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YE MAGAZINE
張大衛(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企業的價值取向,是資本人格化的體現。近七、八年來,建業基于“根植中原”而實施的省域化戰略為河南的城鎮化和城市形象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在一些中小城市,建業的一批開發項目和配套的基礎設施項目,使這些地區的條件有了積極的變化。建業做為我省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其成長路徑和市場表現確實代表了中原文化的一些優秀品格,也代表了民營企業中勇于承擔國家和地方發展責任的主流精神。現在的問題是對這些企業我們很多方面做得不夠,對其發展的環境創造得還不夠好;留住他們、鼓勵他們發展的意識還不夠強,一些地方恐怕在“放手”二字上還有欠缺,這些問題如不解決,“商業信仰”和“企業家精神”就缺乏厚實的土壤。
——近日,由河南省社科院調研寫就的《建業省域化戰略調查報告》經由《呈閱件》送呈省主要領導審閱,上文摘自張大衛副省長對《呈閱件》的批示。
李佩甫(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
葆森先生作為一個知名的房地產商,一個大型民營企業的董事長,曾經做了許多“無價”的公益事業。一個代表著一億人口大省的足球隊,將要辦不下去的時候,是他接手的……一個房地產商,為什么要做這些看似“無用”的事情呢?以我的理解,這就不僅僅是熱愛和嗜好,而是心胸和氣度了。這是“建設”和“種植”。先生要建設的是國民心理的精神高度,是在推介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種植”的是一個省份的審美的價值取向,是一種高尚的精神上的文化建設。這就不得不說是品位了。
對胡葆森先生,我著實知道得并太不多。但我知道,在中國的房地產行業中,他并不是最富有的。比他富的人,比比皆是。但作為一個地產商,當他有了錢之后,他首先做的,是建設和種植文化,一個民族的文化。
在一座城市里,有這樣的人,是一種境界。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李佩甫先生所著《一個人與一座城市》。
馬國強(河南省文聯主席):
我和葆森的友誼保持至今——屈指算來已近20年,其間歷經我由掌門一家媒體叱咤風云揮斥方遒端的算得上一方人物,到轉身回歸悠然南山獨善其身墨田耕耘,雖悠哉卻寸權皆無,竟是百無一用一書生了。然葆森先生與我不僅未曾疏遠,卻情逾深誼逾篤,來往反而更加密切,逢年節必聚會,推杯小酌,換盞大醉。由是始信人間自有真情,由是方知何為厚德載物,建業成功秘訣萬千,其實也就這一條最重要。
去年小女出嫁,婚禮與葆森一重要商務出國沖突。原本對其出席已不抱希望,不想進行將半,葆森飄然而至,只不過身著便裝布鞋一臉倦容,與一貫注重儀表的胡老板形象迥異。一問方知其剛下飛機即驅車飛馳赴會,數十小時在機上不曾休息好,聞后默然。為友當如葆森!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馬國強先生所著《為友葆森》。
畢殿嶺(高級記者、《時文博覽》雜志出品人):
建業思想,必是建業所有奉獻中至為寶貴的。
世界上一切有價值的東西都有思想。
思想承載了生命:大到天體宇宙,小到電子原子,江河湖海花草蟲魚皆然,一如佛家“一葉一如來”。沒有思想就沒有生命。從來沒有,遑論恒久?同理,一個企業,須有思想,獨到的,個性的,由此而有生命,生命恒久,基業長青,一如建業。這思想是: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
作為這一思想的支撐,葆森用心血鍛造出8字真言:追求卓越,堅忍圖成。這8個字,葆森雄渾氣質以墨筆題就,固化于其會館,是為建業恪守的信條。這思想便成了旗幟,風云際會,這旗幟下便薈萃了優秀的建業集群,一個超大組合的黃河之濱,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追求,在優選著培育著凈化著堅強著建業人。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畢殿嶺先生所著《建業思想》。
姜明(天明集團董事長):
與老胡之情,與建業之誼,一路走來,真切地感受到:老胡是真正的中原漢子,是河南地產的領軍人物,是河南企業家方陣中最杰出的代表者,是一張鮮明而閃亮的“河南名片”,也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中最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建業人的勤勉、自省、仁義、厚重、大氣、執著;愛國、進取、創新、守約、誠信、敬業、奉獻,使之凝聚成一個有夢想、有戰斗力的團隊!建業,歷經二十年的發展沉淀,其省域化發展戰略之清晰,在全國獨樹一幟,在河南標桿領先,是一個令人尊敬的企業,是河南民營企業的旗幟!
堅信并祝愿,新的十年,在老胡的帶領下,建業人一定會實現“百城建業,三十而立”!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姜明先生所著《二十年的情誼》。
李曉峰(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房地產經濟研究所所長):
市場經濟時代,品牌的作用是決定性的,沒有品牌就沒有市場,就沒有客戶,就沒有發展的機會。建業品牌的打造,按我的理解,大概是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樓盤品牌,第二階段是企業品牌,經由一個個樓盤的精心打造,使人們透過樹木看到森林,同時也感覺到建業的可依賴和可信賴,最終形成企業的品牌。如果每一個樓盤在老百姓心目中都是一座豐碑,企業也注定是一座豐碑。
記得有一次聊天中,胡總曾經說過:現在建業在全省的不少地市,已經處于無競爭狀態,我面對的是當地市場上的最頂級的客戶,其他企業的產品滿足不了他們的高端需求;建業注重品質的打造,當地的房價只相當于我們的成本價,我的房價比當地高不少,然而,大家也完全能夠接受。為什么人們心甘情愿地出高價買建業的房子?這就是品牌的力量與品牌的價值。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李曉峰先生所著《建業散記》。
孔維國(豫企五百網董事長):
曾經在老胡辦公室,談及傳媒與企業的關系,他說:不要那么短視,不要那么急功近利;首先把事情做好,一切都會來的。
后來我創辦豫企五百網,就把老胡這句話給記下了,踐行之。建業20年,一直拒絕短視和急功近利,建業的成長本身就是一個“把事情做好”后水到渠成的結果。老胡有理想、有點兒理想主義,在商業實踐中以獨特的姿態而立世并取得成功,他的話,值得信賴。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孔維國先生所著《我的“投資人”老胡》。
汪先騰(《東方今報》記者):
也許我們需要考慮一下,一個典范企業的特征究竟有哪些。保守主義的投資哲學中有個非常著名的論斷:大勝靠德。所謂大勝,決不是指一錘子買賣的勝利,而是指持續的、長久的生存,意即基業長青。
典范的鈍企,必得有一種樸素的推己及人的德性。這個觀點寫在我的《企業如何贏得大規模信任》一文中,這種特征經常會在老胡的身上天然地流露。這大體符合我對典范鈍企的理解:企業不僅僅是追求盈利的工具,更是一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中包含著員工對企業的價值認同和自我實現,更有產品的購買者對企業的一以貫之的信任。毋寧說,建業所獲得的信任與其資產規模并無太多關聯,但愿它能繼續在自己的道路上慢慢地生長,以德決勝于未來。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汪先騰先生所著《做中原新紳商》。
王天也(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前任CEO):
建業集團在鄭州辦公室的走廊里有一幅畫,一棵小樹在貧瘠的土地上扎下根,頑強地生長。每當我看到這幅畫,都有所感觸。一個有承諾感的領導者帶領著一支有承諾感的團隊,二十年在河南這片熱土上辛勤耕耘。堅實和堅忍是這種精神的體現。
老胡不是完人。像很多成功企業老板一樣,有時他那種駕馭一切的任性使得下屬感到惶恐;他對一些決定的改變,亦常使下屬不知所措。但是,當下屬們竊竊私語他的缺點的同時,也更多地流露出對他人格和智慧的欽佩:忠厚、關愛、勤奮、向上。
一個有承諾感的團隊,憑著信任與關愛,帶著堅實和堅忍的性格,在其領導者的帶領下,一路前進著。這就是我體會到的建業。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王天也先生所著《承諾——CEO眼中的建業、老胡及其軼事》。
陳建業(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CEO、建業集團總裁):
一個企業是否能在社會上長期存在,永遠走下去,也首先要看這個企業為社會、為人類的進步是否作出了貢獻。一個企業在所在的區域內,為這個地區、為這個社會作的貢獻大、上繳的稅收多、安排的就業多、給人們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好條件,肯定會受到人們的尊重。這是最基本的、最簡單的,同時也是最深刻的道理。而胡總就是懷著這樣一種回報社會的理念,堅持在河南扎根20年。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陳建業先生所著《建業緣》。
張少鴻(建業集團副總裁):
在我的一生中,打工的企業只有兩家。一家是中國銀行,我在那里工作了4年;另一家就是建業。這兩家企業在我看來,都有著相同的百年老店的夢想和堅持。今年,是中國銀行成立100周年,也是建業成立20周年。一個企業,能夠超越風霜雨雪而延續百年,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基業長青。去年,我的女兒在中國銀行實習,負責協助籌備中國銀行成立100周年的活動,對這段經歷,她感慨萬千,因為幾乎中國的每段歷史都與中國銀行的發展息息相關。
一家企業能夠自覺地把民族與區域的振興作為自身發展的目標,實屬不易。中國銀行之于國家如此,建業之于河南亦如此。在建業20周年之際,寫下我的些許感嘆,期待建業在百年企業的道路上更加穩健!
——選自《百人講述建業》書中張少鴻先生所著《不能相忘的江湖》。
丁盟:(上海秉誠泰房地產投資基金副總裁)
如上世紀初的“五四”運動,領導時代,造就了“五四青年”;上世紀末的我輩入行于建業,受知受教于恩師,醍醐灌頂于正氣商道,春風化雨于現代商業文明,今行走江湖,皆可稱為“建業青年”!建業、胡氏哲學、建業青年必將成為當代中國商業史濃墨重彩的現象。十年建業,是少年建業,如日初生,朝氣蓬勃;廿年建業,是青年建業,器宇軒昂,勇立潮頭。三十建業可望,百年建業可期!
——“建業青年”丁盟先生于建業集團二十周年有感而發。
眾友人品讀建業
☆“建業二十年,感恩一億人”!胡總親自選定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保留曲目《長征組歌》大型聲樂套曲,大型感恩演出非常成功!也讓人感到特別振奮!祝建業在今后的10年、30年、50年、100年不斷創造新的輝煌!“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的愿景太讓人振奮和感動!“建業人的長征”為建業人吹響了新的號角,我們為建業集團驕傲!
☆《長征組歌》這部經典影響了不止一代人。從精神到藝術,至今沒有被超越,也只有慣于締造經典的建業才能與這場演出相得益彰。
☆巍巍昆侖,玉龍飛處,萬山之祖。俯中原大地,黃河太行,炎黃二帝,英雄輩出。建業兒女,誓移王屋,百城精心繪藍圖。回首顧,看二十春秋,輝煌矚目。
舉步維艱難訴,秉誠信念凝聚隊伍。感恩一億人,傳承千古,三十百年,后繼前赴。一代梟雄,身體力行,指點江山展宏圖。向未來,立世界之林,中州英武。
☆艱辛、喜悅、困惑、淡定,這又有幾人知曉、幾人理解?不過,上帝知之,這個上帝就是自己赤誠的心和受益的民眾。老胡和建業無愧于這個時代,可以仰天長笑了!
記得第一次見到老胡是在《中國企業家》雜志組織的一次企業家活動上。最初一見,頗有些意外,因為僅從外表看,老胡的氣質風度,就非同凡響,很有征服力,而談起事情更是進退有據,見識了得。當時對建業這個企業并不太熟悉,并且和許多人的認識一樣,覺得河南是內陸不發達省份,這里雖然曾孕育了厚重的中華文明,但在現代商業文明領域卻一直不活躍。而與胡總的結識與相知,則打破了內心對河南企業家的固有認識。
君子和而不同,老胡從中原來,身上也帶著很濃郁的古風。比如,厚道、大度、義氣。成功的企業家在創業的歷程中無不經歷過許多身心的磨礪,因此他們多個性鮮明,許多事情難以自洽。但老胡卻非常溫和,長于替別人考慮,因此他人緣非常好,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這個圈子里很受認可。2008年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互訪建業時,參與的企業家人數是歷站互訪中較多的之一,算是一種明證。在俱樂部中,老胡一向是活躍分子,他參與任何事情都是認真對待的。2010年度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大會上,他被推舉成為第四任執行理事長,主要就是出于這批頂級企業領袖對他的信賴。我們都相信他一定會認真負責地履行好這個職責,為大家為俱樂部做出貢獻;此外,因為他曾擔任過中城聯盟的第三任輪值主席,對管理這種組織也比較有經驗。
老胡的義氣還體現在對朋友深切的理解和堅定的支持上,想到這一點我就倍感溫暖。2010年,我還在《中國企業家》雜志的時候,他曾經對我說過:“也許你們自己活得并不容易,但很多企業卻因你們的存在活得輕松了很多;作為一家傳媒企業,你們也許沒有太大的經營規模,但我們這些企業掙的錢、創造的財富里面都包含著你們的一份功勞。”這句熨帖的鼓勵,我一直牢記并經常拿出來跟人分享。
和老胡結識至今,交流越來越多,而情誼也愈來愈深,皆因為在價值觀、理念層面我們有太多共鳴。我認識很多企業家,發現從人生成就自我的動力看,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理念驅動型,另一種則是現實驅動型。所謂理念驅動型,就是年輕時期即已經有一個很宏大的愿望,對未來要做什么非常清晰,有著具體的藍圖,并按照既定的人生戰略規劃一步步實施;而現實驅動型則重在行動,有一些目前做的事業很大的企業家,其實最初也并沒有設立太宏大的目標,但居高身自遠,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腳下臺階增高而逐漸擁有了廣博的智慧和宏大的目標。
我覺得我和葆森都屬于前一種,當然這兩種所謂驅動模式并無優劣之分,只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更加重視理念,重視對規律的探討。
“對規律的尊重”是我們都極為推崇的。規律為道,道為天,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有果。我記得葆森在《向農民學生存的智慧》一文中這樣寫道:“無論上帝是否存在,規律是存在的,事物的兩面性是存在的,認識論的兩分法是客觀的。”而這種認識也一直貫徹于他做企業的實踐之中。葆森說,做企業的過程,就是探求和遵循規律的過程。對不尊重規律的人來說,規律永遠只是病入膏肓時才決意抱一抱的“佛腳”。沒有一個企業是可以不遵循規律而收獲長久的成功。
專家、學者、思想家通常以發現規律、揭示真理為終極追求和最高目標,至于這些真理怎樣才能給眼下的世界帶來實實在在的價值,人們對某些“可怕的”真理有沒有足夠的心理承受力,往往不是他們考量的重點。企業家則不同。九死一生、勇往直前的商業實踐使他們有機會認識和把握各種規律和真理,而必須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負責、必須對好的結果負責的天職,決定了他們表達和呈現這些規律和真理的方式具有高度的建設性。如果說思想家有時為了呈現真理不惜讓現實甚至自己“蒙難”的話,企業家則必須通過讓自己的企業更好地活著來證明真理的價值。而胡總對規律的尊重也恰好證實了這一點。
馬云說“不掙錢的企業是可恥的”,是因為企業不掙錢,連生存的資格都沒有。但是馬云真正想說的是下面的意思:為卑鄙的目的掙錢是更為可恥甚至生不如死的;只有為了一個崇高的目標、通過為社會解決問題而掙錢、掙大錢、持續地掙錢,才有機會成就一家偉大的企業。正像《基業長青》一書里所揭示的:在全世界的范圍內,真正偉大的企業沒有一家把掙錢、把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最高追求,掙錢、掙大錢只是結果,是偉大公司通過商業的方式為社會承擔重要責任和使命的必然結果。對建業有了更深的了解之后,發現在企業治理很多重要理念上也和葆森的一些看法不謀而合。
