒有這種能力,企業變革的步伐就會停滯不前。
本真之心+自以為非
《道德經》有一段話耐人尋味,“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萬物在千變萬化之后會回到本態和本真。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靜,清靜就叫做復歸于生命。復歸于生命就叫自然,認識了自然規律就叫做聰明,不認識自然規律的輕妄舉止,往往會出亂子和災兇。認識自然規律的人是無所不包的,無所不包就會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不偏私,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遭到危險。
如果把這段話的涵義引申到組織變革中來,它對我們的啟發就是,成功的變革首先需要復歸于自然,需要遵循基本規律,需要有本真心態,需要我們從本質上來認知到底為誰變革?為何變革?
首先,變革是為顧客而變,為滿足顧客價值而變;其次,變革是為員工而變,為員工實現自我價值而變。
盡管在海爾組織變革的30年歷史上,張瑞敏提出并應用了許多變革的新概念和新模式,比如全面質量管理、OEC管理模式、市場鏈機制以及人單合一雙贏管理模式,等等,但是在這些模式的背后,我們發現其實海爾變革的兩條主線一直沒有動搖,即為顧客和員工而變。
為顧客和員工而變,促使海爾的變革者們不斷打破自己的組織邊界,從“正三角組織”、“倒三角組織”,再到“并聯的平臺型網絡組織”,組織邊界的打破本質上是消除與顧客的距離,更多地傾聽到顧客的聲音,讓顧客真正能夠融入到企業內部的價值鏈,共同創造他們需要的個性化產品,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價值;組織邊界的打破,也讓更多的基層員工看到了希望,自主經營體和利益共同體的組建,讓更多普普通通的人有了自主創業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
沒有人能夠保證變革永遠行進在正確的道路上,卓越的領導者亦然,每一次重大的變革對企業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所以,面對變革時,任正非和張瑞敏共同的心態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變革之路所隱藏的風險有時會超出變革者的想象,且風險不可戰勝,我們只能規避和防范。規避和防范風險的最佳做法是放棄自己的傲慢,“自以為非”而不是“自以為是”。正如《道德經》所說:“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惟病病,是以不病。”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最上乘的智慧;不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或者不知道而自以為知道,則是一種毛病,是一種疾患。只有知道自己的毛病和疾患了,才能夠消除這種毛病和疾患,也就不是毛病和疾患了。為什么圣人沒有這種毛病和疾患呢?就因為他們認識到了自己的毛病和疾患。正因為能夠看到自己身上的毛病,所以就沒有毛病了。
這段話所講述的“病病反而不病,不病反而病”的辯證道理,對推動組織的領導者大有裨益,它告誡變革者,要對變革保持著清醒的頭腦,要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
“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無論變革的道路有多么曲折和復雜,只要心存本真之心,為顧客而變,為員工而變,就不會迷失變革的方向。“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無論變革的困難有多么艱巨,只要堅持“自以為非”,“知道自己所不知”,保持一顆開放的心態,就能夠化險為夷,找到正確的變革之道。
躬身實踐+人為本源
變革是知行合一的學問,它是藝術,更是實踐。
我曾經遇到過一位企業總經理,非常善于學習,他說已經在三所國內頂尖的商學院取得了EMBA學位。談起變革理論來,頭頭是道,滿腹經綸。
但是,他的企業又經營得如何呢?從2009年以來,企業業績止步不前,員工缺乏活力。
這樣的企業領導者不在少數,他們忘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愛慕虛名,喜歡和別人吹噓自己的管理理論,但一旦操作和實踐起來,自己又縮手縮腳,不敢應對變革的挑戰。這是十足的管理教條主義者,拿著好的理論就好比拿著弓箭,只知道夸“好箭好箭”,卻不能用它來解決企業變革實踐中的任何問題。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可是,如果連弓箭都不能舉起來,又如何能夠“損有余而補不足”呢?
變革忌諱空談,空談誤企,唯有行動和躬身實踐才是檢驗變革的唯一標準。只有行動起來,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為什么許多管理者不善于行動,是因為他們害怕挑戰自己。變革之旅,實乃是自我挑戰之旅,它挑戰的是傳統的思維、傳統的習慣、傳統的觀念,它需要向曾經成功的過去說再見。
在變革的實踐中,要“以人為本源”,要讓每個人獲得突破,尤其是觀念上的突破。大多數的人都害怕變革,因為擔心變革會損害自己的利益。這種擔心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捍衛自己的利益,這也是人的本性。
