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企業基于自身特有的危機感,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開始謀劃轉型。應該如何轉型?未來之路如何走?利潤好的企業為此發愁,利潤不好的企業更發愁。由此可見,企業最大的危機,不是當下的利潤多寡,而是對未來能否清晰把握。2014年,對于所有傳統企業而言都有一場大考,考題如下:
一 傳統營銷的“勢”沒有了
不管在哪個行業,傳統營銷都找不到“勢”了。如果你的企業商業模式還是老一套傳統企業尤其是大企業的行活兒,大家突然產生了疲勞感,無論怎樣的成功學培訓也難以激發團隊的斗志,這就是最大的問題,這就是傳統行業的窮途征兆。任何事物,不怕小,就怕沒有勢,如何找回如火如荼的發展之勢,是所有傳統企業老板最大的命題。
二 不轉型等死,轉型怕轉死
對于企業,轉型有兩種。第一種是被迫轉型,當問題集中到不能解決的時候,倒逼企業轉型,這種轉型成本是很大,也很痛苦,但不手術必定死亡;第二種是預見式轉型,是依靠企業領導人超強的戰略洞察能力來實現的,但這種企業家在全世界也是鳳毛麟角。人往往不愿意割舍過去的成功與光榮,戀舊情結是人之常情,但商業不能戀舊,往往動感情的時候,就是失敗的開始。
三 傳統企業的高管年齡大了
中國傳統企業老板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高管年齡在35歲以上,這些人在傳統營銷領域經驗豐富,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對互聯網不精通。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人,往往因為什么成功,就往往因為什么失敗。讓老板換掉一批高管,然后引進一批年輕人,這種風險誰能扛住?這就是企業轉型的矛盾和痛苦。對于新崛起的互聯網企業,他們沒有歷史包袱,他們可以輕裝上陣,而傳統企業不能,這是最痛苦的地方。
四 傳統企業家對網絡營銷心里沒底
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注,背后是新舊思維的碰撞,是粉絲經濟模式與傳統產業鏈模式的碰撞。有很多企業家,他們普遍對網絡營銷心里沒底,企業家對不確定的東西是不敢投入的,風險是他們的第一考量。所以,企業家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對互聯網心里有底,辦法只有一個,自己下水玩玩互聯網,掏點錢當學費。
五 錯把網絡當銷售渠道之一
很多傳統企業高管把互聯網當作一個渠道。比如公牛插座依靠傳統分銷路線4年時間從3個億做到30多個億,小米如果發現小插座的高利潤,搞出一個設計更漂亮,以出廠價作為零售價的產品,那公牛的經銷渠道會哀鴻遍野。這就是說,互聯網是一個銷售渠道,但互聯網思維是一種新商業模式。就像馬云說的,傳統企業對互聯網模式往往先是看不見,然后看不起,最后來不及。
六 傳統營銷思維根深蒂固
面對未來,我們想奉勸所有傳統企業人:不要用已知否定未知。有很多傳統企業用傳統思維做互聯網營銷,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比如傳統營銷思維中,產品需要提煉獨特銷售主張的廣告語,這些都已經形成思維定勢,但我們發現廣告語在推銷產品中的力量越來越差,你能回憶起蘋果手機的廣告語是什么嗎?
其實,產品不一定非要在互聯網上賣,而是要用互聯網思維方式賣。什么是互聯網思維方式,就是與目標人群打成一片的思維方式,就是C2B,最后形成粉絲經濟,建立起企業自己的粉絲帝國。
七 產品越來越不好賣了
今天的年輕一代買的不是產品,買的是一種精神或者樂趣,比如三只松鼠的崛起。傳統食品越來越不好賣,尤其很多傳統歷史悠久的食品企業,仍然在搞什么文化包裝,這種做法是把企業往絕路上推。中國及中國企業再也不要販賣過去的傳統文化了,可以作為品牌故事背景,絕對不能作為第一訴求。未來一定拼的是創意文化,而不是傳統文化。產品必須充滿人情味,而不是自我的夸張與包裝,產品必須成為消費者肚子里的蛔蟲,才能成功。
八 五年戰略規劃失去意義
騰訊曾經搞過類似阿里巴巴的電商,但失敗了,今天的微信卻成功了。所以,企業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變化下,只能制定有效的1年戰略,策略戰術變化以周為單位,這樣才能保證企業的與時俱進。因此,互聯網時代,企業會越來越累,因為越來越快,傳統企業時代的舒服日子一去不復返了。對于傳統企業家,未來出路有兩條,趕緊賣掉企業做年輕人的股東;冒險轉型,用好產品打入互聯網市場。
九 搞不懂商業模式創意
互聯網世界是平的,沒有區域市場之分。傳統時代,還可以做區域品牌老大,互聯網上沒有這個機會,所以,一個商業模式只能存活一個企業,這就是為什么騰訊模仿阿里巴巴失敗的原因。能否直接面對消費者搞出新商業模式,在我們看是對所有傳統企業轉型的考驗。未來是直銷時代,渠道必然消亡,三種直銷模式會暢行天下:互聯網直銷、人聯網直銷、社區連鎖直銷。離開這三種直銷模式,傳統企業沒有其他出路。
所以,傳統企業必須好好思考,你的產品如何能直接到達喜歡你的消費者手中,而且讓他們愛不釋手和廣為傳播。
十 2014年,考驗老板的一年
2013年后半年,讓中國眾多傳統企業覺醒了,著急了,彷徨了,因為我們沒有前車之鑒可參照。2014年,考驗的是老板。時代會無情地淘汰那些所謂傳統明星企業,會不斷地迸發新穎甚至是新奇的商業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所有行業都不能置身事外,都必須轉型。轉也得轉,不轉也得轉,倒逼轉型會發揮威力,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本文首發于陳安之微信公共號,轉載略有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