我們都認為,企業也有個基因問題。一家企業最重要的基因不是別的,而是摸不著、看不見的核心價值觀;企業之間競爭的最高層次,是核心價值觀的競爭,是企業這個“肉身”所承載的意義、使命、境界的競爭。在全國范圍內,建業雖然規模不算太大,但一直有著相對領先的核心價值觀,“根植中原,造福百姓”也好,做中原城市化進程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推動者也罷,建業的基因一直都是良性的。我想這可能也是建業二十年穩健發展的根本。
我常常想,企業之于企業家,既是安身立命之地,也更像是自我修煉的道場。人們的自然壽命也許相差無多,生命修煉的層次和高度卻可能判若云泥。很多人會在人生的較早階段就停下腳步,放棄人生更加高遠的夢想和追求,提前走上一個漫長而無聊的下坡路。也總有一些人會風雨兼程、永不止步。建業已經二十年,葆森也將近耳順之年,但我每次見到他總能聽到他神采飛揚地談建業的未來,就像建業剛剛起步一樣。也正因如此,我對建業的未來更加期待,也祝愿葆森在中原這塊土地上收獲更大的精神成果和更高的人生境界。
劉東華
正和島創始人兼首席架構師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創始人、常務副理事長
《中國企業家》雜志社首席顧問
因厚道而守信
我和胡總認識十年以上了,也是建業多年來發展的一個見證者。如果用最簡短的語言總結胡總這么多年來給我留下的印象,我會用四個字:“放心、踏實。”
這種信任感不是隨口說的,而是通過許多交往的細節積累起來的。一個人做事讓人放心絕對不會僅因為一件事,而要經過多件事情組合檢驗。這類事情,我能回憶的太多,但我更愿意用一些很小的事情來舉例。
前段時間我們一起去開封,書院街有賣老點心的,胡總特別認真地一盒一盒地挑,準備給每位朋友都帶一盒作為禮物。但最后因為走得匆忙,我的那份忘了帶了。就這么一件簡直不值一提的小事,他還特意在半天后打電話過來,為我最后沒帶上禮物走而道歉。其實對我來說,完全是一件可以不提的小事,但是胡總卻還放在心上。
另外,胡總對承諾的恪守也讓人倍感信賴,無論任何事情,只要他答應了,就會把這個事當成一個無比重要的事去對待。比如,如果我和他現在約好半年后某天談話會面,那么,這半年間不用我提醒,那一天他肯定不會安排其他事,即便有特別大的事情,他也會提前很長時間和你商量一下,不會無故失約。對這樣的朋友,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胡總給人的信賴感,絕不僅僅是我自己的評價,其實到今天為止,所有和胡總打過交道的人都會有同樣的感受——認為他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一個人可以得到另一個人或者一部分人的欣賞或者贊賞并不難,但是如果所有接觸過的人——各個行業的人、各種特點的人都這樣認為,那是不容易的。更為不易的是,胡總愛讀書、思考,還具有強烈的自省精神。和他交流往往不僅是談天說地,更能激發思考,相互促進。他經常說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他的反思也會促使我們經常反省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對,有沒有真正替別人著想;別人可能覺得你有一定地位,但你自己心里千萬不要這么想,這是我們從胡總身上學到的謙虛、謙和。
回過頭來看,做人與治企,有許多共通之處。當企業家的個性特質融入企業時,那么企業也同樣會讓客戶有這種信賴。客戶購買建業的房子,可能并不是簡單地認為房子質量比別家好,價格便宜或者地理位置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住在建業的樓盤里特別放心,這個放心會體現在方方面面。對個體來講,可能是對人的人品、行為放心,但是作為企業來講,最核心的問題是對制度放心。所以,胡總個人身上的特點轉化為企業制度上的越多,這個企業就會越了不起。很多基業長青、保持卓越的企業都出自一代人或者幾代人的傳承,企業與人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把企業家人格化的東西落實在企業上面,這個企業就更加具有可信度。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經過二十年的穩健發展,建業在河南已成為無爭議的最值得信賴的本土地產企業,品牌含金量和美譽度首屈一指。
因遠見而擔責
說起建業二十年這個時點,我想起另外一個有趣的事情——最近我們在談企業時視角的轉變。以前我和胡總聊天都是談眼前的事情,但最近聊的多是十年后的事情。以十年為單位思考事物,非常重要也有必要。首先你會明白,生存重于發展,要想說十年后的事情,你必須保證自己還活著;其次,十年后,或許你的生活環境、精神狀態、思維方式都已發生轉變,甚至你賴以生存的模式也可能不復存在了,所以你必須用未來約束現在,更長遠地思考現在的選擇對以后的影響;最后,只考慮當下的企業對客戶來說是危險的,相反,一個企業如果敢思考今后十年甚至更遠的問題,客戶大可以完全放心,因為這家企業一定不會眼光短淺,也真正站到了可持續發展的層面上。這種企業也一定會承擔責任,遵守承諾。
胡總是一個具有長遠戰略眼光的人,從堅定不移地實施省域化戰略開始,他已經著眼為十年后甚至更長遠的發展提前做準備了。當初建業如果簡單地站在賺錢的角度進軍一線城市,那么十年、二十年過去后,你會發現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可能將會無房可建。在未來,簡單的買地蓋房子賣房子——這種當今房地產業的通用模式,將會越來越難持續。但河南這個城市化率相對較低的市場則不同,它有著更為廣闊持續的市場。
胡總的戰略眼光還不限于此。放在一個更遠的時間維度看,河南的地產市場也同樣可能面臨飽和,城市化接近停滯。但建業模式同樣具有轉型的優越性,建業的省域化戰略在不知不覺中就為這個階段做了準備。
當建業也面臨無房可賣的處境時,最大的資源和核心競爭力就變成了目前積累的這些客戶。到那個時候,建業龐大的客戶群體加起來就相當于一座小城市的總人口。現在我們對客戶的服務主要是營造產品,而未來,我們的服務則會變成對客戶多樣化生活需求的滿足,而企業也將因對客戶長期的服務而獲取持續發展的新動力。這一轉型,對全國性發展企業而言幾乎是不可能之任務。因為,建業在自己的戰略區域已經集中了所有資源,而河南各地的文化和消費心理特征又是基本相通的,相形之下,鄭州人與成都人、上海人的服務需求特點則不可能完全一致。
我知道建業近年來一直著力構建“大服務體系”,應該也是基于這一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我個人對這一思路及未來建業的發展充滿信心。一個志在百年的企業絕對是值得托付和期待的。衷心希望建業未來不僅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也能讓住上建業房子的人生活得越來越好。
焦震
鼎暉投資執行總裁、管理合伙人
2006年10月17日,建業集團與新加坡嘉德置地簽署了戰略投資協議,嘉德置地注資6.01億元人民幣購入建業集團29.75%的股份。由此,建業集團完成了股權重組工作,為其在2008年成功上市奠定了基礎。
嘉德置地與河南建業之友誼就猶如武俠小說中的情節——識英雄重英雄,相識相知相結。嘉德置地與河南建業相逢一見如故速成知己,一如武俠小說中的英雄結義。
我是個超級武俠迷,尤其愛看由金庸暢銷武俠小說改編的粵語電視劇。早在年少時我就鐘愛亦真亦幻的武俠世界;50年過去了,我對武俠的癡迷一如既往。我記得胡葆森帶我與同事一行前往河南嵩山,探訪建于1500年前的第一座少林寺,此行令我興奮不已,感覺就像是在參加由少林方丈主持的武林大會。正是這次少林寺之行以及游歷令人嘆為觀止的龍門石窟,使我深深為河南源遠流長的文化而贊嘆。擁有如此深厚的文化根基,我相信有著一億人口的河南省必定會形成一股引人矚目的巨大經濟力量。
胡葆森為河南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不僅在房地產領域,他亦在弘揚教育、體育事業(足球)以及其他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無私奉獻。河南建業在中國住房問題成為舉國問題之前就率先啟動平價商品房的建設。這也是嘉德置地在合作關系中所看重的—— 一家與我們共享以“建宇樹人,樹人建宇”公司理念為代表的核心價值觀的公司。
2006年10月,嘉德置地投資河南建業,正式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這標志了嘉德置地首次進軍中國中部地區,與我們在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和西南地區的其他業務發展工作形成良好互補。鑒于對河南建業發展潛力充滿信心,嘉德置地大力支持河南建業的公開上市。我親自在香港投資者午宴上發表講話,為河南建業的首次公開募股集結多方支持。兩年后,河南建業于2008年6月在香港成功上市,這是銘刻嘉德置地與河南建業堅實友誼的又一個里程碑。
我也非常感激胡葆森對嘉德置地的不懈支持,他為確保我們對河南建業的投資實屬明智的商業決策而全力以赴。更值得一提的是,胡葆森在百忙之中總會試著抽時間對嘉德置地的重要活動給予支持。2007年新加坡《商業時報》授予我年度CEO獎,胡葆森專程飛抵新加坡參加頒獎禮,2009年他也專程飛抵上海參加凱德中國 15周年慶典。
胡葆森的英勇正直、審時度勢的從容明晰以及為人處事上的肝膽赤誠,宛如一位少林傳人。這些都是卓爾不凡的領袖所具備的資質,使其得以在20年內引領一家公司勇攀雄偉高峰。我再次向胡葆森致以最真摯的祝賀,并祝愿河南建業擁有更多輝煌的20年。
廖文良
嘉德置地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建業二十歲了,這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不到七年,世界500強的平均壽命只有12.5年,而在中國這個市場經濟并不成熟的制度中,超過二十年歷史的非公企業并不多。“南巡”講話之后誕生的企業,大多數都已在大浪淘沙之中睡在了沙灘上,而建業則如日中天,正在蓬勃發展、引吭高歌。
最早知道建業這個詞是在足球的賽場上,而最初認識老胡則是在中城聯盟的成立大會上,一見有緣卻來自于我們共同相識的一群朋友,如方風雷既和老胡有著多年的共事經歷,也與我是“文革”時就相識、插隊時在同一個大隊的朋友。當與一個陌生人相處時,最能拉近兩個人距離、消除戒心的恰恰是兩個人都共同擁有的朋友。
建業成立之初與大多數企業一樣經歷過創業的艱難,都從嬰兒開始長大,有過許多跌跌撞撞的坎坷。但建業從創業之初就有自己明確的發展戰略,老胡并沒有像許多企業一樣急于在全國各地見縫插針,尤其沒有急于殺進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為提高知名度而盲目投資,而是立場堅定地要為一億河南人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為家鄉的發展與建設扎下深深的根。表面看這僅是一種鄉土之戀,但對企業而言,這則是一種造福一方的資源戰略,讓市場更集中、讓企業更穩定、讓管理更便捷、讓生活習慣成為優勢、讓口碑與信任超越廣告、讓資源配置更合理、讓家鄉更美好!
建業不僅成為房地產業中的佼佼者,也成為河南人的驕傲。
從鄭州到河南其他地級城市,再到河南所有的縣城,是老胡的愿望;讓所有的河南城鎮家庭都能建家立業,是老胡的夢想。建業這個響亮的名字已深入河南人乃至全國人的腦海之中。
老胡曾是中城聯盟第三屆輪值主席,帶領中城聯盟擴大了行業的影響和在產業中的地位,尤其是中城基金的改革與創新,給更多的成員企業帶來了發展的機會、提供了巨大的幫助,也讓許多正處于艱難發展中的小企業有了生機。一個企業管理者將一個協會組織發展壯大,并使它承擔了更多的社會責任。
同時,老胡也借中城聯盟的力量,用加大投資、信息交流、各種論壇等活動帶動了河南鄭州等地區的發展,為家鄉增添了光彩,也帶動了河南更多的企業加入了中城聯盟,并加入了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等公益組織。
老胡在業內是個頗受大家歡迎的人,因為他的公平、正直、憨厚,更是長得像個笑面佛,深刻地領會了忍的禪意。他常常能在令人火冒三丈的情況下冷靜地思考問題,給人一種穩如泰山的感覺—— 這大約來自于書法中的磨練。讀書、寫詩、作畫都是老胡的愛好,也因此老胡以房地產界的文人著稱。
地產界中有許多知名的文人,如稱得上是思想家的馮侖;出了多本散文集的謝強;以散文詩體暢述情懷的黃怒波、劉曉光;常揮舞著毛筆寫著一手怪字的張寶全;寫得一部迷人小說的米瑞蓉,還有許多人都出了各種書和傳記。當然也有我這種常造幾句平仄不論的古風者,等等。然而老胡卻是深藏不露,偶爾顯崢嶸的真神,其毛筆字不失古風,而詩詞則頗有底蘊,讓人拍案叫絕。
過去只知道老胡有個字畫館,案頭常有筆硯,卻不知肚子里有多少墨水。2011年兩會期間,正逢我過生日,席中有中城聯盟的朋友、阿拉善的朋友、企業家論壇的朋友,兩會中的許多委員、代表,幾十個人歡聚在一起慶賀我退出國企,征程萬里可以放下擔子了。老胡酣然一曲,一副長長的對聯就脫口而出了。事后還專門手書了一幅字并裱好送給我,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那時候才知老胡的宰相肚子里水深不可測、貨色多多啊!
能和老胡成為朋友是我的榮幸,原因在于老胡的真誠與正直。老胡可以當面批評我的言論,但卻不會在背后說我的壞話;老胡可以發短信提醒我一些事情,但絕不會像某些人等著看我的笑話;他會有聲無聲地支持著你,維持著一個朋友的聲譽和行業的聲譽,但卻從不會以老大自居。因此行內的人都將老胡當成可以訴說秘密的朋友,也可以當做家里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時,老胡從不推辭和退縮,是那種可以放心依靠,對女人來說可謂之是“肩膀”的人。
幾年前老胡請了幾位朋友在鄭州搞了個“東西南北中”的論壇,從而帶動了中原地區的房地產發展。我經常被老胡請到鄭州去參加各種活動。許多河南的媒體、協會以及機構都想請我去參加各種活動,我都對他們說建業是河南的老大,沒有建業參加的活動我不會去參加。而老胡要張羅的活動想不去都難,凡是老胡的邀請,朋友們都很當回事辦。老胡這個朋友的邀請,所有人都會很珍惜。這也正說明老胡的為人讓圈子里的人都很放心,這自然也就成了一塊“金字招牌”。
借老胡的光,我領略了河南的山山水水,從現代新修的魯山大佛到古老的白馬寺,從尼姑庵到少林寺,既有逐鹿中原的歷史沉淀,也有現代藝術的大型歌舞和精美建筑,更有特殊的飲食習慣和風土人情。“壯饃”、“燴面”都不是什么高檔的菜肴,但卻是令人回味無窮的美食,以至于竟讓滿世界游山玩水的王石吃得快被脹破了肚子。
河南雖然還只是城市化率僅為40%的農業大省,但卻是中國人口最密集、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中部崛起的過程,正是河南城市化進入快速發展的階段,而老胡的建業正是在這樣一個歷史的發展機遇中成長的企業,正適應了當地經濟跨越的進程。以河南為家、依據地級市向縣域經濟發展的戰略,讓建業的合理管理半徑都在兩小時的車程之內,不僅可以依靠現代化的通訊手段,更有利于直接親臨現場的指揮與視察。這種以省城為基礎的資源組合,讓建業在區域內的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都大大提升了,同時也促使企業不能打一槍換個地方,而必須接受當地民眾與政府的監督,必須用產品的質量、品質和誠信來贏得贊譽。
正如建業的小區中多有幼兒園和基礎教育的設施,建立了一種從孩提時代就給人以創新的生活方式、對小區居民終身負責的態度。
大多數開發商會將總部遠離自己的樓盤、小區,怕的正是建筑、管理中可能出現各種責任、質量問題,而老胡則勇敢地將公司的總部放在了小區的中央,正體現了這種開發商的責任感和品質、品牌的保證。
過去華遠曾強調公司的人員必須購買和居住于自己建設的小區中,如果沒有這種敢于在自己建設的小區中生活的膽量,又如何讓消費者放心地購買你的產品呢?這大約就是負責任的開發商的一種共同點,用行動證明自己的產品質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與消費者共同生活,可以承受任何投訴。
老胡有數不清的趣事,建業也有數不清的樓盤,而在一個城市中能留下標志性的建筑群則是一個開發商一輩子的驕傲。一個開發企業留下的足跡則是幾代人共享的生活,而二十年的建業則在河南一個個城市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樹起了自己的形象雕塑。這些小區、建筑都印證著二十年的發展歷程,也為子孫后代書寫著這一代人的努力。
過去的已成為過去,而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遠。慶祝建業二十年的生日之際,也同時送上我美好的祝愿,讓建業在中國的未來中越走越遠!