變革不能泯滅人性,而是要發揮人性光輝的一面,讓每個人在變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獲得自己的利益,讓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一方世界。
慎始慎終+持續學習
老子說,局面情況安定時,容易把握;情況尚無跡象時,容易圖謀;事物脆弱時容易化解;事物微細時容易消散;要在事情尚未發生時就處理好;要在禍亂尚未出現時就控制住。合抱的大樹,長成于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堆壘于土坯;千里的遠行,開始于腳下。人們做事,常在快要成功時,反而失敗;面對事情結束時,能像開始時那么謹慎,就不會失敗了。
變革的風險在剛剛顯現的時候,最容易把控,這就要求變革者要見微知著,要萬分小心,不僅開始就力圖把事情做好,還要敏感地發現問題的所在,將風險控制在最低。
變革還要慎終如始,方能不敗。任何時候都不能麻痹大意,要像最初變革時那樣保持著激情和敏銳的洞察力。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十里才是真正的考驗。變革是一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要讓變革成為一種工作習慣,且培養恒久如一的心態。
要讓變革慎始慎終,領導者需要持續學習。變革管理大師彼得·圣吉甚至認為企業應當將領導者的學習能力當成變革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
大多數變革倡導者,無論他們是總經理或者是公司內部其他成員,都把重點放在他們希望獲得的改革上,卻意識不到學習能力的重要性。這就等于想讓植物成長,卻不去了解和消除阻止植物成長的抑制性因素。因此,他們的首創精神從一開始就注定無法取得預期的效果——除非把建立學習能力變成變革戰略的組成部分。
持續變革,為企業塑造競爭優勢
在互聯網時代和全球化時代,消費者和競爭對手已變得越來越不可捉摸,行業也變得越來越松散和不穩定,鮮有公司能擁有持續性的競爭優勢。在這樣的時代里,競爭優勢常常會在一年內消失殆盡,因此,耗時數月來制定長期戰略對公司而言得不償失。要保持領先,企業需要持續不停地開展新的戰略行動,不斷地進行變革,同時建立并利用多個瞬時優勢。
轉型是對未來的洞察和預見,成功的轉型能夠降低企業在動態環境中的競爭風險,并能幫助企業在當前和未來獲得競爭優勢。“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在風險征兆沒有出現,或者剛剛顯露出蛛絲馬跡的時候最容易防范,最容易圖謀解決之道。然而,這種能力非每個企業都能擁有,在風險的征兆顯現之前就能夠事先準確預測并能謀劃,這考驗的是企業家的智慧和企業的能力。
馬云和張瑞敏在領導組織轉型之中有相似的經驗。在阿里巴巴成功上市后接受采訪時,馬云說:“我的英雄是阿甘,我喜歡這個人。……,這部電影教會我一個道理:無論別的東西怎么變,你還是你。”而張瑞敏曾說:“我非常欣賞堂吉訶德。”
從阿甘和堂吉訶德的身上能夠折射出變革型領導者三個核心品質。
第一,他們需要具備非凡的想象力,以此產生“愿景”和“夢想”,能夠超越現實的束縛,洞察潛在的可能性,即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第二,需要具備追求夢想的“癡迷之心”。比如,堂吉訶德有著強烈的騎士精神,將履行騎士職責視為己任,因此他傾聽內心的呼喚,不以結果為導向,不以成敗論英雄。這種精神是領導者動力的來源。正如蘋果的喬布斯所言,“領導者需要堅持渴望,堅守癡迷”。
第三,要有釋然之心,在堅持的過程中面對失敗和打擊需要有能夠進行自我調整的心智,要有能力使自己的“心靈自由”,并且能夠在痛苦與失敗中找到快樂,有著“一笑泯恩仇”的胸懷。
*****
企業轉型,就像是在霧中前行,盡管每個人都渴望陽光明媚,但你不可能等到天晴霧散才上路,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沒有給你留出足夠的時間等待陽光驅散霧霾。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變革,因為它是沒有終點的旅程。在轉型和變革的過程中,只有在“人”、“知”、“行”和“恒”這四個影響變革的要素上下功夫,企業方能獲得變革和轉型的成功。
(曹仰鋒,建業集團副總裁,人力資源管理中心總監。原文發表于《中歐商業評論》2014年第11期,略作刪改。)
如果現在你去開封,隨便打上車,幾乎所有的出租車司機都知道七盛角的位置。從傳播的角度看過去,七盛角是令人矚目的,但翻一翻投入和產出的賬面,對于企業來說,經濟效益的實現又是很現實的問題。不管從哪一個角度,我們都對七盛角充滿了期待,一個合力去完成的事,在路的那一頭,最起碼會有驚喜。這篇文字源于對胡文勤和蔡斌的采訪,他們從未來和經營的角度簡單講述了他們理解的七盛角。
源于被情懷感染
胡文勤說,她的一個熱愛開封的朋友,這樣描述開封:開封的厚重和歷史,你會覺得是迎面而來的,你走在大街上,過往的事情和人都會直面向你沖過來,就是熱烘烘、鬧騰騰的歷史會直面向你沖過來。
其實在開封,生活著很多外地人,他們如此熱愛這個小城市,雖然它閉塞、落后而且有著各種不如意,但并不妨礙這些人對開封的熱愛。
胡文勤說,開封的繁榮是自春秋戰國的時候開始的,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它是魏國,當時三家分晉之后,魏國一時在七國中風光無兩,是領頭的強國。它的都城原來是山西安邑,但后來大梁作為一個商貿城,南來北往的商貿非常繁榮。后來在魏惠文王時期,把都城從安邑搬到了大梁。從此以后幾朝古都都在折射出開封曾經有的繁榮。