任志強
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說起建業的老胡,內心總有很多溫暖,老胡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朋友和兄長之一,女性之間最要好的伙伴有叫“閨密”,也有叫“老同”,男性很少有,一叫就有“斷背”的嫌疑。不過,跟老胡我們確實是超過一般簡單的商業層面的朋友,有很多精神層面的共鳴。
我覺得有三個字很能概括我對老胡的印象和評價。第一個字是“厚”——厚道、厚重、厚實、厚積。老胡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經歷,為人敦厚,辦事沉穩且持久。
我講幾個小故事:十年前,建業舉辦企業十周年慶典,許多朋友都到了,大家本以為會請一些大領導來,大家吃吃喝喝,結果很出乎意料,我們這些朋友都被安排在第一排。主持人開始介紹到場嘉賓時,按以往的慣例,一般是誰官大先介紹誰,比如現任書記,然后市長,等等,最后介紹朋友,而且有的介紹、有的不介紹,大多數公司的慶典都是這樣。老胡卻出乎我們所有人的意料,他首先請上來一位退休多年的處長,也是曾經鼓勵他下海的前領導,把他請上來,說沒有他的支持,那就沒有建業,非常感謝。然后又介紹了好幾位已退休領導,說因為他們見證并幫助建業的成長與發展,表示感謝;再然后他介紹了自己的母親,一般很少在這個場合把老太太請上來的,但老胡把他的母親請上臺來,說要感謝母親的養育和支持;接著就開始介紹我們這些朋友,毫不含糊;最后才是介紹現任領導。這是個特別讓我感動的細節,讓我覺得老胡很厚道,做人分明輕重,在他心里有一桿自己的秤。他看重給他鼓勵的第一個引路人、看重榮辱與共的朋友,還看重養育自己的母親,至于現在的領導,尊重但不巴結,非常有個性。還有一次,老胡女兒結婚的時候,我們也都去了,基本到場的全是朋友,沒有請一個現職領導干部,老胡永遠把朋友、友情、親情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據誰的職務的高低、權力的大小來決定怎么對待,有很多人都用結婚、節慶來做一些籠絡關系的事情,但老胡特立獨行。
只要是他認可的人,不論是在位還是不在位,對自己有沒有用、有沒有權力,當朋友遇到困難,甚至是非常走背運時候,老胡的態度從不改變,一如既往地往來并給予幫助,這一點讓人特別感動,也正是這種性格和人生態度,老胡讓大家感覺特別有信賴感。
第二個概括老胡的字,是一個“誠”字。老胡在地產界也是大哥,跟朋友之間的往來,都非常誠實,說到的事都非常守信。比如中城聯盟在剛剛發起的時候,請老胡來做基金的董事長,當時大家共同投資聯盟新城這個項目,聯盟新城由老胡來管,約定在一個時間節點之前給大家有一些回報。但實際經營中由于其他原因導致在那個時間內項目進度并沒有達到約定的情形,但老胡到了那個承諾的時間該給基金的錢一分錢都不少,都提前給了,對大家的事非常誠實,這也是他能夠順利在香港上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非常注重誠實信用以及投資者的感受,跟朋友之間的交往,也是推心置腹,而且很直率,有什么當面講,不會在背后議論。因此,老胡的朋友遍布天下,不僅是河南的,河南以外的更多,不但是生意上的,生意以外的朋友甚至更多。
第三個形容老胡的字是一個“專”字,他做事很精專、專業。建業一直在推行“省域化發展”的戰略,就是在一個省內復制萬科。在這個戰略執行過程中內部、外部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老胡非常執著,十多年來堅持執行這個戰略,現在成果喜人,在全國也是獨樹一幟。老胡就要給一億河南人造房子,建業在河南有幾十個項目,一年有將近一百億(編者注:2011年建業銷售額為81.2億元)的銷售額,而且有近兩百萬平方米的交付使用面積,這在中國也是一個奇觀。老胡一直強調堅持專業性和持久性,要往縱深發展。建業這幾年成績斐然,跟老胡的“專”息息相關,在過去幾年地產市場非常順利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嚷著跨地區擴張,動不動就要做成全國性公司,但老胡就堅持只做全省性公司,跟別人完全不一樣的思路;很多人都做多元化,比如做住宅了,還要做商用,老胡卻只做住宅,這也是一個專;還有的公司上市拿了錢又去投礦,甚至投其他產業,恨不得什么都做,老胡還是只做房地產,只做住宅,只在河南做地產,而且他要一輩子做地產,一輩子在河南做,這就是他的專,就是因為這個專,老胡能夠把企業做得越來越精細化,管理越來越好,服務越來越好,客戶越來越多,信譽越來越好。
老胡發起的足球俱樂部也體現了他專注的風格,建業俱樂部十幾年來從沒有換過東家。很多足球俱樂部都換了老板了,大家知道萬達也做過,后來賣了,賣了又回來;還有天津泰達也在做,很多企業都先后做過足球,但唯有建業是從做那天起到今天唯一一個沒有換老板的民營足球俱樂部,而且連名字都沒改過。相信有了這種專業和專注老胡沒有做不好的事情。
老胡于我,始終有著一種持久的溫暖感,是生活中的兄長,事業上我學習的榜樣和伙伴。在建業20周年之際,我真誠地祝愿建業在老胡的帶領下,能夠在未來的發展中越走越好,在新的十年里邁上一個更大的臺階。同時,也真誠地祝福已升級為爺爺輩的老胡:身體健康,生活豐富、圓滿。
馮侖
萬通集團創始人
萬通控股董事長
兩回河南見恒心
算起來,我與胡葆森認識已有近三十年時間。最初的結識非常有趣,我其實是去審查他的。1983年,我在國家外貿部紀檢組工作,當時正在整黨時期,時任的部長找我談話,要我參加中紀委組織的一個對河南的工作組,配合中執委河南聯絡組,到河南省調查整黨過程中發現的一些問題。
到河南我們第一個進駐的就是河南省外經貿廳。在外經貿廳調查了解情況的過程中,經常聽到一個名字就是滑建明(編者注:胡葆森先生原名)。那個時候他被認為是河南省外貿系統的一個專業能力非常突出的年輕干部。他最初在河南省紡織品進出口公司工作,后來組織上為了培養青年才俊就把他選派到河南省外經貿廳駐香港的公司工作。
此后,1984年的冬天,我飛赴深圳約談滑建明了解情況。那個時候他非常年輕,當然我也很年輕,我只比他大一歲。我們在河南省駐深圳辦事處見面,這個地方現在是深圳市區,非常紅火的華潤萬象城也坐落在此,但當時比較偏僻,因為河南省糧油公司每年供應香港50萬頭活豬,這里又遍布豬圈。我們見面之后,他給我介紹了一些基本情況。因為是代表中紀委工作組約談,我怕他心理有壓力,就提議去外面沿著小河走走,邊走邊談。我有意不跟他講具體要調查什么事情,只是讓他給我講香港的情況。
一路談下來,我發現他非常愛思考:作為一個從內地出去的外貿工作人員,他對香港的市場——商品市場也好、股票市場也好,非常熟稔;此外,他還給我講了如何利用香港推進河南這樣一個內陸省份的對外開放,很有見地。散步回來,我開誠布公地向他提問了一些需調查事項,而他也如實、條理清楚地向我一一做了說明。回去以后,我們根據調查情況向上級做了匯報,調查非常清楚,他在工作中沒有任何問題。
調查工作結束后,國家外貿部和河南省委決定讓我留駐河南工作,調任河南省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并籌備中原國貿公司,也就是河南省外貿總公司。在籌備中原國貿的時候,我考慮把他調回來。但當時人們思想比較老套,雖然這個人沒有任何問題,但曾經被調查過,就有人反對提拔任用他。于是我借一個機會,讓他作為隨團翻譯陪同當時的河南省委書記劉杰訪問中東,此行之后,他的專業知識和外語能力以及應變應答能力,都受到了劉杰書記的好評。于是,他工作調動的問題也得以順利解決。
此后我們一直在一起工作,從中原國貿一直做到中原海外,又到中原集團。中原集團下面有四個廳級單位:河南省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河南省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中原國貿、豫港公司。當時我是集團常務副總,胡葆森擔任總經理助理,接著又成立了中原集團的海外發展公司,他同時擔任海外發展公司的總經理,也是中原集團做得最好的一個總經理。
1992年離開河南時,曾與主管工作的趙正夫副省長商量胡葆森的工作安排,當時經過組織批準決定讓他留在香港開展工作,但沒想到他還是回到河南,并創辦了建業。我們都知道,香港的環境各方面都比內地要先進太多,許多人都夢寐以求去香港工作和生活。他有兩次機會,第一次毫不猶豫地回來了,參與組建中原國貿;第二次是在鄧小平南巡之后的時點,再次從香港回來,創辦建業。對于香港的這兩次取舍讓我印象很深。這證明他是一個不追求浮華的人,也有長遠的目標,英文有講“long-term greedy”,你可以貪婪,但一定要是長遠的貪婪,有一個長遠的計劃。現在我們經常講克服浮躁,不謀浮華虛利,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蒙蔽,他是一個例子。做到這一點對當今很多年輕人是很難的,許多人不知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我認為這兩次回歸對他來講都是人生的重大轉變。
錨定中原 擇善固執
我們金融界經常用的一個詞叫做錨,無論是貨幣政策或是匯率政策都要有一個錨。做人也要有一個錨,它是你根深蒂固的文化屬性,是你本質的流露,胡葆森有一個錨,這就是中原之錨。
共事的時候,我多次去過他的濮陽老家,跟他全家人都見過面,交流過,他的家人和他一樣,無不是以憨厚為本,很有中原古風。我們經常講,中原文化源遠流長,是中國文化的濃縮,其主要特點就是忠實古樸。胡葆森從中原文化當中走出來,無論是他后來讀鄭州大學英文系,到香港工作,再到后來走遍全世界,曾做過多大的官,辦了多成功一個企業,他的根還是在中原。
當然,一個人如果只是守著過去,不變通也不行,胡葆森不僅有錨,學習能力也很強,在中原國貿時就體現出非常強的獨創精神、挑戰精神。做地產后從建業的房子就能看出來他學習的過程。我觀察過他的產品,從第一批房子到今天的房子,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景觀規劃,產品細節抑或社區管理,一直都有發展進步,而且每一步都很扎實,不是一下子就跳到現代主義去了,超現實主義去了。
除了學習、創新的精神,他身上還有一個很突出的特質就是堅持的精神。我用四個字來概括叫“擇善固執”。就是認定目標不放棄,堅持不懈。這些年,他堅持做房地產行業,堅持在河南發展,過程非常不容易。其實他從做
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到做房地產,本身是一個很大的行業調整,但他對大勢的判斷是很準的,很早就看到了城市化的洶涌浪潮。記得有一次我們從鄭州市區去新鄭機場,路過一片麥田,毛主席曾經視察過這里,還建了一個紀念碑和亭子(編者注:此地應指現今鄭州市金水路毛主席視察燕莊紀念亭,如今確已成為都市繁華地帶)。他指著麥田跟我說:“方總,這兒將來會變成鄭州市區,河南就是一個小歐洲,將來會有越來越多人搬到城里來。”到了機場后他又說:“方總,將來這機場可能就是城市的中心。”他有算計,有盤算,因為他看到了中國經濟發展下一步的格局必然是工業化、城市化。
建業實行省域化發展戰略,起初我也曾多次提出不同意見,我認為做生意要長袖善舞,得能耍得開,只在一個地方耍不開。而他的理念是,河南足夠大,一億多人口,就為這些人蓋房就足夠了。其實對于任何一種生意,我們都可以提出不同看法,而商業模式好壞短期也很難評價,不過選擇這種戰略也體現了他的一些風格。比如他的經營風格是相對保守的,但這種風格可能出自他內心的夢想,那就是做一個百年老店。他說的其實也不錯,河南省一億多人口,城市化歷程需要幾十年,發展空間大、后勁足,他不貪圖眼前薄利,不賺快錢,這實際上是一種長期謀劃的戰略。另外,我覺得他內心深處有赤子之心,他還是想著中原父老鄉親的福祉,中原父老鄉親這幾個字在他心中的分量太重了。
認真思考之后,你會發現他的這種想法從經濟學上、從公司的治理思想上并不為錯,只是每個人的追求不同、選擇不同。相對于那些在全國各處攻城略地、炫耀一時的企業,雖然少了些轉戰南北的榮耀,但是也少了一點他們的煩惱,給自己的內心保留了一片凈土、為思考多留了一點空間,也很好。擇善固執,恰好可以用來形容他。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古語有,諸葛一生唯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拿來套用一下,應該說胡葆森也是非常謹慎的。當然他做大事也一點都不糊涂。2008年建業上市的時候,很多人勸他不要上,但他堅持一定要上。還有就是,上市之前選誰做戰略投資者的問題。當時建業基本已經談成了,是全球很有名的一個PE基金,在簽約最后一分鐘他來找我,問我的意見。而我直言:“你不需要一個金融投資者,你需要一個長期的戰略投資者,你不是需要一個財務投資者幫你上市,你需要的是一個長期的戰略伙伴,放眼看去,在全球,在亞洲,文化相近,又能夠理解你的就是新加坡的嘉德置地。”所以我最后給他推薦了新加坡的嘉德置地。后來,他在北京見到了嘉德置地的董事長廖文良,結果40分鐘就談成了。
第一個是財務投資,第二個是上市, 在這些事情上,他都考慮得非常清楚,他的抉擇也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他明白自己不是想要拿回來多少錢,最重要的是有一個上市公司的地位,有一個融資的平臺,加強、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提升公司的信用。這些決策都非常高明,他有這樣的胸襟和眼光,所以目前在全國而言也算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家。他的企業可能不是最好的、最大的,但是體現了追求卓越的精神。
追求卓越,堅忍圖成,這八個字是當年中原海外發展公司成立時我送給他們的司訓,成大事者無不如此。時過境遷,這八個字仍保留在建業,這表明他很尊重我。他一向如此,對老師、老領導、幫助過自己的人都非常尊重,懷有感恩之心。從這件小事上就能看出來,多少年過去了,這八個字也許已經不合實際了,他也完全有能力總結出來更好的東西,但他并沒有這樣做。
建業今年走過二十年,實屬不易。我們可以講,他現在是一個有成就的企業家,也更是一個有品位、有文化的企業家。放眼中國企業界就知道,說一個企業家有成就容易,但有文化不容易。因為文化是需要長期積累的,首先要求領導者要有基因,沒有基因不行,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的;其次還要不斷地學習鍛造,他兩者就結合得比較好。
許多人沒有意識到,企業之間的一切競爭實際上到最后都是文化競爭。就像中日之間的國家競爭一樣,一開始是兵器之爭、軍隊之爭,最后是制度之爭,再往深層次就是文化之爭,人最根本的是文化。胡葆森能堅持20年非常不容易,在中國做企業如同大浪淘沙,多少英雄人物轉眼就消失了。而他幾十年走過來,在各種各樣紛繁復雜的環境下保持自己的清醒,保持自己的風格,這就說明了他是有品位、有品格的。這個品位不光是會喝紅酒,會抽雪茄,會打高爾夫球,這些是皮毛的東西。品位是自身修養、自我要求,為什么外界的人把他視為河南的企業家代表?河南的歷屆領導人對他都非常欣賞、尊重,這是對他自身品行和修為的認同。
方風雷
曾在國家對外經貿部、河南省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任職
并曾先后任河南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總經理、中原國貿總經理
中國中原集團常務副總經理