河南古城雖然很多,但是能夠在七朝當中,現在又加了個大丘,八朝都城比較少,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唐宋或者宋朝的鼎盛轉折時期,意義重大。尤其這個城市它還折射了另外的一面,我的理解因為在宋朝的時候,作為都城的開封應該有一百萬人口,但是現在的開封有多少人口呢?估計還是不到一百萬人口。但是這一點反映的是什么? 2005年,一個美國人寫的《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云》的文字,發表在紐約時報。現在和未來,不能只看現在,需要從一個更全面的角度,從一個發展的角度去看你目前的狀態。繁榮和沒落是那么強烈的對比。
七盛角其實承載了很多人的關愛,在這里工作過的人,以及對開封感興趣的同事,經常會主動跟胡文勤溝通他們的想法和建議,這種關心和深情厚誼讓胡文勤覺得,開封七盛角項目,正是源于對城市的熱愛和對城市復興的未來的期待。
這樣一條并不算長的街區,在很多時候,你能邂逅老胡的企業家朋友,他們中不乏大咖,來參觀的政界領導,還有慕名而來的各種文藝小清新、藝術家,甚至寫作采風的人。當夜幕降臨,御河兩岸宛轉悠揚的宋詞樂舞唱鬧起來,其實人跟城市的連接就建立起來了。這就是對城市的一種情懷。
蔡斌說,這個項目一旦在首期或者在中期,它所有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外在延展的各種效益展現出來的話,對企業而言是巨大的財富。放眼全國,可參考的一些商業街區的案例,跟建業的方法還不太一樣,從操作手法上來講簡單粗暴,是建業所不能接受的。做任何事,首先還要考慮企業的基因和企業的體制稟賦,至少在文化敬畏方面我們可能會比其他企業理解得更充分一些。
尊重過往
在與這兩位負責人交流的時候,我發現,雖然七盛角名聲在外,但他們對七盛角的肯定非常謹慎,甚至認為這僅僅是一個開始。從經濟效益的角度來講,他們甚至認為這是個更宏大的命題。
胡文勤說,集團對七盛角項目設想的起點是很高的,請的是寬窄巷子的設計者,在招商運營當中,對它的要求也都是比較高的。但是,我們現在還有很多俯下身去要做的事情,特別是在產品的雕琢和經營上,得做得更精細化一些,因為只有經營得好,才是一個商業街區能夠持續發展的基礎所在。就像老胡說的,七盛角項目是讓河南人更了解開封,讓國人更了解河南,讓世人更了解中國。河南其實是不缺這種古城的,我在商丘工作多年,我知道商丘的歸德古城有五百年的歷史,包括我覺得宋陵之類的很多古跡都存在,但是為什么是開封七盛角呢?就是因為開封這個城市本身就有特殊性。
在這個項目上,這一點還需要我們深入地挖掘。對文化的展示、歷史的展示,以及從歷史看現在的一些啟發都需要我們深入挖掘,讓更多的人,河南人、國人,也包含世界上各個游客都能夠去想到一些東西,這才是旅游的價值。基于此,我們可以設計很多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經營也會給商家提供更穩定的支持,讓街區以比較好的業態去呈現,客戶在這里有吃、有喝、有玩、有賞,能看到歷史,而且能有一些收獲和啟發。
運營未來
好的商業街區,最重要的就是運營者的思路,如果沒有好的思路,街區的經營就會背離初衷,讓置身其中的消費者感受不到街區的精彩和吸引力。
從開始的商業定位到后來的調整,七盛角其實一直在尋找更好的模式,企業與城市之間、街區與消費者之間、運營者與商家之間,它從來沒有靜止過。
就像蔡斌所說的,招商,在傳統商業,有一個誤區,其實我們現在明白,是要選商家,而不是選品牌,品牌已經在那里,很多人不太可能去改變,但是品牌背后都是每一個經營者,如果經營者選對了,一定就會事半功倍,比如經營者的格局,他對這個事情的理解,我們雙方就能夠達到更好的契合點,所能呈現的整體形態就會很不一樣。
關于經營,他說,整體的經營還沒有全面展開,一是現在的體量很有限,二是從今年開業,因為組織機構的交叉,有將近半年的時間,都處于一個非常態的試運營階段,整體而言他們有一個比較大的構思,就是把七盛角包括半畝園(包括東園西園)以及萬膳街整體能夠做一個永不落幕的開放景區,希望未來能夠承載“開封城市會客廳”的這樣一個功能,無論是外來的人還是開封本地的人,都會覺得在七盛角,能夠找到或者說展示給外面所有屬于開封文化的元素。像萬膳街就是民俗小吃,一是至少開封是完全具備的,二是除此以外盡可能地把河南省內各個地市好的民俗小吃放在這里。可以說,七盛角的運營才剛剛開始。
注:
胡文勤,建業集團助理總裁,分管開封城市公司。
蔡斌,建業商業地產經營管理公司總經理。
建業要驚動開封半座城市,建設一個超過100萬平方米的開放式旅游街區,打造出和上海新天地、成都寬窄巷子一樣的標志性文化地標,為了干好這件事,建業多付出一些也值。
從開工到開街,一年八個月的時間。為了保證開街時間,開封公司實行“承包制”,責任到人,每個人加班加點。項目先后召開百余次專題研討會,繪就5000余份圖紙,向2萬多名開封市民尋計問策,最終才精確規劃出“一河五坊九街十八院”。
2007年簽的土地合同,2014年5月31日開街,七年的時間,政策、拆遷、團隊等因素使得其持久性、復雜性超出常人預料。建業在該項目土地上的投資已超過10億元,仍有2/3因拆遷無法開發,啟動運作的也僅有七盛角、半畝園和萬膳街三個項目。
“為了建業這個品牌,我們在這個拆遷過程中,其他非常規手段我們不能采納,不能采用,不能做有辱于建業品牌的這種事。” 開封公司總經理洪騁遠說,現在很多開封人都說,這種事只有建業干,只有建業能干,只有建業能干成這事。
事實上,七盛角周邊聚集著開封多個核心景區,能夠帶來數目龐大的游客;“外在古典、內在時尚、宋韻彰顯”的建筑風格,也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建業對項目物業全部自持,統一對外招商運營,確保了后期經營管理的質量。
內外交困項目面臨挑戰
建業在七盛角項目上的慎重,超出以往任何一個項目。項目整個規劃設計的方案幾經論證,包括一直在自持和銷售之間來回研討,真正地確定全部自持是在2013年8月份。此后,才真正啟動招商。
整個開工建成過程中間,因為臨著水系,周邊都是廠子和棚戶區,底下的基礎全部都要換掉,工程量巨大。另外降水方面的原因致使成本較高,投入資金已經達七年,目前投資已超過10億,但拿到手里的土地才200多畝,就是拿到土地證的這些土地里面還有將近2/3開發不了。
河南省棚戶區改造開封占了一半,已經是很大了。據了解,這個水系如果全部拆完要拆將近16000多戶,拆遷量巨大,現在情況僅僅拆了1/3不到,整個拆下來,16000多戶牽涉到多少人,難度可想而知。
因為這個項目和其他的項目完全不同,它是一個仿古的建筑,建業從來沒有做過這個。“在這一塊古建筑經驗我們也沒有,實際上可以說極為缺少,集團也沒有,我們只有靠自己找一些專家,和業內的專家反復地來論證,反復地去看,再大量學習以前古代營造法式和宋式建筑這些東西,只能自己在這方面努力了。” 洪騁遠說,包括施工圖中間的變更體量很大的,七盛角變更的圖紙比設計的圖紙還要多。
為保護歷史風貌、傳承歷史文明,開封老城區建筑物限高15米。沿河的建筑物不能超過10米,所以整個受限高的影響,實際上項目的容積率也受到了很大的考驗。另外,雖然是仿古建筑,但在實施中還要按照現在的建筑規范進行報批、報建、驗證,無疑也增加了難度。
年輕團隊克服困難往“前”沖
外受政策、拆遷影響,內有工期壓力,對于一個組建不久的年輕團隊來說,無疑遭受嚴峻考驗。建業此前商業經驗并不豐富,這樣全開放式的商業街區,在短短的幾百米街上匯集這么多品種,零售的、住宿的、餐飲的,顯得格外棘手。
“開封公司2013年組建團隊以來新人較多,去年剛開始的時候有80%都是新人,80%的人轉正還都不到半年,中間還有一些人走了。”洪騁遠介紹。
在這樣的情況下,洪騁遠親自帶隊參加戶外挑戰運動顯得格外有意義:凝聚力量、培養團隊協同作戰能力、提升員工士氣、磨礪心智等。在聊天過程中,洪騁遠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不少員工聞訊,也紛紛表達了對開封建業的熱愛和感情。
“我剛來的時候就帶著他們去爬嵩山,恰巧碰上下大雨,我這腿上都是踩著無數的人過去的,下著雨我全身都澆透了,那天三四十個人成功登頂。” 洪騁遠說,后來,開封團隊還進行了一系列活動,如100米懸崖速降等。
開封建業工程部焦慧萍后來回憶說:“盡管不停攀爬,卻始終望不見隊伍前邊的同事。不知何時,有人幫我背起了行囊,減輕我的負重;不知何時,有人遞過來水和食物,幫我補給能量。沒有嘲笑,沒有埋怨,他們都在盡最大的可能幫助我。” 焦慧萍稱,那天,不拋棄、不放棄、別怕都讓人無比溫暖。
這些平時一起工作,平日里也只有簡單業務往來的同事,在自身體能消耗過度的時候不遺余力地幫助伙伴。“感謝開封建業的每一位員工,離開了你們,離開了隊伍,我真的不知何去何從。” 焦慧萍感慨道。
開封公司營銷部楊志鋼則對去年四月份,前往萬仙山體驗了百米高空崖降運動印象深刻。楊志鋼說:當同事們一個個灑脫地“跳崖”而下,我卻邁不動腳,巨大的畏懼讓我始終不敢前行。同事們在崖下叫喊著我的名字為我加油。在做好一切準備后,我深深吸了口氣,閉上眼睛的瞬間縱身跳下。緩緩下降的過程中,緊繃的身體也漸漸放松了下來,短短幾分鐘便順利到達崖下。在一片掌聲中我忐忑的心塵埃落定了。
樹文化地標 建業多付出一些也值
商業不應該只是一個盈利的工具,其實它承載了很多城市里面文化的功能,七盛角項目是一個空間的載體,承載了很多在這個周圍生活的人的公共空間,它的繁榮就是為這些人創造了很多交流的條件和機會。
在七盛角售樓部的沙盤上,沿2公里長的御河兩岸,34個地塊、1200畝土地組成了一個名叫“東京夢華”的龐大項目,這是建業實施的“開封城市整體復興工程”。連接龍亭湖與包公湖的御河,是開封市文化旅游的“黃金走廊”,景點總數占全市的60%以上,游客接待量占全市的70%以上。
老胡說,建業要驚動開封半座城市,建設一個超過100萬平方米的開放式旅游街區,打造出和上海新天地、成都寬窄巷子一樣的標志性文化地標,為了干好這件事,建業多付出一些也值。
“實際上整個開發建設來講,工程的進度因為它的容積率比較低,體量不是特別大,從工程角度來講沒有特別大的開挖,土地如果拆遷完了,建設速度是沒有問題的,真正考驗的還是我們商業后期的招商和運營問題。”洪騁遠思考著。
前期投入那么多,但現在的租金水平定得比較低,一般前兩三年是一個養鋪期,是想讓招商進來,所以它整個這一塊的租金還彌補不了整個投入成本,這個還差很多,但是這正是每個商業都會有的一個過程。
最后,洪騁遠還分享了一個事情。開街當天,本來預報可能要下雨,最后沒下。老胡在回去的路上發了一條微信,說“真情動天!開封七盛角開街,雨硬是沒下來”。他感慨,沒有這種責任感,沒有這種對河南的感情,沒有這個社會責任感,不會有這么多人堅持下來做這件事。
“一城宋韻半城水”,一座開封城,引出多少話題,光芒四射,噴珠吐玉。七盛角,光影轉換中,處處皆故事。這座全情投入的作品華麗綻放,一如當初的期許。
老胡說,建業要驚動開封半座城市,建設一個超過100萬平方米的開放式旅游街區,打造出和上海新天地、成都寬窄巷子一樣的標志性文化地標,為了干好這件事,建業多付出一些也值。
不少人都很好奇,“七盛角”的名字從何而來?實際上,“七盛角”源于“(古)開封有7個角、8條巷、72個小胡同”之說,加上一直說開封是七朝古都、有過七代盛世,而項目本身所處的地塊并不規整,最終確定為“七盛角”。
如今,“七盛角”已被人們廣為接受。不少開封人期待著,這個小小的“角”,能夠給開封帶來新的興盛。