高盛高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等職
現任厚樸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2006年萬科20周年首發《道路與夢想》時的情境仍恍如昨日,建業也已迎來了自己的20年。還記得在這本書里,我寫過和葆森結識的過程:“同胡葆森的認識不像馮侖那么有戲劇性。也是1995年,也是在萬科水貝總部,也是談公司的下一步發展。同打開話匣子就收不住的馮侖相比,河南建業的董事長話不多,衣著講究得體,是商場上浸染多年的成熟型男人。有意思的是,葆森在鄭州開發的項目建業城市花園,理念和市場形象同萬科的城市花園類似,即刻感覺氣味相投。你來我往,在行業上互相交流,私人關系中也成了要好的朋友。江湖上,萬科王石、萬通馮侖、建業胡葆森被稱為‘中國地產三劍客’。”
馮侖本身非常健談,愛讀書;葆森雖然年齡相對小,但非常沉穩,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喜歡收藏字畫;而我的興趣則是旅行。我們聚在一起,除了探討企業戰略、企業理念等話題,最主要就是分享生活情趣。在我眼中,葆森是一位很有學識、使人非常信賴的朋友,他身上帶著一貫的厚道和義氣。我想這也是他能在地產界、商業圈贏得許多朋友信任的原因,一年多前他還當選了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第四任輪值理事長,這本身就體現了他在中國企業家圈子里的影響力。2008年我有幸作為獨立董事見證了建業上市慶典的全過程,非常為葆森感到開心。建業能夠上市,主要是因為其產品架構、業務架構和管理架構等得到了國際投資者的充分認同;當然,不能忽略的是,這不僅僅因為建業本身的影響力,也是葆森個人魅力得到社會認可的結果。
此外,作為一個企業領導人,他廣開言路、廣結善緣,很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雖然已經結識近二十年,我們最初見面時的情景還歷歷在目。當時他就公司未來發展方向問題征詢我的意見,我給出兩個建議,一個是從多元化轉向專一化,另一個是集中于河南發展。房地產業是一個區域性非常強的行業,我一直認為盡量不要去跨區域發展,但我向葆森建議的時候,萬科已經跨出去收不回來了。我的這個建議,其實曾經給過很多人,但能真正聽取并堅持探索出來一條道路的,只有建業一家。
在深圳見面之后,我們也曾經去鄭州做回訪,我個人其實對鄭州很熟悉,在這里度過了少年時光。在鄭州看到建業開發的小區時,有一點吃驚,覺得小區的運作手法非常純熟,從規劃到后期管理,都不亞于沿海地區,顯然吸收借鑒了葆森在香港和海外的見聞。其實這也是葆森的另外一個優勢和特點,在中國新興的企業家群體中,有他那樣經歷的人非常少。上世紀80年代,有外貿經驗、懂外語的干部并不多。我和馮侖可能下海更早,但我們起初對生意一竅不通,而葆森則很早就有了在香港從事國際貿易的經驗。從這一點看,建業一開始起點就比較高,葆森也沒有走什么彎路。這種閱歷和眼界就決定了,他對商業規律有很準確的把握,并且能夠不浮躁,專心致志、腳踏實地地做事。
我曾經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將建業列為學習榜樣之一,我覺得重要的一點就是建業一直堅定不移地走專業化道路,到目前為止還在河南堅守,基本上是集中一個行業、一個地區。表面上看似乎發展得不是很快,實際上非常符合企業核心競爭力要求,非常符合房地產的發展規律。當你對企業發展規律有所認識后就會發現,中國企業從不缺乏“漂亮仗”,也不缺乏“高成長”,缺乏的是持續成長。持續成長才是企業經營中的高級課程,需要堅強的意志、長遠的籌劃、平和的心態和理性的節奏,而這些卻是那些善于一仗定乾坤的企業所望塵莫及的。無可否認,跨地域發展機會是要更多一些,所以,只有抵住誘惑才能做到省域化發展。另外,河南省本身也有自身的特點,河南人口有一億多,經濟總量也在全國排在前五,所以它雖然是一個省,但從人口、經濟體量上看,又像是一個國家,甚至是一個大國的體量。而建業集中于一省更容易集中資源,建立網絡之后向下發展,潛力無窮。反觀跨區域發展的企業,能健康走下來的也不過五六家。許多企業在走出區域發展之后就失去了自身特色,同時也失去了競爭優勢,表面上看似機會多些,但發展潛力遠不如建業。
思量萬科與建業的異同,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這兩者表面看如此不同,一個是全國性公司,而另一個則是區域性公司;在形象宣傳上也不太一樣,因為建業做了足球,一個區域性的公司卻在全國都有著不俗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但在另外的方面,比如資源集中,以住宅開發為主;在房地產方面走專業路線,專注于房屋建造和物業服務,則可以說除了名字不同外,經營風格、管理手法非常相似。這種相似性就決定了我們面對未來時,有許多可以共同探討的東西。
關于建業省域化戰略的未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我一直關注著建業的業績,我相信,伴隨著戰略部署的完成,目前建業業績的飛速發展還只是開始,建業深耕的河南市場,具有無窮潛力。但可能還有這樣幾個問題應當考慮:首先,在向下發展的過程中,要不要突破區域發展。目前建業的知名度實際上是跨區域、全國性的,在更長時間內,相信品牌也會延伸到其他地方,如果不加利用,是不是一種品牌影響力的閑置。第二,在專業角度,如何順應行業技術的變遷,順應產業化的方向,更多引入綠色環保的技術。第三,如何適應城鎮化過程中消費者需求的轉向。對河南省來說,如果要達到70%的城市化率,自然會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但在這個市場上,除了硬件的建造外,還有售后服務的需求。比如,從幼兒園到小學、中學;老齡化浪潮來襲后,市場也對養老地產有很強的需求。這些服務需求并不僅是房產硬件的附屬品,當城市化完成后,這實際上是一種新的業務形態,是業務發展轉型的必然。換句話說,建業同萬科一樣,未來必須完成從制造商向服務商的轉型,相信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有許多東西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
20年,是哈佛商學院評選企業案例時的一個硬性要求,對企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我認為,20年也應該是另一種新追求的起點。放眼未來,建業和萬科一樣面臨著許多的變化和不確定性,而此過程中比“應變”更重要的,可能是“不變”——不變的信念和理想,對永恒商業邏輯的理解,以及盡可能穩定的經營策略。過去的20年,建業已經做到在如上方面篤定如松,相信未來建業的這種堅守和篤定必定能為自己帶來更大的回報和成就。
王石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因為行業上的差異,對胡葆森先生的了解主要通過中國企業家俱樂部這一平臺。河南有許多優秀企業,但有過交流的河南企業家并不多,葆森是我了解河南的一個窗口。他為人溫和,待人周到,很有傳統中國人謙謙君子的氣質。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聚合了這么一批做企業的人,我們對許多問題有著共通的認識。比如企業對于整個社會生態的責任、判斷是非的標準、企業操作層面對于文化的重視,等等。
建業今年已20歲,可喜可賀,實屬不易。活過20年的中國企業剩下的已經不多,被淘汰的要么是適應不了環境,要么是在管理方面出了問題。現在能找到的、說話有一席之地的,都是花了很大的力氣,在研究真正的企業管理、企業運行規律,我覺得這才是人間正道。
我過去說過,企業的活法有兩種:一種是“過日子”,另一種是“奔日子”。所謂“過日子”,就是舒舒服服把自己家日子經營好。所謂“奔日子”,就是有所追求。葆森的企業實行省域化發展戰略,以“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為口號,堅持了二十年,實屬不易,是一種典型的“奔日子”。我們看到,正是更多“奔日子”的人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所以應該鼓勵更多的人往前奔。企業家精神就是弘揚躍奔、有所追求的精神。葆森奔的勁頭十足,不為個人財富的增加,全為社會責任的驅使,所以使我對他十分敬重,也以有葆森這樣一個朋友感到溫暖。
柳傳志
聯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
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長
草木更新,時光荏苒,一晃已經到了2012年。
1955年的夏天,那是6月里悶熱的一天,我生下了家中的第三個孩子,他是個男孩,按照家中的排序,給他起名叫建明(編者注:胡葆森先生原名滑建明)。
鞭打快牛,嚴厲家教
解放前,我是一名“老八路”,自小家中貧窮在苦水里泡大,在軍隊的摸爬滾打中又形成了比較強硬的性格,任何事都不喜歡認輸。建明的爭強好勝大概就遺傳自我。同時,軍隊還培養了我非常強的服從意識,在部隊服從上級,在家中則服從父母。
對于我自己的孩子,也是如此要求。我說的話,孩子們必須遵從,不聽的話就動用“武力”解決。建明這孩子從小就看起來比別的孩子聰明,學習成績也一直很好。民間俗語說“鞭打快牛”,于是,我管教他也最多,對他的要求也最嚴格。
他從小要強,不管是課余活動還是學習,都比較出色。比如他喜歡打球,無論籃球還是乒乓球,在同齡的孩子中都算比較好的。我怕影響他學習,常常因為這個訓斥他。但這孩子的性格和我太像了,非常倔強,越不讓他去打,他就越要反著來。后來我發現,雖然他偷偷出去打球,但都及時完成了學校布置的作業,并且學習成績也沒有下降,我就不再時刻盯著這些小事了。
對于任何一個母親來說,孩子的安全都是天大的事情。家中三個孩子,老大是女孩,其他兩個都是男孩。孩子的平安成長是我時刻都牽掛的事。
孩子們放暑假時,縣里有不少孩子喜歡去河里游泳納涼。當時汛期的河水,水勢很急,也時常有小孩子溺水的悲劇發生。于是我嚴格要求孩子們,特別是這兩個男孩不準去河邊,更不準下河游泳。“下河”這個詞是我當時最大的禁忌。
在這兩個男孩上小學的一個暑假,向明(編者注:胡葆森先生的哥哥)和建明一起偷著去游泳。那一天,他們回來以后,我問干什么去了?建明說玩去了。我問:游泳了沒有?他撓著頭發說:沒有。然而,小孩子急著回家,耳朵里面還留有河水里的黃沙。我聽到他撒謊,又怕他再去游泳,就狠狠揍了他一頓。后來我知道,其實那天,大兒子也去了,但他回來的時候把耳朵都洗干凈了,把黃沙洗掉,沒有證據,就逃過了一頓打。
直到建明上高中的時候,他還經常挨打。直到有一次,我打他,他用手一迎,結果我沒打到他,反而把我胳膊碰出一塊淤青。這時我知道孩子長大了,不能打了,我也打不動了。
最混亂卻最進步的日子
日子一天天波瀾不驚地過著,但再為靜好的歲月也會有被打破的時候。毫無預兆地,“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社會中的一切都偏離了應有的軌道,學校停課、工人停工,批斗時有發生。當時在縣里,有三四派,紅聯、聯委、造反公社等。由于社會失去了基本的道德制約,總是出奇的亂,不同的兩派見面言語不合,就會發生械斗,打死人更是常見。
我的兩個兒子正在少年時期,青春期勃發的激情讓他們對這些事情也有著天然的好奇。如何能讓他們遠離這人命低賤、紛亂不堪的時代?又如何能讓他們做到對窗外的硝煙彌漫充耳不聞?我再次使用自己的鐵血政策,嚴令禁止孩子們亂跑,要求他們每天在家練字。當時,我規定他們兄弟倆每天在家寫日記,每人寫五篇,一天一共寫十篇,寫完才允許外出到我劃定邊界的地方。說是寫日記,其實寫什么都可以,也就成了他們練字的一種途徑。
那段日子,我上班回來還要做飯,吃飯之后就要上班。根本沒有空閑時刻盯著他倆,只能給他們布置任務。每天我下班回家,查夠十張的字,才允許他們出去。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我要求的十張字并不是每人寫了5張,而幾乎全是建明寫的。因為大兒子喜歡玩,寫字又比較慢。建明要想跟他出去玩,就要幫他寫。老大也會利用這一點,建明如果不幫他寫,就不帶他玩。因為這事,建明就又挨了打。
如今,都說建明的字好,他的字是從哪出來的?就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寫日記、寫大字報練出來的。
決定讓他上大學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兩個兒子又回到了學校。沒過多久,地方上的征兵開始了。征兵的時候,兩個兒子都不大,當年他倆身高一樣,長得結實魁梧。征兵處一下就看中了這兩個孩子,非要他們兩個都去當兵。大兒子不喜歡讀書,就決定去當兵。
當時,我的大女兒也已經到廣州開始了軍旅生涯。大女兒去了廣州,走得太遠,我已經很后悔了,把大女兒送走的那天,我坐在安陽車站大哭了一場。所以,我決定,這兩個男孩一定不能都去當兵。因為這事,我和武裝部征兵處的一個干事大吵了一架。他說:“你怎么這么落后呢?”我說:“我一點都不落后。我的三個孩子已經走了一個!這一個馬上又要走!三個孩子走兩個了,剩這一個小不點你還不給我留下?”
出于一個母親的私心,我實在不想孩子們都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后來,我想了一個辦法,對征兵處的干事說:“我們講一個條件,你要把這個小的帶走也可以,但你必須給我調回來一個,我身邊反正得有一個孩子。”因為我知道,他根本沒有能力調回來任何一個,為了能讓孩子留下,我只能使用激將法。征兵處的人聽后,不置可否,雖然沒有再提,卻把建明的檔案帶走了。后來征兵辦事處撤到了清豐縣,為防萬一,我找到一個熟人到清豐縣偷偷把建明的檔案撤了出來,堅決不讓他走。因為這件事,征兵處的干事幾次說我:“你落后得很!”但是我一點都不后悔,我知道這個孩子能干成大事,要讓他上大學,要讓他留在我身邊。
后來,正如我預想的那樣,建明因為表現優秀,被推薦上了鄭州大學。
對孩子,我始終支持
從上大學到畢業進入省外貿,建明一直都沒讓我失望。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工作單位,都是非常優秀的年輕人。
1992年,他決定從體制內出來下海辦建業公司。當時,他和家里人商量,家里的老頭子(編者注:胡葆森先生的父親)非常反對他這么做。但是我支持。我覺得應該讓他自己闖一闖,反正家里的孩子就他還在我身邊了。
老頭子反對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當年建明是省外貿派到香港去的,仕途非常好。1981年,非外貿專業科班出身的他參加全國外貿系統業務員外語測試,一下就拿了個全省第一。結果出來以后,省外貿對他很重視。派去香港的時候,就已提拔他為副科級干部,因為他剛離開學校,進入外貿時間也不長,能在短時間做到副科級在當年已經是很厲害的了。此后,由于他工作表現優秀,27歲的時候又被組織提為副處級干部。這樣幾乎沒有波折又順利晉升的工作經歷在省外貿外派的干部中也屬鳳毛麟角。后來他參與組建了中原國貿,以及中原海外發展總公司,創業前,他已經相當于正處級干部。就在這仕途一帆風順之時,他有了準備單干的想法,老爺子當然非常反對,認為組織上很器重你,你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選擇呢?