本期《建業》以七盛角為切入點,通過對參與建設、項目運作的相關人士的采訪,還原七盛角背后的項目歷程、商業運作經驗、未來發展趨勢等,以期帶來更加清晰的認知和思考。
華麗綻放
5月31日,開封首個集旅游、文化、休閑、餐飲、購物為一體的全仿宋建筑項目開封建業東京夢華七盛角文化民俗街盛大開街。建業集團副總裁閔閔女士、開封公司總經理洪騁遠先生以及市政府領導、區政府領導、商家代表、媒體單位和社會各界嘉賓均出席并見證了此次開街典禮。在金獅點睛和鳴鑼開街儀式后,大家在金獅的引領下進行了參觀游園。
建業東京夢華項目是建業集團投資,開封建業地產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的首個集文化、旅游、商業、住宅為一體的復合型地產項目,也是建業集團首個城市運營項目。開封建業東京夢華七盛角文化民俗街為東京夢華首期推向市場的商業項目,緊臨龍亭湖和開封御河水系,周圍分布了清明上河園、中國翰園、天波楊府、龍亭等開封古城主要旅游景點,是開封旅游資源最集中的區域。
作為建業東京夢華項目首期,項目開啟后既能滿足本地居民體驗式消費需求,又大力改善了本區域旅游配套資源分散的現狀,開創了中國古城改造復興之先河。
初體驗
七盛角不僅為開封本土文化提供了展示的平臺,還讓不少充滿外地文化特色的項目落地。充滿云南風情的客棧“陽光納里”,是建業招商部門通過“品牌嫁接”,讓麗江的“陽光納里”客棧落戶開封;而小店“上海女人”,則是以銷售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風靡全國的上海化妝品為主,從店面布置到運營都突出上海特色……
目前,入駐七盛角的商戶已經超過70家。既有灌湯包子、桶子雞、花生糕等開封本地特色小吃,汴繡、官窯、火燒畫這些手工藝品,也有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文創小店、咖啡、甜品、茶飲、酒吧等業態,幾乎是融合了各種消費文化。
一晌“貪”歡
平常日子里,七盛角在白天并不“鬧”。漫步在條石鋪就的街上,兩邊是青磚砌起的三層小樓,戲樓廣場上豎著高大的牌坊,木制的碼頭不時有游船停靠,讓人恍若穿越回到古代。街區里一處一景,幾乎每天都能看到背著“長槍短炮”的攝影愛好者在活動。
到了傍晚,串串紅色燈籠亮起,游客從四面八方擁入,七盛角開始熱鬧起來。茶館、戲樓、酒吧、客棧處處都有文化活動,手工作坊、工藝品攤點、文創空間個個特色十足,70多個商鋪家家都有亮點,一圈逛下來會有不少收獲。
在戲樓廣場上的碼頭乘船,暢游1900米長的御河,是在七盛角不可或缺的體驗。游船穿行在19座造型各異的橋梁之間,兩岸的亭榭樓臺、勾欄瓦肆在眼前飄過,耳邊響起岸邊群眾自發組織的戲曲、樂曲演唱,絕對是一場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一時間會有“槳聲燈影搖,人在畫中游”的感覺。
她說
開封市已將七盛角認定為首個建成的“文商旅”項目。這是開封市近幾年在發展旅游文化產業過程中提出的全新概念,即旅游在文化當中找效益、文化在旅游當中找出路、商業在文化旅游當中尋求繁榮,通過三者聯動讓開封的歷史文化動起來、活起來。
據統計,七盛角開街以來,短短幾個月,接待游客量超過35萬人次,而“十一”期間,七盛角平均每天接待的客流量超過1萬人次,并且以自駕游的散客為主。從前期建設到開街入市,七盛角不斷迎來各級領導的考察指導。
省內外的多個考察團體在參觀后都認為,建業的這一設想有充分的依據。其中一份考察報告認為,七盛角周邊聚集著開封多個核心景區,能夠帶來數目龐大的游客;“外在古典、內在時尚、宋韻彰顯”的建筑風格,也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習慣和審美需求;建業對項目全部自持,統一對外招商運營確保了后期經營管理的質量。這三個因素綜合起來,七盛角就有了好的發展基礎。
老胡新澳行 從不忘推介河南
11月28日,中國企業家代表團首站抵達新加坡。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執行理事長馬蔚華的帶領下,近20位中國民營企業家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
12月2日,中國企業家俱樂部(CEC)與澳大利亞中國工商業委員會(ACBC)在悉尼舉辦了一場“中澳企業家對話”論壇。
12月3日,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代表團訪問澳大利亞引發了中澳兩國媒體的高度關注。代表團特意在悉尼舉辦了媒體座談會。
無論何時何地,老胡都不忘向世人表達他對河南這片熱土的熱愛。在新加坡,老胡提出,他的企業所在地——河南省既是中國的人口大省,也是交通大省,“我們也希望新加坡能夠關注河南”。對此,李顯龍表示,“我還從來沒有去過河南,不過我很想去看一看”。
在澳洲的媒體座談會上,當被記者問到是否會在澳洲投資時,老胡表示:“我現在確實在考慮,但我的家鄉情結比較重,如果今后我有可能到澳大利亞投資的話,也是要為那些有意移民澳洲的建業老業主服務。假如我今后真的在澳大利亞做地產項目的話,也絕不僅僅是資金和品牌的輸出,還要有文化的輸出。比如我會建少林禪堂,讓更多澳洲人分享中國的傳統文化。”
老胡出席凱德集團慶祝入華20周年慶典
APEC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前夕,“2014對話中新經濟發展暨凱德集團進入中國20周年慶典”在北京隆重舉行,老胡應邀出席此次慶典。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當前區域形勢下中新關系戰略評價與前景展望”與嘉賓展開了深入探討。