但建明和我很像,非常倔強。決定了的事情,九頭牛也拉不回來。果然,他從香港回到河南,就開始了艱難的創業。到如今,建業已經20歲了,這其中的艱辛想必也不計其數。
延續的家教
在工作中,建明每一件事都極其認真,對待家人,特別是家里的孩子更是如此。向明家有兩個孩子,這兩個孩子都怕他二叔。因為建明在家是非常嚴肅的,特別是在孩子面前,他說話時這兩個孩子都會規規矩矩聽著、記住。他每年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和他們進行一次長談。
老爺子在世時,經常給孩子們提出要做好人,“人”字最容易寫,但是也最難做。老爺子去世三周年的時候,建明在父老鄉親面前說了幾句話,“我力求做一個讓老人放心、讓社會認可的人”,這是他在老爺子墳前承諾的,也一直是這么做的。
不管他的事業做得多大,“當一個好人”是我對他唯一的期望。誠誠懇懇地做事,實實在在地做人,是我們全家人都認同的。這也是在建業20周年之際,我這個老太太的一點心愿。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災害,“大躍進”后遺癥——天災人禍,餓死者眾,是新中國成立后最困難的時期。那時候我讀小學,是個好學生。1966年“文革”開始時,我11歲,讀小學五年級,就被卷入了紅色的浪潮中,革命之火在胸中燒得火熱,12月中隨“紅小兵”組成的“驅虎豹戰斗隊”乘火車到了北京,渴望于12月26日毛主席73歲誕辰時,看上他老人家一眼。其實,到北京時,已值“大串聯”的尾聲,老人家讓“打回老家去,就地鬧革命”,他也不可能再登上天安門城樓,鼓動學生們進京膜拜。之后,全國各大中城市都相繼爆發了革命派別之間的武斗,工廠停工,政府關門,學校停課,學生們有近三年時間無學可上。那時,我住在縣政府家屬院,因小學時毛筆字比同齡人寫得好,便經常被革命干部們拉上幫忙抄寫大字報,于是,也就有了免費練習書法的機會。大字報的內容中,有批叛徒內奸的,有批“孔老二”孔子“仁、義、禮、智、信”的。1969年,學校復課,我直接上了初中,教材內容多以階級斗爭、憶苦思甜題材為主。至高中一年級時(那時的初、高中皆改為兩年制),趕上了“智育第一”回潮,學校里學習的氛圍漸濃,我有幸得到了一本《朱子治家格言》(手抄本),記得第一句便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以及“施惠莫念,受恩莫忘”、“勿營華屋,勿謀良田”等,雖不能完全理解,卻也深深地印在了心里。
由上可見,我們這一代人的基礎文化功底是很淺的,小學讀了五年,中學也只讀了四年。所受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也是在批判和非正常情勢下獲取的。所以,我經常說自己沒文化,絕無過謙之意。
1976年,以粉碎“四人幫”為標志,長達十年的“文革”結束了。那年10月,我作為最后一屆工農兵大學生(“文革”期間共招收了五屆)被推薦進入鄭州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學習。雖然也還是延續了學工、學農、學軍的傳統課程,但在剩余的時間里,同學們讀書的自覺性日漸高漲。學制雖然僅為三年,卻還是學了不少的東西。特別是我們這一屆的老師們,多是因“文革”而被下放到河南勞動的國家部委的老翻譯們,水平很高。我們有農村插隊勞動的經歷,師徒相處以友,彼此授受以誠,畢業時,基本達到聽、說、讀、寫、譯較為自如的水平。在一年后全國外貿系統業務員外語測試時,我在河南考了個第一,算是老師們水平確實很高的例證。
1982年7月,我受河南省外經貿廳的委派到香港工作,之后近十年的時間里,我不但利用香港工作的身份之便多次陪同省領導(含兩任省委書記)或親自率團出訪50多個國家,開闊了視野,最大的收獲,是在香港這個東西方文化與傳統和現代文化交匯的地方,開始認真對比多元文化的差異和趨同。1989年,當《菜根譚》在日本暢銷后復而引起國內讀書者的關注時,我有幸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此書,也開始從中窺見中華國學文化精粹零星的流露。“史中尋道”的意識也是在那時形成的。
之后的二十年間,無論作為國企的高管,還是下海后的創業者,我在探索企業經營發展規律的路途中樂此不疲——從研究《美國管理最好的一百家公司》,到對比日本九大綜合商社與韓國六大綜合商社的經營之道;從《追求卓越》的理念,到《基業長青》的精髓;從戰略大師邁克爾·波特,到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我也試圖從南懷瑾先生自如地游弋在儒、釋、道之間和神仙與凡塵之間的經歷中,借鑒一種方法,使自己能夠從不同時代背景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興衰歷史中隨時可以擷取規律性的啟示,實現經營管理中的“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規律為道,道為天”的感知,即是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的。
至此,我的文化底色已清晰可顯——根底淺,不系統,東拉西扯,循今追古。可以稱之為優點的,是作為檢討主義者,可以“每日三省吾身”,得“智者無怨”之悟;可以稱之為優勢的,是從農村、縣城、省城及至世界百余名城的經歷,以及和平民與貴族、官場與商海、黑人與白人、華人與洋人的長期交往。
我從不信教。我認為凡正教,皆向善。果可以善為本,便可從善如流。
我從未有過偉大的感覺。常想起那位收養了三十多個孤兒的維族老大媽,以及那位十年無償獻血一百次的普通百姓,她們才是靈魂與道德的巨人。
我也從未感覺在德養修為中有多少進步。只是將少年時期遵循的“說到做到,表里如一”的行為準則一以貫之地秉持至今,守時、守信、守則而已。
我從未有過寫書的欲望。竊以為:律己,數語即足;勸誡,幾字為宜。又何苦洋洋萬字,實難脫孤芳自賞之色,難避顧影自憐之嫌。
一位大師級摯友曾送我一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我清楚,此絕非褒譽,是其寄予承前啟后的我這一代人的厚望。
這本《百人講述建業》是在我拒絕寫書的背景下,由企業月刊編輯部的同志們倡議編撰的。他們為之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努力。尤其當我讀到一篇篇充滿理解、包容、偏愛、懷念、贊許、鼓勵與期待的文章時,我這顆不易激動的久磨生繭的心被深深地感動著,甚至數次落淚。這些特殊的作者們,不乏商界泰斗級人物,也不乏政界與學界的精英志士,更多的是伴隨與呵護建業成長的至愛親朋。他們都是建業的“同志”,同志者同行。
與此書同時出版和發行的,還有河南省社科院課題組提交的《建業省域化戰略調查報告》和建業品牌管理部編寫的《建業讀本》。這三本書,可以讓讀者了解20歲建業的今天并暢想她的明天。
我想借此機會再次告訴朋友們:建業謀取更大商業成就的目的,與財富無關,與市值規模無關,甚至與規劃中的百城建筑無關,更與我個人與家族的生活品質無關。建業未來的商業成就,是其社會核心價值主張外化的前提——因為實力決定著影響力。我個人去年出資成立的河南本源人文公益基金會,則是弘揚這一主張的新的平臺。
我請求為此書作序,是擔心大家被后面的文章所誤導。建業雖具有偉大企業的基因,但還跋涉在通向偉大的征途中;我個人雖是文化至上的崇尚者,但還未觸摸到古今文化巨匠的臂膀。朋友們的信任是財富,也是力量。我們會在信任之力的驅動下,向著陽光,勻速前行。
此為我的文化自白,謹以為序。
2012年3月28日成文于香港
建業二十年,感恩一億人。一路同行二十年,站在這個歷史的年輪上,感恩、答謝、回饋,成為建業2012年的主旋律。幾乎與“五一”假期期間唱響鄭州的“長征組歌”大型回饋演出同時,建業啟動 “春暉行動”,感恩答謝全省老業主的行動拉開了帷幕。5月26日、27日下午3時至5時,剛剛度過自己二十歲生日的建業再舉行大型專場答謝活動回饋老業主。建業集團2012年老業主感恩答謝暨新品推介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軒轅堂連開兩場,建業集團董事長胡葆森及建業高管團隊與來自全省十八個地市的近6000名老業主同聚一堂、言笑共歡。
建業此次史無前例的答謝及新品推介會由河南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龐曉戈、李凱主持。集團精心組織了包括世界著名小提琴大師薛偉、“水晶球”達人胡啟志在內的演出節目,為在場觀眾帶來了美妙的視聽盛宴;而集團2012年的五個主推新品項目:信陽南湖壹號、鄭州貳號城邦、洛陽凱旋廣場、鄭州五棟大樓和鄭州建業總部港亦精心編排并呈現了自己的定制節目,這些節目無不從自身項目特點出發又充滿靈思,舞臺效果十足又引人入勝。此外,秉承建業一貫以“感恩”與“回報”為主線的企業心態和理念,集團還為現場業主準備了豐富多樣而又實惠實用的感恩大禮包及現場抽獎獎品。
正如建業一貫闡釋的那樣,作為一個盈利組織,客戶才是企業唯一存在的理由。由此,在建業的價值體系中,客戶理念被賦予重要的意義:誰擁有了客戶,誰就擁有了未來!惟有心懷感恩,才能獲得再度的信賴與支持。立志要打造百年企業的建業,二十年的客戶資源將是未來前行重要的推動力量。將客戶視為永遠的伙伴,尊重客戶,理解客戶,持續地提供超越客戶期望的產品和服務,創造“尊貴、和諧、健康、成長、開放”的生活方式,是建業必須遵守的大道。
精心布置的外場展覽
有序進場
老胡致辭,誠摯感謝業主二十年來對建業發展的支持和包容。
信陽建業南湖壹號節目——實景舞臺劇《人間幻境·印象南湖》,盡顯南湖之美。
鄭州貳號城邦帶來的情景劇《歌》貼合建業二十周年主題,深化了感恩這一中國傳統價值觀。
水晶球達人胡啟志行云流水的表演所蘊含的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與總部港綠色環保的建造理念不謀而合。
作為整場答謝會演出的高潮,建業業主、世界級小提琴大師薛偉以自己精湛的技藝讓所有在場觀眾都陶醉其中。
鄭州五棟大樓選送的節目《征服》完美融合了真人與3D動畫,以“科學影響美學”為主線,傳達“像素化”設計理念的獨有視覺記憶。
經過集團二十周年慶典組委會與眾多演職人員數月的精心籌備,以“建業人的長征”為主題的建業集團二十周年慶典晚會于2012年5月20日晚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舉行。
為充分展示建業人的風采與團隊精神,晚會特別在國際會展中心廣場前安排了規模宏大的入場儀式。
各分支機構代表方隊以各具特色的方式整齊入場,精神抖擻的團隊、精彩紛呈的創意,展示了建業團隊的創造力與凝聚力。近5000人的建業團隊陣容,將現場編織成了歡樂的海洋。
入場儀式結束后,集團二十周年慶典晚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五樓展廳完美上演。絢麗的舞臺設計、精心編排的節目、美妙銜接的環節,為現場觀眾打造了一場視聽盛宴,建業老友、戰略合作伙伴、員工及家屬代表等近5000名觀眾共同見證了這一盛會。
晚會上,現場還公布并頒發了“風雨同舟獎”與“功勛獎”;特設的神秘環節——《感謝老胡》視頻播放,讓大家了解了一個企業家的成長歷程,也深深感染了胡葆森董事長。他發表即席演講陳述了自己在集團二十年之際的不盡感恩之情。晚會結束,集團領導與所有演職人員及嘉賓合影,留下了屬于二十周年的紀念。
二十年來,建業人在“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和省域化戰略的引領下,一路筑城不輟,譜寫下了“建業人的長征”。
2012年4月29日~5月1日,為答謝新老業主和社會各界朋友,集團特別邀請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在河南人民會堂舉行三場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演出活動感恩建業客戶。
同時,在河南人民會堂外場以極具國際特色的畫展的形式,展出的建業文化、企業發展規律、建業發展簡史、建業十八城記(18城建業產品展示)吸引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駐足觀看。
此次演出的《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始創于1964年。它以深刻凝練的詞匯,清新優美的曲調,濃郁淳樸的民族風格,謳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的革命精神,頌揚了人類歷史上奇跡般的偉大壯舉,成為傳承長征精神的“舞臺教科書”。而其贊頌的長征精神正是與建業人二十年筑城之路的艱苦拼搏、勇于擔當有著高度的契合。
演出三天,會堂外場展出與本次演出的主題相結合,并特別安排長征戰士造型的行為藝術銅人表演,也成為觀展觀眾的興趣所在。
連續三天的《長征組歌》的演出活動暨“建業人的長征”企業文化展共感恩業主及社會各界人士6000余名,展示了建業人根植中原二十載的艱苦拼搏與十八城記的累累碩果,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與交口稱贊。
《長征組歌》精彩演出現場照片
精彩的演出打動了各位嘉賓 演出現場座無虛席
外場紅軍造型行為藝術表演與展覽主題相互輝映
外場展覽吸引觀眾駐足欣賞
2012年4月10日,以“春天的故事”為主題的建業二十周年紀念書籍首發式暨企業文化論壇在建業集團總部舉行,這標志著籌備已久的建業20周年慶典正式拉開序幕。
知名企業家任志強,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喻新安,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張占倉,著名學者、河南省文學院首任院長孫蓀,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李曉峰,《大河報》總編輯王守國,鄭州日報社總編輯兼鄭州晚報社總編輯石大東,東方今報社長趙國平,河南商報社長李蓬以及省內各界媒體齊聚建業,共同見證盛典,傾聽建業“春天的故事”。
2012年是集團二十周年華誕,也是鄧小平“南巡講話”推動起中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20年。在這個極其特殊的時點上,建業傾心推出紀念書籍:《建業讀本》、《百人講述建業》,與社科院的課題研究成果《建業省域化戰略調查報告》一起組成“建業書袋”,以人文視角梳理了建業深耕中原、筑城不輟、篳路藍縷的二十年。
整場活動用古老的華夏樂曲分為春風、春雅、春頌三個篇章,極富中國古典文化色彩,加上文化論壇的睿智對話,為到場嘉賓分享了一場視覺、聽覺與思想上的文化盛宴。
企業文化論壇現場
老胡為新書揭幕
別具特色的古樂演出
小哈佛雙語學校的學生代表宣讀《春天倡議》
發言摘錄
胡葆森
Speech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一個終極追求,那么所有跟著你做事的人都是短視的,都是為了短期利潤或者為了眼前的事情才到了你的企業。企業如果想做百年企業一定要在一開始設立的時候,使自己的終極追求或者終極愿景很清晰,因為大家知道這條船最終的目的地是哪里,所以大家才會跟著你朝著同樣的目標去走。站在企業角度講房地產文化,還要了解客戶需要什么,因為所有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要用自己的勞動、智慧來滿足客戶的需求,這就是一個企業存在的基本價值,你的價值就是用你的智慧和勞動創造一種產品、服務和價值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在歐洲到處可見上百年、上千年的建筑物,所以我就說如果你有更高文化追求不但要滿足客戶的各種需求,還要滿足城市的需求。
任志強
在最近10年當中在歷次宏觀調控當中,建業堅持為河南的一億人服務的理念沒有變化,建業一直立足于解決河南一億人居住問題和城市化發展問題,這在所有企業相關發展戰略當中是最獨特的。老胡這個感恩一億人的理念就是立足于河南,“生我養我的地方”,要為河南人做好服務。
我昨天去看了本源文化基金,實際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重視文化,我們現在知道全國大概有12000多家自發的非政府組織的都市會,都認為文化非常重要。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我們回不去了,比如說你到英國可以看到幾百年以前王后的帽子,可是在中國可能就找不到了。所以現在最需要用一種文化精神來凝聚共識,而缺乏共識的情況下社會就散了。我們需要用文化來替代宗教或者說能起到宗教所起的作用維持這個社會的道德、理念以及企業政府精神。
喻新安
我見證了建業的風風雨雨以及他們的責任、擔當,也被他們所感動。所以我在調查報告當中傾注了我的感情,在《百人講述建業》里面寫了《百年建業不是夢》,我為建業感到自豪!如果說對建業最深刻的印象,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建業既簡單又不簡單,簡單是說建業只在河南做地產,這是再簡單不過的。不簡單是說建業不僅是造房子的企業,還是一座大學校、一個大家庭,它是中原崛起的排頭兵,建業是一個還不是很規范行業內的企業,它在做的很多事情許多企業做不到也想不到。建業的堅守、建業的自律,比如說守信用、負責任、走正道、務正業,很多國有企業做不到,很多國家機關也做不到,所以我在文章當中寫到建業對我們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有很大啟發,所以我非常能夠體驗到老胡創業的艱難,所以再一次感謝,也再一次表達對建業的敬仰和祝福!
孫蓀
建業這二十年特別是最近這十多年從金水花園到建業城市花園,到森林半島、聯盟新城實際上它提供了城市居住的多種模式,河南省一部分有較高生活品質追求的人或者說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現在是想方設法買到建業的房子,除了為了自己舒適還有一個傳世,可以傳給子孫。這里面所隱藏的文化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建業最好的房子已經是可以滿足業主或者說居住者對過去的追憶、對現在的追求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張占倉
建業確立了省域化發展戰略實際上就是找到了一條正確之路,就是在自己熟悉的行業和自己熟悉的地區做事業,而過去大家只是熟悉行業,沒有把它放在地域上。
在(中原)這樣深厚的文化環境下,建業沿著目前已經確定的路子我覺得會走得越來越好,也會走得越來越扎實,也會為中原帶來更多值得大家關注和值得大家學習的文化。
全省文化界及新聞界建業友人濟濟一堂
最強報道隊伍,最頂級學術精英陣容,最權威理論解析眼光……
2012年3月27日,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河南省工商業聯合會、河南省民營經濟研究會聯合舉辦的“建業省域化戰略研究報告發布暨‘建業模式’研討會”在鄭州市索菲特國際飯店成功舉行。中央黨校原教育長、教授李興山,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陳棟生等理論學術界大腕云集一堂,共話“建業模式”。
研討會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道興主持,會議一開始,河南省社科院喻新安院長代表課題組介紹了報告內容及研究過程。為尋求并激發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新動力,河南省社科院以解剖案例的方式,觀察生于斯、長于斯的中觀和微觀主體的成長軌跡,探尋其對中原崛起的共性價值和啟發意義。經過河南省社科院課題組到建業集團長達數月的專題調研,最終形成調研成果:《建業省域化戰略調查報告——一個非公企業在中原崛起進程中的實踐與啟示》。
報告指出,“建業模式”是一條可持續的、適應市場需求的、與國家大政方針相契合的發展路子,歸納起來可以概括為“一個理念,三個耦合”:以“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理念,堅持省域化與國際化耦合、企業使命與區域發展耦合、利潤追求與社會擔當耦合。
此后,胡葆森董事長致謝課題組,并分享了自己對建業戰略系統的思考和實施心得。他指出,其實調查報告并不是要做表彰和總結,而是一個階段性的小結和探討——建業模式究竟是否可以給大家一些有益的參考,讓河南已經創業或者準備創業的人能夠從建業對戰略的堅守中得到一些啟示,這是我們請社科院做調查報告的初衷。
在研討環節,中央黨校原教育長、教授李興山,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陳棟生,河南省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張占倉,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王永蘇,河南省委黨校副校長、教授焦國棟,河南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總經理齊岸青,大河報總編輯王守國,河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耿明齋,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鄭泰森等十三位專家學者逐一發言,進一步深入探討了建業省域化戰略及“建業模式”的內涵與價值。發言中,專家們紛紛肯定了品牌企業對中原經濟區建設的支撐作用,并深度解析做大做強做久企業的成功之道及秘訣。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建業省域化戰略探索和實施的20年,折射出一個非公企業的發展軌跡,其案例價值遠遠超越了地產行業,任何一個企業都可以從中破解成長密碼,發現可資借鑒的“商業邏輯”。在中國經濟社會深度轉型的大背景下,建業提供了一個具有多元價值的學習樣本。
在這個突出表現為野蠻式增長的房地產行業,建業堅守省域化戰略,一直信奉勻速增長和理性發展,不盲從、不浮躁、不超速,不追求高額利潤,不搞多元化跨地域,寧愿錯過一些商業機會,始終掌控著自己的節奏,贏得了企業的穩健發展。一個企業只有完成由機會導向型向戰略導向型轉變,找到與企業戰略相匹配的商業模式,才標志著其從幼稚走向成熟。一個區域的健康發展,無疑需要一批建業這樣戰略型企業的強力支撐。
陳棟生(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
核心價值觀讓建業區別于其他同行
建業和其他同行的最大差別源于在蓋房子過程中融入了根植中原的理念和感情,用更直白的話講就是“讓河南人民都住上好房子”,并且從最初胡葆森個人的人生觀發展成為建業地產的理念、核心價值觀。建業的核心價值觀正是中國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與房地產界實踐結合的產物,也是與建業的具體運營相結合的產物。它統率了建業全部的行為,也決定了它要立志做中原城市化進程推動者、社會價值建設者的定位。
王守國(《大河報》總編輯)
建業所贏得的尊重彌足珍貴
地產業是跟國民生活關聯度最高的產業,但因為高房價等問題,產業領袖不大容易贏得社會廣泛尊重,他可以賺到錢,但很難從政府、客戶那里贏得很高評價,這就說明了建業和老胡目前所贏得尊重的稀缺性,他悲憫天下的情懷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尤其是最近,在樓市發展步履艱難情況下建業的發展優勢在逐漸顯現,我覺得除了一些顯性因素之外戰略就是最重要的原因。可以說,能否形成戰略尤其是持續推進戰略是衡量一個企業家優秀還是卓越的重要分水嶺。能夠提出并不斷完善發展戰略,并用實踐證明這種發展戰略符合區域經濟發展訴求,這種戰略提出本身就非常重要。
建業把戰略百折不撓地推進了下去,這種堅忍體現出了大智慧、大包容、大承擔,這是大企業當中更為可貴的一種品質。這兩年在做中原經濟區的宣傳報道時,盧展工書記提出許多相關理論,需要我們通過都市報闡發出來,又需要讓讀者盡可能通俗理解的時候,我常常參照的一個企業就是建業。建業的發展歷程是中原崛起進程中最動聽的一個故事。
建業二十周年集團致全體建業員工的感謝信:
建業二十年,感謝一路有您!