凱德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林明彥表示:“我們對中國的迅速發展感到興奮和鼓舞,也為能與中國經濟共同發展感到榮幸。今年是中國經濟改革元年,在APEC峰會及凱德集團慶祝20年榮耀之際舉行本次中新經濟發展對話,意義非凡。20年前,受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鼓舞,凱德集團作為投資中國的首批外資房地產商之一進入中國市場,秉承深耕中國、與中國共成長的發展理念,如今已經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發展良好。凱德集團在中國20年的歷程是新加坡企業在中國探索、發展歷程的縮影,它的成功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功的體現。”
建業集團是凱德集團在中國的重要合作伙伴,林明彥在致辭中特別指出:“感謝建業集團使凱德集團開拓了中原市場。未來,我們將一如既往,為中國經濟的轉型與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老胡出席正和島河南島鄰機構成立大會
11月23日上午,正和島河南島鄰機構成立大會在鄭州建業艾美酒店正式召開,老胡擔任正和島河南島鄰機構榮譽主席。會上,老胡提到,“2015年島親們最重要的是要多學習,多溝通,在正和島這個平臺上分享快樂和智慧。希望正和島多組織這些智者高人傳道的機會,讓我們在這個平臺上能夠獲取智慧,能夠分享他們的思想成果,能夠在他們的這種思想和智慧的指引下,度過一個不確定的未來”。
嘉賓致辭結束后,主席團的成員上臺為河南島鄰機構的秘書長及執行秘書長授牌。最后,全體主席團成員、島親以及嘉賓同時登場,為儀式揭牌,正和島河南島鄰機構正式成立。
正和島是中國商界第一高端人脈與價值分享平臺。它是企業家人群專屬,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為會員島鄰提供締結信任、個人成長及商業機會的創新型服務平臺。
2014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榜單發布 建業集團位居第15位
11月8日,河南省工商聯正式發布“2014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榜單”,建業集團位居第15位(前14位均來自制造業,建業位居地產行業榜首)。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CEO陳建業受邀出席了此次發布會。
2014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榜單是省工商聯在上規模民營企業調研基礎上產生的,省工商聯依據參加調研企業2013年度營業收入總額進行排序,并經過審核、公示等環節,確定了2014河南民營企業100強名單。在鄭州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政協副主席、省工商聯主席梁靜表示,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是“我省民營經濟的中堅和骨干”,已經成為“我省民營經濟發展的引領者與示范者”。
建業作為河南民營企業的領導者,無論在產品與服務的精雕細琢中,還是在堅守河南足球事業的過程中,一直秉承“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價值觀,將企業與河南生動地融為了一體,真正地做到中原城市化進程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推動者,為河南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
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調研建業綠色基地
2014年11月17日上午,河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趙素萍,許昌市市長張國輝,鄢陵縣委書記袁寶根等一行參觀了建業綠色基地,建業綠色基地總經理張虎全程陪同參觀考察。
在建業綠色基地,趙部長、張市長等人認真參觀了綜合展廳和智能聯棟溫室,詳細了解了綠色基地溫室建設、花卉品種選擇、種植及銷售狀況,對建業綠色基地的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對老胡提出的“建設美麗河南,助推產業升級”這一企業宗旨表達了由衷的敬佩,鼓勵綠色基地按照“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的目標定位,打造鮮切花及現代農業龍頭企業,引領鄢陵乃至整個中原地區的產業升級。
集團2015~2017三年計劃編制培訓會成功召開
為有效推動集團戰略目標實施,提高三年計劃編制工作效率,11月21日下午,集團2015~2017三年計劃編制培訓會在建業城市花園會所一樓多功能廳成功召開,集團各分支機構三年計劃編制相關人員參加了會議。
集團助理總裁兼運營管理中心總監張立華、運營管理中心助理總監李克峰進行了相關發言,計劃督查部王超、會計核算部賀民秋分別進行了相關的系統培訓和講解。
通過本次培訓,大家明確了三年計劃編制的思路、方法和步驟,找到了編制過程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措施,對集團2015~2017三年計劃編制工作起到了有效的促進作用。
建業足球:用拼搏和堅守證明了自己,榮耀了河南!