親愛的同仁:
2012年5月22日,建業集團將迎來自己的二十歲生日!
二十年來,建業的卓越與成功,有賴于各位同仁的齊心協力與不懈奮斗。雖然一路上歷經艱難險阻、也曾汗淚濕襟,但我們收獲的成果碩大無朋。
回顧循道而為、波瀾壯闊的二十年,正是一個個平凡而堅忍、樸實且偉大的建業人,譜寫了建業的長征史,賦予時間以壯麗感。在這個時點上,集團要衷心感謝的,是您無私的奉獻、忠誠的追隨、果敢的拼搏。
為使廣大同仁能充分分享建業二十年的戰略成果,繼實施“春風計劃”福利購房之后,集團又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回饋舉措,以感謝大家在建業發展歷程中的辛勤與付出。
我們為所有同仁送上“我的廿年”筆記本,是為提倡一種不斷學習、總結規律、循道而為的生活態度。希望在下一個二十年,這本筆記本中寫滿您指引人生前進的思考和總結。
我們為司齡五年以上的同仁們送上紀念版自行車,是為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期待未來大家更多低碳出行、親近自然。您的健康快樂,是建業最大也是最值得珍惜的財富。
我們為司齡十五年以上(1997年6月30日前入職)、司齡十年以上(2002年6月30日前入職)且異地服務五年以上、獲“集團先進”五次及以上的同仁們安排了“日韓五晚六日‘歌詩達郵輪’旅行”,意在提醒大家時時不忘拓展對世界認知的深度和廣度,不泯滅對理想的追求。
我們設立了三十六名“風雨同舟獎”,以感謝司齡十八年以上(1994年6月30日前入職)、司齡十五年以上且異地服務五年以上以及其他長期服務建業(司齡和異地服務時間綜合排序),與建業風雨兼程、同舟共濟的同仁們。建業人的長征路上,仍需您不離不棄追隨與堅持。
我們設立了十五名“功勛獎”,以感謝集團發展歷程中,在經營、管理、專業化等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特別是在集團省域化戰略推進過程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同仁,他們代表著一大批在建業二十年發展歷程中的不同階段、不同崗位的優秀的管理者。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建業集團省域化發展戰略即將步入戰略縱深階段,建業人將用十年時間實現百城建業的夢想。美好的藍圖清晰而宏偉,需你我用雙手去創造。建業人的長征,定將載入中國城市文明發展的史冊。
在此特別時刻,誠摯地祝愿您和您的家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我的廿年》筆記本
這是建業版的“人生之書”。在過去漫漫二十年的記憶中,是否有讓你拍案叫絕的文字?是否有讓你莞爾一笑的畫面?是否有讓你感慨唏噓的變遷?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珍貴記憶或是漸漸變淡,或是越發感慨。歲月極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夏日,秋月,冬雪……歷經了歲月的沉淀,再翻看自己20年前寫下的生命足跡,是不是會感慨萬千?《我的廿年》,一本寫給20年后的自己的筆記本。
建業二十周年紀念版自行車
隨著世界各地保護環境的呼聲越來越高,既低碳環保,又節省能源的自行車綠色出行方式越來越受到青睞。建業人一以貫之地秉承“追求卓越,堅忍圖成”的企業精神與“根植中原,造福百姓”的核心價值觀。2010年建業集團提出《建業綠色宣言》,承諾以綠色價值觀指導企業戰略實踐及企業文化,持續在社會中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并倡導綠色行為方式。
建業集團成立二十周年之際,為進一步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與世界知名自行車制造品牌阿米尼合作,推出建業二十周年紀念版自行車,號召建業人低碳出行,健康騎行。
歌詩達郵輪出行
郵輪度假作為內陸居民極為期待的旅行方式,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禮贈集團骨干員工,共享20周年慶典喜悅。
建業20周年紀念金磚
十五名“功勛獎”及三十六名“風雨同舟獎”得主,獲得紀念金磚,分量分別為100g及50g,以感謝集團發展歷程上,在經營、管理、專業化等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特別是在集團省域化戰略推進過程中做出過突出貢獻的同仁,他們代表著一大批在建業二十年發展歷程中的不同階段、不同崗位的優秀的管理者。
最河南,最風尚——河南故事
從最初的“建業·十八件”到最終的“河南故事”,對二十周年慶典主禮品的選擇,我們一直堅持著鄉情和品位兩條標準。我們希望透過禮品讓友人們感受到建業恒守一方的自在樂趣和中原厚土的饋贈。
最初設想的“建業·十八件”選取河南18城最具代表性的特產,組合成套,為其設計視覺與包裝形象;是為國際創意與純正鄉土之間的“對話”,既有趣又飽含建業情懷。
而最終選定的“河南故事”精簡自“建業·十八件”,更體現建業的地域情懷。共選擇了4種特產:新鄭棗干、信陽毛尖、焦作山藥、駐馬店芝麻,并配以牛皮紙書簽,以風趣幽默的語言解讀河南特產。
傳統天地盒型設計,朱仙鎮年畫風情配圖,麻制口袋質樸溫和,四種農產可口滋養,我們認為“河南故事”最能傳達建業人的情誼。
禮品解說卡文字舉例:新鄭紅棗
“湯陰石榴碭山梨,新鄭大棗甜似蜜”。新鄭是大棗的故鄉,大棗是新鄭的象征。傳說棗樹讓一對恩愛的夫婦夢中得子,于是就有了新鄭的孟(夢)莊鎮。《新鄭縣志》記載:周朝,人們就有以棗作為定婚信物的習俗,取“棗(早)生貴子”的好彩頭。新鄭的大棗皮薄、肉厚、核小、味甜,營養豐富。“一日吃仨棗,終生不顯老”。
建業書袋
只有文化的,才是經典的……
建業改變了河南。改變之中,最值得被品讀和借鑒的,是建業將企業的命運與區域發展相融合的過程之中,那些艱辛的探索、誠懇的作為以及富有啟發的思考。建業書袋內含《建業省域化戰略調查報告》、《建業讀本》、《百人講述建業》三本書。
《建業省域化戰略調查報告—— 一個非公企業在中原崛起進程中的實踐與啟示》
6次調研,歷時近四個月,河南省社科院深入調研,精彩寫就此報告。它是河南省社科院首次以科研課題的形式,基于中原崛起與城市化進程中建業戰略的成功實踐,對建業模式進行的深入剖析與研究。它從理論的高度,運用嚴謹的學術研究手段,系統研究了建業的企業戰略、文化理念、業界啟示、區域影響等。
張大衛副省長批示原圖文字內容:
建業做得好!你們的結論也好!多年來建業所追求的價值目標,所傳承的道德基因,所培育的文化元素,所弘揚的企業精神,已成為河南的品牌、形象和財富。愿有更多的“建業”,有更多的百年企業。那時“河南振興”就不是夢了。
《建業讀本》
總結建業二十年企業文化軌跡的一本讀物。它以企業視角、人文情懷呈現建業的文化全景;以20年來建業認知社會的遞進關系構建邏輯主線:“平天下(普世規律)—治國(時代使命)—齊家(河南情懷)—修身(企業的行為方式)”,層次分明地呈現全書的內容框架;為了回避企業書籍常常落入的枯燥窠臼,在本書中加入繪畫、漫畫等多元手法,結合獨特的平面設計語言和裝幀創意元素,共同賦予這本“建業全書”更好的可讀性與親和力。
建業友人畢殿嶺先生盛贊《建業讀本》
雜草叢生的出版界,鮮有讓我血脈賁張的佳品……但建業內部的資料《建業讀本》卻讓我驚喜不已:于古樸中見厚重,于淡然中見浩瀚,于平實中見淵博。圖文并茂,中規中矩提煉出了建業思想。我以為,對于希冀打造百年建業的建業人來說,這是一樁奠基性的工作,這個讀本,有資格成為建業人的《圣經》。一整天,我都在研究,為你驕傲,心潮澎湃。
《百人講述建業》
回顧建業循道而為的二十年,正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人串聯起了建業人的長征史詩,賦予時間以壯麗感。《百人講述建業》集中體現了“人”這一要素。本書用更加廣闊的視角去看待、描述、解讀建業與老胡。100余位友人,包括政府、專家學者、同行、員工(包括離職員工)、業主、媒體以及參與見證了建業發展歷程的各界人士,在建業2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通過自身的講述,記錄下那些或精彩、或感動、或驕傲、或即將消失的歷史畫面,銘刻過往的光輝歲月,客觀呈現了一個鮮活真實、富于細節的建業。這部書,也可謂研究中國民營企業成長歷程的重要口述史素材。
建業友人李毓梅女士盛贊“建業書袋”
你們編撰的《建業讀本》、《百人講述建業》太棒了,雅致精美大氣。《百人講述建業》視野高標,內涵豐富,可謂建業史詩。胡母的文章尤其好,有趣生動。大小序言寫得很有激情和才情,歷史感責任感很強。
《建城基業》紀錄片
“明日河南之于中國,必同于今日中國之于世界!”從鄭州市豐產路9號的小樓起步,根植中原二十載,逐步成長為總資產規模逾80億元人民幣的大型企業集團,足跡遍布河南十八城,進駐10多個縣級城市和中心鎮,并構建起包括物業、教育、足球、至尊服務公司、商業、酒店六大服務資源的大服務體系。在建業集團迎來20周年慶典之際,集團精心打造一部描述企業發展歷程的紀錄片,并邀請了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導演劉華帶領其創作團隊進行拍攝,以電影的手法描述“追求卓越,堅忍圖成”的建業人20年來的成長足跡,重現建業集團20年發展歷程中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抒發建業深厚的中原情懷。同時,借鑒新派微電影的構思靈感和拍攝手法,細膩挖掘蘊藏在往事中的珍貴片段,展示建業文化中溫暖、真誠等細微的心理特質。
往事成追憶,斗轉星移動。建業集團從逆勢中起航,歷成長中困惑,于反思中抉擇,并在20周年的時點上以這部片子向過去的建設和努力致敬,向為城市化進程付出青春與熱血的建業人致敬。展望新十年的建業,必將跨越重重雄關漫道,載入中原崛起的宏篇巨著,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中原大地的建城基業!