北京時間11月2日,再普通不過的一天。于建業足球,卻是再次與命運的狹路相逢。生死存亡間,建業足球用驚人的戰斗力,扼住了命運的喉嚨,也贏得了世人的尊重。哨聲響起的那一刻,0:0的結果,在工體的上空儼然綻放成最絢爛的煙火,球場上的多次鞠躬致謝,看臺上的聲嘶力竭,鏡頭前后的歡呼吶喊,都幻化成滴滴淚水不斷升騰。
建業足球用拼搏和堅守成功保級,讓二十年的節點更加完滿。曾經3次從不同的聯賽中降級。這對于許多隊來說就是晴天霹靂,是生離死別。于是許多隊在降級后就一蹶不振,甚至絕跡江湖。建業則百折不撓,越挫越勇,成為中國草根足球、平民足球的一面旗幟,無論經歷多少風吹浪打,在中國足壇始終獵獵飄揚。
風雨二十年,深情寄河南。無論昨夜經歷了怎樣的風浪,清晨太陽升起的時候,建業足球依然會以“專治各種不服”的面貌出現,依然會是諸強不敢忽視的一支勁旅,依然會給球迷帶來喜怒哀樂,依然會給人詮釋團結拼搏、不屈不撓、精誠合作的河南精神,因為在建業的名字前面,是那個有力的前綴——河南。
中國股市強勢上漲令決策者陷兩難
12月8日,盡管中國公布了十分疲弱的貿易數據,中國股市仍呈大面積上漲趨勢。兩種現象的并存令人們禁不住要問:中國政府是否應冒著風險以更寬松的政策干涉經濟——此舉可能會讓市場更加興奮。5日,美國發布了一份強勁的非農就業報告。受其影響,日元跌至7年內低點,澳元跌至四年半內的低點。亞太市場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這一消息的鼓舞。恒生指數(Hang?Seng)上漲0.4%,悉尼S&P/ASX?200指數上漲1%。東京日經225指數(Nikkei?225)則突破了18000點大關,并在隨后小幅回落,這是2007年7月以來該指數首次突破18000點。不過,人們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到了中國市場上。目前,中國市場仍在經歷一輪大規模牛市。在這輪震蕩行情中,中國上證綜指(Shanghai?Composite?index)在早盤時上漲1.4%,將10月底以來的漲幅擴大至30%。今年迄今,中國股市反彈已達41%,成為亞洲表現最好的股市。隨著散戶不斷開設新的賬戶,并把資金從其他投資方式轉移進股市,上證綜指正處于2011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考慮到8日發布的貿易數據特別疲軟,當天的反彈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今年11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4.7%,低于8%的估值,也低于10月份11.6%的漲幅。進口則同比下跌了6.7%,逆轉了10月份4.6%的年增長率。蘇格蘭皇家銀行(RBS)高路易(Louis?Kuijs)表示:“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的下跌,以及中國國內需求的疲軟,限制了進口。”澳新銀行(ANZ)分析師表示,由于國內和全球需求都十分疲軟,中國完不成7.5%的年增長目標的可能性已大大增加。不過,以散戶為主導的中國股市可能更注意的是順勢交易,而不是新的經濟數據。在股市進一步上漲之際,更多投資者進入股市,這會強化中國經濟表現和股市回報率沒什么關系的印象。德意志銀行(Deutsche?Bank)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這種局面會讓中國政府面臨兩難選擇。疲弱的數據可能會讓更多人呼吁中國央行(PBoC)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所謂存款準備金率,是指銀行必須放置在央行的現金儲備的比例。張智威表示,不過寬松的政策也可能會加劇股市反彈,并加大股市在此后陷入低迷的可能性。反之,如果中國政府收緊貨幣政策,則可能對中國經濟和股市均造成傷害。他補充說:“中國經濟已經面臨流動性風險。2013年6月的流動性緊縮,就顯示了中國金融體系在流動性沖擊下有多么脆弱。自那時以來,由于中國杠桿化程度越來越高,這種脆弱性很可能已進一步加大。股市的反彈會讓金融產業總體流動性狀況更加復雜、更加動蕩。”目前仍不清楚中國央行將如何應對這種局面。不過,大概是為了促進出口,該行8日將受到嚴密控制的人民幣匯率固定在了3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上。該行將人民幣匯率降低了0.15%,降至1美元兌6.128元人民幣,這是本月最大單日跌幅。
消息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長白頭發是好事情?
對于世界上的富國而言,2008年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影響巨大。同時引起人們注意的是,危機過后這些國家的復蘇之路疲態盡顯。而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這一智庫主要是為發達國家的)年度《就業展望》(Employment Outlook)中的最新研究表明,勞動力市場也出現了反常的變化。
上世紀70~90年代發生的歷次衰退中,年長的職員一般很難獨善其身。然而這次情形有所不同。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年長雇員相比其他年齡段的員工,受到的沖擊則較為有限。
研究人員將總人口劃分了三個年齡組,分別比較觀察了2007年四季度至2012年四季度,每組“無業人口”與各自人口總數的比例變化。研究“無業人口”的方法優勢在于其研究對象不僅包括失業人員,還包括沒有擇業行為的人。區別就在于前者正在找工作,后者沒有在找工作。OECD數據顯示,雖然青年平均無業人口比例上漲4個百分點,25~54歲人員上漲1.5個百分點,但是55~64年齡段卻下降2個百分點。
年齡較大的工人表現優良的原因在何處?在南歐的一些國家,年紀大的工人享有工作保障的福利,而年齡偏低工人則不包含在內。不過在前幾次金融危機期間,工作保障也沒有起多大的作用。斯特凡諾·斯卡爾佩塔—— OECD就業事務總干事,他認為造成前后迥異的原因在于如今的用人單位如果要辭退年齡大的員工,需要承擔全部的費用。過去政府制定的提前退休計劃中,把“送花白頭發工人出門”的成本的門檻定得很低。政府當時錯誤地認為這樣會幫到年輕人就業,而如今這項計劃已基本不再推行。
今天,55~64歲的工人算得上是二戰后“嬰兒潮”的先頭部隊,他們比前輩接受了更好的教育。所以,與之前幾代人相比,如今這類雇員更容易得到工作。
由于金融危機對財富的沖擊,年長工人繼續工作的目的性更加清晰了。比如在英國,首先是投資回報的減少,其次工人將養老賬戶余額轉為固定收入,年金利率慘不忍睹;工人們賴以維系的私人養老金因此受到極為不利的影響。
或許有不少人認為年齡大的工人做得比較好是以犧牲年輕人為代價換來的。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第一,認為一個人上崗就意味著另一個人下崗,純屬謬誤;“勞動總數”并不是固定的。第二,據報道稱,在工作中年輕人和年長的人在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是替換的關系。不同的工作崗位,給二者分配的任務也是不同的:舉個例子,年輕人就比較青睞信息技術公司,而老一點的人就傾向于在較為傳統的工廠工作。當然,幫助新人擺脫失業困境的方法有千千萬,但是把老人趕走絕不是其中之一。?
消息來源:英國《經濟學人》
中國房地產遭遇人口結構預警
中國先前過熱的房地產市場在今年大部分時間持續低迷,但今后可能會更加糟糕,因為過去數十年房地產繁榮的主要推動因素——人口結構即將發生變化。
根據新公布的研究報告,中國購房主力人口(25歲至49歲之間人群)將在明年達到峰值,隨后就會開始下降,而與此同時還有大量超過需求數量的新公寓投放市場。
中國房地產專家、報告作者艾經緯表示,購房人口數量將從2018年起大幅下降,城市購房者人數下降速度將遠遠超過同時期的農村購房者,而且后者有能力購買昂貴公寓房的可能性也要低得多。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官方統計數據顯示,目前開發商手中的待售商品房數量高達560萬套,這一數字在兩年的時間里幾乎翻了一番。實際的待售商品房數量甚至可能還不止這么多。”
艾經緯估算,中國現在待售和在建的住宅很可能需要7年多時間才能消化完。但他認為,從長期來看,潛在購房人口縮減是更令人擔憂的挑戰。
艾經緯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從2015年開始,中國購房年齡人口數量將開始下降,房地產市場將經歷需求結構改變,事實上,我們有可能看到購買力出現嚴重的結構性短缺。”
他估計,中國25歲至49歲人口數量將在明年達到5.68億的峰值,隨后在2020年降至5.43億,到2025年降至5億以下,而在2010年該數據是5.47億人。
政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勞動年齡人口(15歲至59歲之間)的官方數據在2012年達到峰值,并在過去兩年里每年下降數百萬人。
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為控制人口數量而出臺的計劃生育政策,加劇了人口結構變化形勢的惡化。
勞動力市場趨緊和許多行業工資上漲已經體現了這種轉變。
艾經緯的研究報告中更令人不安的發現之一是,歷史上其他國家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和房地產泡沫破裂之間看上去存在相關性。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最明顯且最令人不安的例子是日本的房地產市場,后者的勞動年齡人口在1992年達到峰值,僅僅一年后巨大的房地產泡沫就開始破裂。
消息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一生的22個衰老時間點
技術即使再先進,也抵抗不了自然的規律,至少現在還做不到。各種最新研究顯示,人一生中共有22個關鍵點,在生活上做一些小改變,可以讓你遠離衰老和疾病。
一、8歲決定女性生育能力。此時的激素分泌和黃體酮的水平會對她的一生產生影響,因此要避免劇烈的體育運動,飲食一定要跟上。
二、10歲女性青春期萌芽。40%的骨骼在此時以沖刺的速度形成,攝入足夠的鈣是至關重要的。多食用奶制品、多做運動,避免肥胖。
三、17歲智齒發育。出現口腔疾病,使用漱口水或淡鹽水漱口消炎鎮痛,必要時使用撲熱息痛和阿司匹林。
四、25歲骨骼發育達到頂點。要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一般地說,每天要喝一瓶牛奶或酸奶,并多曬太陽以獲得維生素D。
五、28歲男性開始脫發。睪丸激素的水平變化是毛囊萎縮的主要原因,注意早餐中蛋白質的攝入,多食用雞蛋和瘦肉可以延緩毛囊的萎縮。
六、30歲新陳代謝能力下降,開始發胖。每天少攝入200卡路里的熱量,可以防止身體走形。
七、34歲女性最佳生育年齡。此時生育可以使母嬰都更健康,母親更長壽。每天服用葉酸對母嬰健康都有好處。
八、35歲白發開始出現。這是毛囊中的黑色素細胞不活躍造成的,服用B族維生素可以延緩白發的生成,并且也有緩解精神壓力的作用。
九、40歲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無論母親是否年輕,此時受孕的胎兒其流產率都會增高。讓睪丸保持較低的溫度,是提高精子存活率的關鍵。多攝入富含鋅、硒、維生素C、維生素E的食物能提高精子的活力。
十、41歲骨質疏松的跡象開始出現。加強鍛煉,每周做有氧運動,例如跳舞、跑步等,快走四五次。
十一、42歲大腦進入中年期,腦細胞每天流失1萬個。隨著循環能力的下降,腦部供氧減少,記憶力受到影響。經常讀書、下棋,彈奏樂器都可以幫助我們保持頭腦的敏銳。
十二、46歲開始出現老花眼的癥狀。這是眼睛的聚焦能力下降造成的,雖然老花眼不能抗拒,但是戒煙可以避免進一步的問題,特別是白內障的發生。
十三、50歲開始出現帕金森癥。多攝入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如橄欖油、瓜子和杏仁。
十四、51歲是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齡。改掉喝咖啡的習慣,換成茶或果茶,同時多攝入鈣。
十五、59歲容易受到皮膚病的威脅。避免皮膚在陽光下暴曬,冬天最好也使用低倍數的防曬霜。
十六、60歲白內障問題突出。多吃扁豆、豆芽、卷心菜、萵筍、奇異果、蜜瓜等食物,注意眼部異常。
十七、63歲是女性卵巢癌的平均年齡。最好多吃花椰菜。十字花科的蔬菜中所含的蛋白質,對卵巢癌細胞有抑制作用。
十八、68歲是關節置換手術的平均年齡。控制體重,過重的體重會增加關節負擔,誘發骨關節炎。
十九、70歲是英國腸癌的平均年齡。多吃藍莓,或其他高纖維的食物可防止癌變。
二十、75歲大部分人會有高血壓。高血壓會誘發心臟病和中風,要定期檢查血壓。
二十一、76歲是英國男性的平均壽命。降低飯量可以更長壽,還可以減少包括癌癥等疾病的發生。
二十二、81歲是英國女性的平均壽命。節制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適度吃魚,使用橄欖油,適度地飲用葡萄酒。?
消息來源: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