攤開掌心,細細密密的紋路延展開,似乎生命中某些重要的節點已經在這里匯集,并融入血液。
1998年的邂逅
了解建業,是從1998年開始。
那一年,我開始自己的高中生涯。那個時代,手機并不是中學生的必需品,更不用說能上網的手機了,所以信息來源只有中午休息時看的《大河報》。每天除了上課和畫畫,母親在廚房中的忙碌身影、夾雜著飯菜香和油墨味的報紙,是我三年中最多的回憶。
“胡葆森”對當時的我來說或許并不是個十分熟悉的名字,但提到河南建業,建業足球則是最直接的信息:球隊的跌宕起伏、美女老總,更有幕后成功企業家胡葆森的創業經歷。盡管我不是球迷,但報紙上有關建業的消息,大版面的照片及帶有傳奇感的文字總是能吸引對未來有著無限憧憬的中學生。從沒想過,自己今后的人生會與這個整天在報紙上看到新聞的企業有什么交集。更沒想過,能在建業20周年的時點上,成為這個企業周年慶典過程的經歷者與參與者。
大學時,偶然的機會讀到《建業》,立刻被它富有思辨性的文字、批判的精神和樸素的設計所吸引。它不僅見微知著于企業的發展趨勢,更為重要的是,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信仰和精神建設尚處于十字路口的時期,它更多地向讀者傳達了樸素的本真追求和理想主義情懷。
2005年的牽手
2005年,大學畢業后的第三月,帶著珍藏的《建業》,我走進了建業,并正式成為它的一員。對于大學時代喜愛文字的我來說,這無疑是幸運的。但是不久后,就被宋曉鳴主編及編輯部對文字的苛求、對標點符號的認真勁嚇到。而老胡因為一個錯別字或者標點符號而對編輯部同事罰款的事件,幾乎成為懸在每個人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這種追求完美的態度也慢慢滲透到每個人的工作之中。
此后,在秘書處的短暫經歷讓我更能理解老胡對于細節的嚴格要求,對于企業的深厚感情。2007年初,《建業人的長征》一文面世,當大家都驚嘆他氣勢磅礴又暗含企業發展規律的文章時,幾乎很少有人知道這厚厚的手稿中,有的是在深夜無人時的寫字臺旁寫就,有的是在趕往另一個城市的公務艙中疾書,還有的是在開會與批復公文的間隙完成。每一張都用紅筆標明了頁碼,并且反復修改,幾經斟酌,每一段文字都飽含深情又充滿力量。很難想象,他是在怎樣忙碌的工作中完成了這篇近萬字的文章。
老胡嚴謹認真的態度值得每一個建業人學習,我們也終將受益終身。而五年后建業20周年慶典晚會上,“建業人的長征”再次毫無疑問地被確定為最能代表企業發展歷程又能凝聚員工力量的主題。
2012年的經歷與見證
早在2011年年初,老胡就在自己辦公室的茶室中與幾位年輕人有了第一次關于20周年的溝通。那是一個下午,自稱“奔六”的老胡正和幾位年輕人邊喝茶邊探討企業如何真正成為中原城市化進程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推動者,還談起企業的產品及大服務體系如何盡快能夠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談話之中,老胡說起自己對于企業20年的期待。在商業文明并不十分發達的中原地區,能夠存活20年的企業可謂是鳳毛麟角,然而對于建業所取得的成績與發展,老胡更愿意用一個詞“感恩”來表達自己對于故土始終不變的情懷。
“建業二十年,感恩一億人”的主題就是在這樣深厚感情的醞釀之下,老胡在深夜思慮所得。
隨后,集團成立了“20周年慶典組委會”,下設辦公室。在集團副總裁閔閔女士的領導下,品牌部的所有同事都成功變身為身兼兩職的加班“超人”,而組委會的專職同事更是幾乎從未休息過周末。
營銷中心的總經理李莉則給了我們更多的包容、鼓勵與支持!為了支持20周年慶典工作的順利推進,中心的日常工作,品牌部只需按照時間節點進行完成。而許多臨時性工作,李莉總經理則盡可能安排其他部門的同事去做。
2011年夏天,我們將辦公室旁邊的乒乓球室整理成為慶典組委會辦公室,并有了一個小小的掛牌儀式,于是,這個組織開始了正式的運轉。
面對20周年慶典如何做的繁雜命題,除了閔閔女士曾經主持過集團15周年的慶典,這里的每一個人幾乎都是第一次接觸。
乒乓球臺成為我們的會議桌。而這一年的整個夏天,每天幾乎都是在會議中度過。每一次出現的新鮮創意和靈動語言,都會令我們開懷大笑;每一次閃出的奇妙點子和實用方法的,也會讓我們興奮不已。方案的討論、推翻、再討論,先后三次與河南文化界人士溝通交流,以期待慶典方案的更加完善。集團新動力佟劍鋒和武漢大學高才生趙蕊菡的加入,則令團隊中充滿了新生的力量和青春的氣息。佟劍鋒認真嚴謹,每次會議記錄整理得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趙蕊菡思維活躍,做事非常熱情,乒乓球室中整版的工作進度表就出自她的巧手。
整體方案確定后,我們開始就每一項工作進行分工與分類,按照重要及緊急的不同程度各個擊破。電腦中20周年的相關文件夾里,大事件的分項就有近20件,而每件事背后都是由無數個小事件構成。翻開2011年8月份討論的總綱,你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小細節。比如《建業讀本》原來被叫做《建業理想》,“河南故事”原來被稱為“建業十八件”,而“春天的故事”企業文化論壇在最初則被定義為“新廿好·建業20周年媒體答謝酒會暨新年頌詩會”。每一次確立與推翻都是為了所有細節都更能符合企業氣質與慶典主題。
在最初的工作中,建業20周年的三本紀念書籍被最先確定,隨之而來的就是大量的文字工作。曉鳴姐盡管身懷六甲,但作為《建業讀本》的主筆,她卻極其認真,不斷梳理需要整理的內容,數易其稿,以最精準的表達完成對建業二十年文化的解讀與剖析。我的任務是配合白許晨完成《百人講述建業》的約稿與采訪。每個寫過文字的人都有著這樣的感觸,要想得到好文章,必須有安靜的環境與心境。而這種環境與心境,對我們來說卻是幾乎不可能擁有的。
白天,我們在會議、約稿與采訪中度過,只有到了夜晚,才有精力去完成采訪稿件的撰寫。對我來說,在不間斷的采訪與稿件撰寫中,還要完成每期《建業生活》的策劃、采訪、撰寫和出刊。大量的文字工作幾乎讓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想撞墻”,“想吸氧”,“想把腦殼撬開”,成了我們的口頭禪。
白許晨曾經開玩笑地說,《百人講述建業》就是他的另一個孩子。而他為了這個“孩子”的順利出版,在妻子懷孕期間,多次往返在鄭州與北京之間,只為采訪到業界大佬們的第一手資料。由于工作進度非常緊急,每次采訪,他幾乎都是前一天走,第二天回。甚至在2012年的春節前夕,他為了《百人講述建業》中方風雷先生的稿件再次趕往北京,由于當時恰好是春運,他差點因為買不到車票而留在北京。
在三本書籍的稿件告一段落之時,20周年的慶典活動開始陸續啟動。每一個活動都有著無數的細節和需要大量的案頭文字工作。從邀請函的撰寫與設計,到平臺公告的發布;從活動流程的確定,到主持人與串詞的配合,需要安靜心境來寫的文字與這種紛繁的工作交織。焦慮與緊迫成為每個人周圍空氣的特點。
而組委會成員姚培,在此時發揮出了她“大管家”的細心與特質。每個活動,她都能全盤考慮到細節的處理與時間把控。慶典中大量繁雜細碎的工作基本都是由她在處理,在忙亂之余,她還總是出語驚人,令小小的乒乓球室充滿了歡聲笑語。
由于辦公室沒有公用車輛,組委會的牟佳就成了大家的司機,他的車也經常被私車公用,他還經常打趣地說“同城速遞,就找牟佳”。短短幾個月時間,他為了陪同《建城基業》的拍攝,跑遍了全省十八地市,行車距離超過1萬公里。
《長征組歌》演出前期,劉偉和他整夜地盯裝舞臺與外展,80個小時中只睡了4個小時。而在“建業人的長征”慶典晚會中,同時演出三個節目的他還負責著全場燈光的協調。
兩個月時間,三場大型活動,一部紀錄片,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步進行,每個人的心里和本子上都排滿了密密麻麻的時間表。5月20日,慶典晚會上璀璨的聚光燈即將亮起,臺下是激動的歡呼與興奮的笑臉,我們在舞臺的一角留下了自己已經工作了十幾個小時的身影。身體的疲憊那時已漸漸被這一刻將要到來的圓滿所包圍,雖然這圓滿中還夾雜著一絲不忍分別的酸楚。
在慶典活動如火如荼之際,在紀念書籍廣受好評之時,很少會有人注意到,在近一年的時間中,《建業》與《建業生活》依然按照原計劃出刊、發行,集團平臺的新聞依舊如常更新,老胡與媒體的見面會與品牌活動也如同往昔一般照常進行。沒有人說過苦,也沒有人喊過累,只有伙伴般的相互補位,相互幫助。
“建業的貢獻不僅在于建造的房子、貢獻的稅收,而在于它使我們有信心,它讓我們重塑信仰,建業對于社會的推動已無法用數字記錄,它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當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喻新安在“春天的故事”企業文化論壇中如此對建業評價時,也令身處其中的我們在忙碌中有了對自己工作價值的思索。
“告訴我怎么活?”站在大時代的邊上,《新周刊》銳利地認識到:屬于青春期的迷惘、熱望與憂郁,與時代的前進、變革與激蕩息息相關——每一代人的青春期困惑,構成一個國家的青春期病史;每一代人的青年導師形象之變,構成一個社會的精神進化史。
在大時代變革前進的道路中,一個在中國城市化浪潮中不斷搏擊向前的企業走過了它波瀾壯闊的20年。而我們每個人則成為這重要節點的親歷者與見證者。2012年,建業迎來20歲生日,這次年輪定格,必將載入中原商業史,也必將載入我們每個參與者的生命中。
進入公司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參與籌備20周年慶典。經過兩個多月的策劃提報,20周年慶的內容基本確定,十幾項工作同時開始向前推進。為了保證齊頭并進的工作不漏項地按計劃完成,我們這群拼完創意拼腦力的“文藝青年”,又引進了“車間管理法”——二樓乒乓球室里新增了一塊有著大紅邊框、極似80年代國營工廠車間管理用的“20周年慶工作時間表”。在這塊高1米5、長6米的白板上,從上到下列出了十幾項工作,從左至右一字排開7個多月,一面墻,涵蓋了我們團隊在2012年6月前必須表演的“必選動作”和完成時間。而還是名職場小“菜鳥”的我,接下了管理計劃表的任務。
此后,每周的例會上,大家都像車間流水線工人一樣,緊盯著墻上的時間表,按項按時間梳理著手上的工作。我則負責把大家的工作安排貼在時間表上以做對照。小小的乒乓球室,既是我們的靈感工廠,也是我們的生產車間。可這上墻了的計劃也總有變動——難以預估的《百人講述建業》大佬約稿、精益求精的《建業讀本》設計打樣、一波三折的演出場館預定、不斷增加內容的《建城基業》拍攝……紅色的小紙條粘上去不久,又得根據新情況撕下來重新確定節點。
就這樣,時間飛逝,伴隨著忙碌的工作,墻上的時間表漸漸填滿,手頭的成品越來越多,擬定的活動一個個舉辦,一直不踏實的心也漸漸落到了實地。初入建業的我,用這張碎片式的工作時間表,點滴記錄著一年來揮灑過的汗水,完整拼接出我們這個團隊的成長。于企業20年的節點,我有幸通過這樣一種“車間”生活,感悟了建業式的工作、建業式的團隊和建業式的快樂!
一
記得有人說過,世間動聽的故事有二,一是美人的羅曼史,二是企業家的創業史,而以后者為最。
作為剛走出校門、初入職場的一名“新動力”,有幸在我職業生涯的第一年遇上建業二十周年并親身參與其中,近距離地研讀一個優秀企業的成長史并協助“編年”工作,在此過程中,能表達自己感受的恐怕唯有“幸甚至哉”一詞了。
閔閔女士談整個慶典活動的感受時說道,人有追求必然有痛苦,然而也只有這樣人生才能收獲到真正的快樂。在參與集團二十周年慶典活動的過程中,我近距離地體會到了一個企業創業的艱辛與不易,其間感慨頗多、收獲良多。
記得自己入職之初,職業導師陶軍濤就安排我閱讀《建業》以熟悉企業文化。作為一名文科生,剛讀到《建業》的第一感受是驚訝:驚訝一個房地產企業能編寫出如此別致的雜志——無論文字還是設計都傳達著一種獨特的眼光和追求。讀到胡葆森董事長的文章,發現在他筆下,哲學、文化與企業管理完美地融合為一體,這每每讓我重新思考柏拉圖《理想國》中描述之理想的實現可能性。由于自己在研究生階段偏重于西方哲學方向,有時候也難免帶一些學科偏見,常常有尊西貶中的潛意識,認為中國理論缺乏邏輯訓練,常常無法深入探析問題。而當我讀到《建業》主編宋曉鳴所寫的《老胡:寫作與人生》中“語言能力隱含著話語權力,失落了對語言的控制就幾乎失去了對世界的控制”這種解讀分析的文字,頓時有種找到大本營的感覺。
然而,那時我對編輯部僅僅是停留在仰慕階段,卻壓根兒沒想到日后自己竟有幸成為這個優秀團隊中的一員,盡管只是臨時性的。
二
結束了在建業農莊為期21天的入職封閉培訓后,人力資源中心安排了一次會談,告知每個人集團的分配安排并征求大家的意見。當我得知自己被調往二十周年慶辦公室時,并不清楚自己去了能做些什么。
現在回頭想想,我非常感激集團的安排,給了我這么好的學習鍛煉機會。當然,也非常感謝閔總,在如此優秀的團隊中,她接納了沒有工作經驗、相對“后進”的我。
因為慶典工作的特殊性,團隊中的每個人很少獨自作戰,常常是整個團隊一同開會討論問題。于是,辦公室隔壁的乒乓球室被我們索性掛牌成為專用會議室。此后它又一度由會議室變為品樣會展覽廳,再變為主持人培訓室、20周年用品倉庫,等等,更多功能還在進一步挖掘中……
開會一是總結安排工作;二是一起發揮群體創意。在這兩項工作中,閔總表現出的超強管控能力與天才創造力讓我驚訝不已!
二十周年慶典工作,每天需總控的事情都有十多件,閔總總是能一件件羅列出來。由于我自己缺乏工作經驗,常常忙中忘事,而她總是能及時提醒,才沒有“讓事情掉地上”。書籍、禮品、廣告的設計,演出活動,紀錄片拍攝制作等工作,都需要極強的創造思維能力,而面對這些工作,閔總的各種創意總是信手拈來、俯拾皆是,《建業讀本》中融趣味與哲理于一體的漫畫語多源出于此。
被我們私下稱為“建業圣經”的《建業讀本》文字稿幾乎全部由宋曉鳴女士寫完成,而可貴的是,在《建業讀本》成書之時她也順利地孕育了一個新生命。此外,我們每天都有大量的文案創作工作,而這些多由白許晨、何佳穎和姚培擔綱。白許晨和何佳穎都是身兼兩職,除了慶典工作外,還分別擔任著《建業》與《建業生活》的編輯工作。姚培在整個工作中還負責著大量的外部對接工作,有段繁忙的日子里,每天下班后經常聽到她打電話說的一句話是:“媽媽,我今天加班,不回家了……”
工作雖然緊張、勞累,然而也充滿快樂;尤其白許晨、姚培常常用睿智、幽默的調侃給我們帶來歡樂,讓我們的倉庫兼會議室里不斷傳出笑聲,度過了無數快樂的時光。而正是這些快樂的時光連同領導的認可、其他同事的幫助與鼓勵,一起共同安慰了我們面對那些幾乎“過不去”的難關時的迷茫與痛楚……
三
建業二十年,究竟意味著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春天的故事”、“長征組歌”、“建業人的長征”等幾場充滿文化意味的慶典活動,《建業省域化戰略調查報告》、《建業讀本》、《百人講述建業》三本精心編撰的書籍,《建城基業》一部高水平的紀錄片,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提供了深度解析建業二十年的入口。自己能參與、見證這些優秀作品的誕生過程,零距離感受一個優秀企業二十載的成長心路,幸甚至哉!
這一年伊始,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風行國內,勾動了無數文藝人士青澀而委婉的舊憶。站在今天,在集團二十周年慶典主要策劃悉數實現之后再來回顧這一歷程,忽然又想到看這部電影時候的一些況味。其共通之處,在于理想主義、激情燃燒、歷經時光打磨的友情,當然不同之處在于,電影的主人公們追的是女孩,我們追求的是達到建業人內心的期待和標準。
如果你喜愛閱讀商業史就明白二十年對一個企業尤其是中國企業的意義。正好在建業十五歲生日前加盟編輯部的我,也早在當時的專題采訪中就明了了老胡在心中對二十年寄予的厚望。那篇專訪名為《胡葆森:壯志凌云未來路》,站在15年的節點上,老胡“萬千往事歷歷在目,但又被沖淡在他平靜的胸壑里。他更愿意展望,在他的生命里,每二到三年都會遇到奇妙的變化,他對此著迷。五年彈指一揮間,他比誰都更期待二十年慶,那厚積薄發的巨大驚喜”。
何等的幸運,我見證了這種雄心,見證了“厚積薄發”,并能為這一歷程的結繩記事添上微弱一筆。必須承認,紀念建業二十周年的相關工作,是一個舞臺,也算是重大的考試;有推進工作之艱辛,也有深入心靈的溫暖;有直抵絕境的壓抑,也有璀璨綻放的喜悅。在最新的一個廣告里,王石說,用你的經歷定義你自己。這真是段不悔的經歷。
一
集團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建業人總是為自己所感動。我想這些感動事跡,源自于對企業的忠誠和深愛。因為忠誠與深愛,建業人更愿意與自己較勁,天人交戰,其糾結之處,就在于謀求不斷超越,探尋自己潛力的極限,奉獻最精彩的結果。
二十周年慶典系列活動,從策劃時的“加法”,到推敲酌定時的“減法”,再到一個個去執行,工作人員第一個扛上的就是睡眠。常見的是,閔閔女士一大早召開會議,開場白是,我昨天晚上失眠,兩點多的時候想起來一個點子;當然有時候她是四點多的時候睡不著,把某件活動列出十幾條待辦事項。撰寫工作較多的幾個人:宋曉鳴、我、何佳穎、姚培、佟劍鋒,“沒有作家的命,還得了作家的病”,慣于夜深人靜的時候創作,在編撰兩本書籍的時段,經常要多上一個“夜班”。每次活動現場的前幾夜,劉偉、牟佳總要連續工作36小時以上協調安裝布場。
徹夜難眠的背后,可以想見是巨大的壓力。核心工作人員不過七八個,但要做的事項卻千頭萬緒。工作開展之初,多項工作齊頭并進,僅僅是大家各自匯報負責工作的進展就要耗費兩個小時。負責監督流程節點的姚培,頭發一把把往下掉,她理解工作推進之難但又不得不時時提醒督促大家。
二
應該說,雖有重壓在身,但有許多工作是充滿樂趣的。其樂趣在于文藝青年之間的創意碰撞及對人生體驗、經歷的擴充和充實。閔閔女士自身也是資深文藝愛好者,在策劃創意上,她給大家的空間非常大,也鼓勵大家做了許多新的嘗試——我們每個人都為公司寫了一首司歌(雖然最后沒有派上用場)、我們集體為《建業讀本》創作了漫畫語(這也是一個妙趣橫生的過程)、我們參與了《建城基業》解說詞的創作(此前沒有參與過電視制作的我們收獲了許多見聞)。
慶典主題禮盒、《建業讀本》、《百人講述建業》的設計以及歷次活動的包裝及布展方案,無不經過數以七八次的反復討論推敲。一場策劃會往往也是一次歡聲笑語的茶話會,激蕩思維的頭腦風暴。
工作小組這種單純但又很具理想主義的整體氛圍可以說感染了所有的外部合作團隊,他們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雖然我們之前從來沒做過,但我們非常想跟你們一起試一試。”《喬布斯傳》曾經深深感染著我們,一種略顯強迫癥和苛刻意味的挑剔一時常見。例如,《建業讀本》和《百人講述建業》的封面,設計公司一次都要遞交一打樣稿,挑選、再創意、深化,再次提交一打樣稿,如此反復。為了挑選合適的紙張和開本形式,印刷廠一次要提交上百種紙樣;閔閔和宋曉鳴女士窮盡自己的關系,托人從各地搜羅來國內外一流的書籍來參考。打出來供校對和看稿的樣書,累積起來可以一直從地面擺到天花板上。
三
與樂趣相伴的,自然不能不提隨之俱來的工作壓力,精神抑或身體,很多時候有扛不住的感覺。《百人講述建業》涉及近150位各界友人及員工的約稿,其中大佬云集,溝通量非常之大;總文字量約30萬,校對編輯的工作更是巨大。約稿收稿階段,如能收到幾篇上好稿子便可睡個安穩覺,如有一階段重要稿子遲遲不到,則輾轉反側、夙夜難眠;編輯階段,每天修改看稿直至眼之將花;心理上,對于這本書精彩性、可讀性的擔心,對各種事實和文字準確性的憂慮,壓得人喘不過氣。在這個關頭,團隊群體上陣提供了強大的支撐。集團董辦秘書處的同事趙麗茗、李平利用平時工作關系向許多企業家友人約稿;而二十周年慶典組委會的同事們則義不容辭各自分擔稿件的初次校對和修改;文筆流暢優美的何佳穎運筆飛快,是訪談類稿件撰寫的中堅;新晉才子佟劍鋒認真嚴謹,一手承擔了數稿的校對統籌工作。
人性使然,因勞生怨的時候在所難免。人說,“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而我要說,苦不苦,得看看我們身邊的“娘子軍”。為了慶典工作,無暇考駕照,更無暇思考終身大事的姚培;為《建業讀本》和工作奮戰至將要臨產的宋曉鳴女士;大型手術后三天就在病床上閱改《建業讀本》的閔閔女士,都讓我深為震撼。她們身上洋溢著對于企業至純的熱愛,而這種熱愛也能輕而易舉在每一位《百人講述建業》的作者身上覺察到。雖然文筆各有千秋,但我們收到的每一篇稿件都富含這一種深沉的情感。那些早已離開建業的前建業人,說起來往事好像他們從來沒有離開。一個企業,立足一個區域,改變如此多的人,贏得了如此多的愛戴,我們都被長久感動著。
說來也巧,在慶典工作過程中,給予慶典工作巨大支持的營銷管理中心總經理李莉,曉鳴姐、何佳穎及我妻子均孕育了下一代。而在此間,令人難過的是,《建城基業》的顧問常征老師的妻子不幸病逝(在此前的一個小時,他還在和我們探討紀錄片的臺本)。親歷新生與往逝,讓我們對于自己的工作更多一份敬意,從文化的層面看,我們的工作有關傳承與延續。
《易·系辭上》說:“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建業二十周年慶典的主題“感恩、總結、暢想”與此言也甚為契合。回顧慶典的主要過程,建業重視規律、尊重文化、堅守戰略、勤于反省等品格無一不得以重申和彰顯。典禮正為明確、固化優秀價值觀和探索思考成果,我們做到了,也更為這一歷程而倍感珍惜與敬重。
這一天下午,小佟說,兩周后他就要離開大家,離開鄭州,到新的團隊里繼續他的建業生活。
這才突然意識到,20周年慶典這個小小團隊離分別的日子越來越近,莫名的懷念和傷感頓時涌起。這種懷念,恰似大學畢業季的萬千留戀;這種傷感,仿佛一段豐盈時光逐漸落幕時的種種不舍。
從2011年6月,到今年夏天,這段日子恰好是完整的一個學年。這期間,我們像莘莘學子般忙碌,在“二十周年”的大命題下,經歷披星戴月的“研讀”和一次次嚴格而盛大的“考試”。對團隊,尤其是團隊中的80后而言,認可和成長或許是最好的畢業典禮。
20周年是一件承前啟后的事情,它讓團隊里的每一個人如臨大敵,我們向往著能不負重托。時間回放至2011年的夏天,在當時看來,很多事情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反復、否定、比較、爭執、質疑、無助……籠罩彼此。盡管設想了一切有可能的壓力和困難,但壓力遠比設想的多;當然,今天看來,比設想多得多的,是磨礪和成長。
用幾個定格鏡頭來回憶歲月。
2011年9月2日
我們再次整理和匯報了20周年慶典方案總綱。抽絲剝繭后,從最初的二十個活動,精簡為建業書袋、一部紀錄片、幾次大型活動、感恩禮贈等幾個日漸清晰的板塊。這稿大綱得到了高層一致好評:“耳目為之一新、眼前為之一亮”、“沒有做作的、虛浮的東西,符合建業一貫的做事風格”……這次肯定,讓我們興奮不已,盡管每個人都深知執行過程會更加充滿挑戰。
2011年12月28日
歲末普通的一天,日子每天都這樣滿當當。
《建業讀本》第四稿文字正進行逐字逐句修改;白許晨采訪了馮樹森老馮總;《建業省域化戰略調查報告》社科院課題組正在團隊陪同下調研地市項目;新年第一期《建業》拿到了老胡新年寄語《建業,須三十而立》; 20周年VI手冊正進行最后的調整;最早由羅旭創意的“建業·十八件”,已演變為“河南故事”,它的第二次打樣也在這一天送來……
紀錄片《建城基業》第二稿拍攝腳本從北京傳來。看到腳本后,更加確定了攝制組在結構和解說詞上的無力,也預感到了今后幾個月團隊的深度參與和親自撰寫。
2012年1月29日
臨近春節,閔閔女士終于做了拖了半年的手術。術后第二天,身上插著各種管子的她,一遍遍過問《建業讀本》的打樣情況;第三日,我們將最新的書樣拿到病房。
春節后,年的味道籠罩著這座城市,心中卻沒有因為節日而輕松半分。1月29日,上班第一天,上午9點,接到閔總短信:我目前還下不了樓,先在家辦公啦,辛苦你們上樓開個會,并把社科院的報告打一份給帶來。這以后的很多天,連和設計單位、廣告公司的討論會都是在家里開的。許是過于勞累,許是恢復時間太短,閔總“home office”這段時間,高燒不止,復查不斷。
關于病痛,我們幫不上太多的忙,只能盡己所能,把工作做好。年輕的我們仿佛一下子長大了許多。
2012年3月9日
這一天,《建業讀本》簽印刷了。
盡管老胡于百忙中已三審初稿并將修改意見一一圈出,校對老師也多次校稿,但那日下午,在印廠空曠的車間門口,要簽下“同意印刷”的時候,我依然戰戰兢兢,當晚,竟然從噩夢中驚醒。每本凝聚著很多關注和期待的印刷物簽印的時候,想必都伴隨著不為人知的忐忑和不安,也許只有置身其中的人才明白這份責任。此時,曉鳴姐姐正在家哺乳。過去的幾個月,她一邊孕育孩子,一邊完成了此書大部分章節的撰寫。對建業文化的十年積累和解讀,在一本書中得到了全景式體現,這或許是送給十年企業生涯最好的禮物。
隨后,《百人講述建業》和《建業省域化戰略調查報告》也將相繼印刷。
2012年4月9日晚
明天是20周年大型媒體見面會(建業書袋首發式暨企業文化論壇),建業書袋、“河南故事”以及二十周年的系列舉措都將在這次活動上首次公開,通過全省幾十家媒體、近200名記者傳遞建業弱冠的相關信息。
深夜,閔總帶著我們三四個人在會場內擺放好200多個座位上的每一瓶水、每一個書袋、每一個禮盒,核對檢查著活動流程中每一個細節。這一天,同時進行著《建城基業》紀錄片的拍攝采訪、《長征組歌》演出活動的籌備等。我們無法增加籌備的天數,就只能盡可能去延長每一天的長度。這一晚,大抵只睡了三個小時。而這一晚,又如何不是這一年來的常態:白天或是開會討論,或是瑣碎事務性工作,有多少文字、多少方案、多少創意都是伴著家人的睡夢完成的,至今已無法記起。
2012年5月20日
備受矚目建業盛宴——20周年慶典晚會如期上演。璀璨的燈光里,絢麗的舞臺上,歡快的歌舞中,是近5000人的關注和喜悅。我們在舞臺一角兒,協調燈光、道具、音樂、視頻、主持人、嘉賓等,忙碌而有序。
晚上10點多,4個多小時的活動結束,望著空曠的舞臺和散去的人群,連續在這里工作了15個小時的我們,竟想用眼淚來詮釋喜悅和收獲。
過程是奇美的,因為有微笑的撫慰,也有淚水的滋潤。在許多人看來,我們可能是一群苛求成果對成本不敏感的人,但實際上,我們卻均具備著極強的成本意識,力爭用最少的投入換來最好的效果。
一年來密集的工作,挑戰的陣痛,突破的喜悅,已經成為固定的生活形態,生命里某些當時充滿迷茫的曲折抑或是委屈,到最后都成了能量和養分。若非這些曲折,就不會在這個當口遇到求之亦不得見的人、事和經歷,這些經歷,經過時間的篩濾之后,幾乎只剩下笑與淚與感動和溫暖。曾經的辛勞、陣痛、質疑甚至淚水仿佛都已云消霧散,轉而成了最珍貴的經歷,落入我們的生命里。
記得這一年,因為不知不覺間,這一切已經成為生命的刻痕。
一
2004年的一天,財經作家吳曉波與哈佛商學院和肯尼迪政府學院的一些教授、學生座談,主題是中國公司的成長之路。為零碎的中國當代企業史留下一些東西——在哈佛大學查爾斯河畔的那個陽光熙和的午后,它如同一個巨大而沉默的使命凌空而降,悄然無聲地矗立在吳的面前。四年后,《激蕩三十年》誕生。
2011年6月的一天,同樣也是一個關于“為二十年留下什么”的大命題下,公司成立了“二十周年慶典組委會”,下設辦公室,我們在集團副總裁閔閔女士的帶領下,聚到了一起。
這項工作無疑是艱巨而龐雜的。對于老胡這一代人而言,1992年至2012年,是人生破繭成蝶、最為黃金的階段,他們崇尚儀式感,期待這份莊嚴成為未來的推動力之一。而對于建業,她的二十年,幾乎濃縮了改革開放加速之后一個時代的歷程,也承載了國人太多的期許與夢想。
“在企業內部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在外部產生巨大的影響力,最終形成巨大的向心力。”老胡賦予二十周年慶典以如此的使命。這意味著,閔總帶領我們既需要總結過去,也能夠洞察未來;既要有人文情懷,又要技術取勝;既要有宏觀的見解,又要有能力考慮到細枝末節。這個巨大的使命曾一度讓我們集體失眠。可是,總得有人去完成這項工作。或許,這些事情已注定和你無法擦肩而過。你就明白,我們這一群人,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選擇地……不去創造新的高度。在這個兼顧的工作過程中,我們所在的營銷中心給予了大家無私的支持,特別是總經理李莉女士,她的理解有力支持了慶典各項工作的開展。
二
能參與到這項工作中是幸運的。在閔總和團隊的鼓勵下,作為《建業讀本》的主筆,在梳理建業二十年的文化脈絡的時候,我有機會系統思考主導企業發展的真正動力何在。在這個過程中,我真正理解了《基業長青》一書給出的答案。
從宏觀上說,一個企業的創立,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只是必然中的偶然,這也是老胡對身處這個時代心存感恩的緣由所在。但微觀上,“創建一家恒久的偉大公司,一個真正值得長青的基業,需要崇高的使命和始終堅持的價值觀”。
一個企業的基因來自哪里?它遇到了什么樣的環境?它面對環境是什么樣的態度?它在成長過程中是如何自我完善的?它始終不變的東西是什么?
思考的過程是快樂的。在那些深秋的夜晚,在自己的身體孕育著一個小生命的同時,我也逐漸找到了答案。我非常感恩過去的二十年,胡總本人進行了艱苦而持久的思考,留下了大量的思想成果——“道”。我更感謝這些思想和實踐的合一,雖然它們也并非完美無缺,有一部分正是“試錯”得到的教訓與心得體悟。因為完美的東西往往是值得警惕的,亦是不可信的。
這種全景式的解讀,對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堂吉訶德誤將遠處奔騰的羊群當做千軍萬馬帶來的恐懼一樣,寫作之前對自己的積累和思考能力的質疑也一直相伴左右。
“策劃”在這本書上顯示了神奇的力量。為了擺脫企業書籍常常落入的枯燥窠臼,閔總力主在本書中加入繪畫、漫畫、藝術攝影等多元手法,讓整本書充滿了親和力,而姚培對于河南十八城的描繪,更為本書增色不少。
三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青春是一場遠行,這項工作也是。走到今天,我發現快樂的事情,并不僅僅是收獲了什么,還有過程中對團隊的認同以及對自我價值的認知。
在充滿舍我其誰的責任感投入工作之后,這個小團隊在閔總的煽動下,洋溢著務必完美勝出的自信和迎接洗禮的豪情。
在不斷的磨合和沒完沒了的頭腦風暴之后,大家逐漸在一些觀念上開始趨同:
對于“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的信念抱著激賞的態度,凡事都站在時代和企業戰略的高度去看待問題,這樣才有把事情做好的可能;
對于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反而具有信心,比如激情,理想,人文氣質,追求完美的精神,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態度;
對于細節,苛求到自己都討厭自己;
…… ……
在這些特質中,有一些不一樣的稟賦,令人至今難忘。
一樣是機智的幽默。幽默是智慧的一種結晶,也是令人無法效仿的東西,它常常突然降臨,甚至令自己的主人都驚訝不已。白許晨和姚培就是團隊中兩個天生具有這種稟賦的80后。
小白,這個自稱自己是“新中國第一代農村留守兒童”的年輕人,自小和自己的祖母生活在一起,幸運的是,他繼承了外祖父的文藝天分和祖母的語言天賦。他童年的經歷,常令我想起《約翰·克利斯朵夫》中關于小約翰童年的描述——愛幻想,喜歡沉醉在自我的世界。因而待到逐漸長大,他毫無懸念地成為一個勤勉的閱讀者,這使得他在同齡人中顯得與眾不同。2009年,隨著建業新春團拜會上搞笑劇《建業新聞聯播》的推出,小白更加立體地進入了公眾的視野。這一次,他為《百人講述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姚培的幽默來自她對事物的洞察力,她常常出語驚人,語言模仿力極強。團隊中學歷最高的她,其實并不推崇深奧的思想,而是喜歡奇思妙想,以及出其不意。盡管如此,她統籌了慶典活動中的各項細節,讓人不禁贊嘆。
他們倆為我們帶來了歡樂,也帶來了創意的源泉。因為認真和挑剔固然是好事,但過于強調,或許會遏制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大家就是在寂寞和遇到難題難挨的時候,特別是在面臨《百人講述建業》和《建城基業》兩塊難啃的骨頭時,相互獲取力量前行。
另一樣是“凌厲”。善意和寬厚底色之上的凌厲,說的就是閔閔女士。我們這些文藝男生和女生,常常思維活躍,行動力則排在第二位。閔總卻不一樣,她是“女魔頭”,目標至上,雷厲風行,她的詞典中沒有“困難”,沒有“不”。她會一邊欣賞你的才氣,一邊因為你的裹足不前而毫不留情地鞭笞你。但最終,大家都收獲了穿越黑暗到達目標的豁然開朗和意外發掘自我潛能的欣喜。
何佳穎“臨陣不亂”的從容讓我總是贊嘆不已。李毓梅大姐、劉社老師等建業親友在讀完《百人講述建業》之后,紛紛發來賀電贊揚其中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胡母:印染在時光中的愛與善》。這便是何佳穎在2012年春節前前往濮陽采訪整理的。彼時正值無法靜心工作的春節前夕,她手頭尚有數篇要整理采寫的文章,她居然氣定神閑,這也是一種內心的“凌厲”。
擅長組織大活動的劉偉,訥言卻做事無比細膩的佟劍鋒,頗有悟性的武大女生蕊菡,極具團隊精神的翟蕊,以及接到任務就燦爛的“歌星”牟佳,他們都有自己某個領域的“凌厲”,即對大目標所提供的專業支持,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而已。
這個過程,像極了《綠野仙蹤》,每一個人在到達終點的時候,都獲得了想要的東西:自信、勇敢和愛心。
二十周年的慶典基本結束了,我們都很懷念它。
⊙ 4月29日~5月1日,為答謝新老業主和社會各界朋友,集團特別邀請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在河南人民會堂舉行三場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演出活動。
⊙ 5月4日,濮陽建業標準化高中項目在建業城教育用地內舉行開工奠基儀式。
⊙ 5月11日,開封建業·東京夢華七盛角項目及開封建業大宏鉑爾曼酒店舉行奠基儀式。
⊙ 5月11日~12日,由中國房地產報、CIHAF中國住交會組委會主辦,中城聯盟協辦的“2012中國房地產企業內刊主編年會暨第五屆中國房地產優秀內刊表彰大會”在青島香格里拉酒店隆重召開。《建業》以全票通過的優勢連續五屆蟬聯“中國房地產企業優秀內刊”獎項。
⊙ 5月20日,經集團二十周年慶典組委會與眾多演職人員數月的精心籌備,以“建業人的長征”為主題的建業集團二十周年慶典晚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圓滿舉行。
⊙ 5月26日、27日,集團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連續舉行兩場老業主感恩答謝暨新品推介會,近6000名業主蒞臨現場參會。
⊙ 6月5日,集團當選中房協老年住區委員會委員。